唐朝灭亡很惨烈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起一个经济繁荣、军事强盛、国际影响力空前的王朝,但那是它兴盛时的景象。
对于它灭亡时的情形,人们往往没什么印象。而实际上唐朝的灭亡堪称“惨烈”。
王朝从上到下,不仅皇帝被杀,还有九名皇子被杀,并且有30位大臣被投尸黄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晚期的社会状况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唐朝晚期的社会状况。
当时,唐朝的中央政权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朝廷内部长期存在宦官专权。
宦官们不仅把持中央禁军,而且过分干预朝廷政务,甚至拥有废立皇帝的特权。
地方上,由于朝廷没有力量管控地方,结果导致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藩镇之间还互相攻伐,导致全国上下民不聊生。
实力最强的军阀——朱温
在军阀混战中,一些大的军阀开始脱颖而出,这里面就包括朱温。
到了公元904年,朱温已兼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控制了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在内的广大中原地区,成为了当时国内实力最强的军阀。
尤其是经过多次战争,他已经把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军阀李克用牢牢地封堵在山西境内,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他产生了篡夺皇权的野心。
朱温掌控朝廷的措施
当时朱温借助世人对宦官专权的痛恨,成功击败了支持宦官的凤翔军阀李茂贞,最终如愿以偿地控制了位于长安的唐朝中央政权,迈出了他篡唐自立的第一步。
但朱温并不满意。他在朝中认识的人不多,值得信任的人更少,而他所处中原地区四周强敌环伺,尤其死敌李克用,虽然被击败了,但实力尚存,不可小视。
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掌控朝廷。
第一、迁都。
当时,朱温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于中原,而国都长安所在的陕西地区,不仅周边有李克用、李茂贞等强藩,而且处于朱温势力范围的边缘。
朱温控制朝廷有些鞭长莫及,所以有必要将朝廷迁到他实际控制的中原地区。因此,在他的要挟下,公元904年,唐王朝不得不将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
在封建社会,迁都往往意味着一国国本的动摇。尤其当时唐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不利局面下,竟然为了应付地方藩镇的需要,而冒然迁都,放弃国本。
这表明朝廷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快不行了。
第二、杀皇帝
当时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晔。在朱温眼里,唐昭宗本来就不是个安分的皇帝。
他从政以来,不是忙着跟宦官集团争权,就是想办法削各地节度使得权,甚至还想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央禁军。
而且,唐昭宗当时的年龄也不小,已经38岁了。这个年龄在政治上正是年富力强、有能力也有机会搞事情的年龄,因此,朱温对唐昭宗非常不放心。
开始有人提议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但朱温不满意。
他觉得安插眼线完全不够,他干脆把皇帝身边的的婢女、杂役,甚至枕边人,能换的全换成了自己人,简直是给唐昭宗制造了一座活监狱。
即便如此,过了一段时间,朱温还是觉得不放心,也许只有死人才能让他真的放心。
所以,最后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找了个晚上,直接派了一队人马进宫,把只穿着单衣还在休息的唐昭宗抓起来杀了。
老皇帝被杀了,总要有人当皇帝。
于是,公元904年,朱温把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当时年仅13岁的李柷立为皇帝,史称“唐哀帝”。唐哀帝完全是傀儡皇帝。
为了保住性命,所有的军国大事,全部任由朱温做主。三年后,也就是公元907年,唐哀帝被迫把皇位让给朱温,成了唐朝的末代皇帝。
而不久后,他也被朱温安排一壶毒酒,毒死了事。所以,唐朝最后两代皇帝都被权臣朱温弑杀,可见唐朝灭亡有多惨烈。
第三、杀皇子
杀掉老皇帝,立了个软弱的小皇帝,对篡夺皇位来说,做到这样也就可以了。但朱温觉得还不够。
他想到了唐昭宗的那一群皇子。他立的小皇帝李柷是昭宗第九子,上面还有八个哥哥。而按照古代的礼法“长兄如父”。这八个人按兄弟辈分都比李柷要尊贵。
