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八十八)宇文泰(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印象中,这首《敕勒歌》是小学低年级就学过的。它的作者早已成了谜,但是它的演唱者却极其有名,因为此人正是我们前两天所讲述的高欢。
此时的高欢,已经是个身患重病又新遭惨败的老人了,而与其敌对的西魏,更是四处散播他已经中箭身亡的假消息。为了安抚军心,他强撑病体走出大帐,与诸位将领一统饮宴。
席上,他命大将斛律金领唱这首《敕勒歌》,他也随即合唱。不知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他的脸庞。
在苍凉的《敕勒歌》声中,高欢的思绪飘到了十几年前,那个策马狂奔,追逐元修的夜晚。
那一天,如果自己的马跑得再快一点,也许就能追到那个被自己逼走的皇帝。他也不至于跑到那个匈奴小儿手里,从而给自己乃至子孙后代带来如此巨大的麻烦。
《三国演义》里,周瑜曾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在真实历史里,高欢想必也一定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而他不愿与之同时的那个人,正是在长安城中已经成为了高欢第二的宇文泰。
宇文泰,小名黑獭,武川郡人。与高欢一样,他也是以六镇戍卒的身份起家的。而有关他的种族,我之前也已经明确了——他是匈奴人,而非鲜卑人。
魏晋之时,鲜卑人也在漠北草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并且逐渐分成了三大部落——慕容鲜卑、段部鲜卑和宇文鲜卑。其中段部鲜卑与魏晋政府最为密切,最终被匈奴汉和后赵消灭;而宇文鲜卑被慕容鲜卑击败,使得鲜卑的主导权最终落在了慕容家族手里。
然而宇文泰却并不是宇文鲜卑人,他的祖上是南匈奴,后来被宇文鲜卑虏获才改姓的宇文。因此,尽管宇文泰的行为举止和鲜卑人无异,但从血统来说,他仍然只能算是个鲜卑化的匈奴人。
巧合的是,在华北称王称霸的高家,也是鲜卑化的其他族裔——他们虽然号称渤海高氏,其实却与鲜卑人无法分割。因此,我们习惯性称之为鲜卑化的汉人。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南北朝真是个民族融合的时代。在后三国时期,北方双雄虽然都打着“鲜卑”的旗号,统治集团却早已换成了其他种族。等到隋灭陈的时候,各个种族之间就实实在在融为一体了。
然而十八岁的宇文泰却根本想不到自己会有多伟大,因为当时他连能不能看着明天的太阳都不敢确定。
轰轰烈烈的六镇起义让怀朔镇小队长高欢飞黄腾达,也让武川镇戍卒宇文泰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只不过,他一参军就是带着深仇大恨来的——他的父亲和哥哥被官军杀了,投降尔朱荣以后,他唯一的哥哥宇文洛生又被尔朱荣杀了。
正史里的说法,说的是尔朱荣嫉贤妒能,怕宇文兄弟势力坐大,所以才要杀他们;实际上,当时的宇文兄弟不过是两个不满二十还死了爹的孤儿,而尔朱荣手下几十万健儿,说是故意的,比较勉强。想来,不过是后世史官的溢美之词罢了。
只是不管怎样,宇文泰和尔朱荣的仇算是结下来了。可这个少年却按捺住了愤怒,安心成为了一名尔朱军的军官,并且在河阴之变后成为了一名子爵。随后,他又跟随大将贺拔岳西征,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尔朱家族被高欢击溃以后,割据关中的贺拔岳也派人前往关东探查消息,宇文泰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个任务。这也将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与高欢近距离接触。
高欢一见宇文泰,对其大为欣赏,很想把他留为己用。而宇文泰说什么也不愿意留在高欢身边,苦苦哀求后才得以脱身。一到长安,他就跟贺拔岳分析起了局势:
“如今关东已经为高欢所大定,而关内却还仍然群雄割据。但我想高欢又岂是愿为人臣之人?他之所以按兵不动,实在是因为忌惮主公您而已。当下您就应该图谋关中,将长安周围群雄一网打尽,以为匡扶魏室而做准备啊!”
贺拔岳非常赞同宇文泰的话,决定按他的谋划开展军事部署,然后他就死了。
之所以会死,是因为贺拔岳太过轻视自己的对手。当时关内还有一支由侯莫陈悦统帅的力量,与贺拔岳是合伙人的关系。当这支联军只剩最后一个对手的时候,侯莫陈悦就转过脸来把轻骑突进的贺拔岳给杀了。
贺拔岳一死,其部众作鸟兽散。关东的高欢也大喜过望,没想到贺拔岳部居然不攻自溃。于是他派了自己帐下一位跛足的将军前来招抚。我们知道,此人正是侯景。
当侯景带着高欢的敕令来到贺拔岳本部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渴望贤主的众将,而是宇文泰的横眉冷对:
贺拔将军虽死,可我宇文泰还在,请问先生有何贵干!
刚刚还趾高气扬的侯景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侯景只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奉命而已!”说完,他就带着自己的人溜出了贺拔本部。
在他背后的,是军人们的山呼海啸:“有宇文将军在,我们无忧了!”
这大概也是宇文泰和侯景的最后一次会面,此后,他们两人还有高欢,将成为一个奇妙的三角关系,并深刻地影响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的走向。
赶走侯景的宇文泰成为了贺拔岳旧部的新领导,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部队很快完成了复仇,并且彻底统一了关内。当元修逃至关中的时候,长安已经重新焕发了活力,并将成为此后四百年西北乃至中国政治的中心。
那么,在元修西狩以后,高欢和宇文泰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