既然比小皇帝的辈分尊贵,那么这八个人万一有人跑到了其他藩镇那里,被立为皇帝,那就必然会对朱温构成威胁。
尤其是昭宗的长子德王李裕,当初唐昭宗与宦官争权的时候,曾经被宦官废掉皇位,而当时宦官就曾拥立李裕当过皇帝。
一个曾当过皇帝的皇子,无疑比其他皇子威胁更大。朱温面对这些有威胁的皇子,想到的是“斩草除根”:既然已经杀了他们的父皇,干脆也把他们杀掉吧。
于是,有一天,他在皇宫的九曲池边,摆了一场宴席,邀请了九位皇子赴宴。除了以上八位皇子外,还邀请了与唐哀帝年龄相仿的皇十子琼王李祥。
在宴会进行过程中,朱温派人直接发难,把九位皇子全部杀害,并把尸体扔进九曲池内。
第四、杀大臣
皇帝也杀了,皇子也杀了,可以说,朱温的权力应该足够稳固了。但朱温的回答是:还不够。他看见朝廷中还有一帮对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
这些大臣大多出身世家大族,不仅出身高、文化高,而且职位也高。他们依附唐朝皇室,并对皇室效忠。
他们本来就对朱温这些军阀的行为看不惯,加之朱温残暴对待唐朝的皇帝和皇子,这些大臣背地里说起朱温,往往咬牙切齿。
时间久了,这些人的举动就被朱温所察觉。当时正好赶上天空出现彗星。朱温很迷信,认为这是不详之兆,就找算命占卜的人来测算。
结果,算命的人告诉朱温说:很快就要有灾难发生,要想避过灾难,需要杀人来回应上天。
这时,朱温的亲信谋士李振正好与这些朝廷重臣不和,就趁机劝朱温杀掉这些大臣,以躲避灾祸。朱温竟然同意了这个办法。
于是,公元905年6月的一天,朱温将包括尚书左仆射裴枢、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等在内的朝廷一干重臣30多位,全部抓到滑州的白马驿内集中杀戮。
人被杀死后,李振还不忘羞辱这些大臣,他劝朱温说:这些人都自诩为清流名士,干脆把他们都扔到黄河里,让他们永世为浊流。
于是,朱温派人把尸体全部扔到了黄河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唐朝灭亡为什么这么惨烈
具体看以上这些措施,无论是杀皇帝、杀皇子还是杀大臣,都显得唐末这场改朝换代异常惨烈。
与历史上那些成功篡夺权力的权臣相比,也显得非常激进和残暴。
给人的感觉是,他在下令杀掉这些人时,是非常决绝,毫不犹豫的。在他的眼里似乎这些人就该直接被杀死。他在下令杀掉这些人时,连采用手腕做一些必要的掩饰都没有。
其实,究其根源是与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关的。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是十分尖锐的。
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搅得全国民不聊生。中央羸弱无力看顾民生。
而地方的世家大族也趁机攫取利益,他们不仅通过垄断科举,占据中央的各级职位,而且在地方上依附藩镇对百姓进行各种盘剥.
因此以贫苦乡绅为代表的小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与以皇帝和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结果,导致农民战争不断,尤其是黄巢起义爆发彻底削弱了唐朝的国力。
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走上了历史舞台。朱温和他的心腹大臣李振等都是出身贫寒但又有文化的乡绅人士。
其中,朱温出身贫寒的小地主家庭,曾经因为家境贫穷不得不到别人家里打工求生。
后来,他遭遇黄巢起义裹挟,甚至加入了起义军。
再后来,他通过招安反正,最终才发展成为地方藩镇。李振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高官,但到他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了。他曾长期致力于科举,但因世家大族垄断科举而多年不中。
由此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朱温还是李振,都对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地主、大官僚十分痛恨。内心里对腐朽的朝廷充满了仇视和不信任。
所以,当他们有机会掌控朝廷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杀掉朝廷中的高层人物,甚至不觉得集体杀戮皇子和大臣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不得不说,这完全是唐朝晚期统治阶级过分剥削人民,不顾民众死活导致的恶果。
总之,经过迁都、杀皇帝、杀皇子、杀大臣,这一系列操作,朱温不仅牢牢掌握了唐朝的中央政权,而且也使这个朝廷元气大伤,基本上已名存实亡了。
于是,公元907年,也就是“白马驿之祸”的两年后,朱温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梁”。
唐朝历经289年,最终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