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吃不饱穿不暖,在明朝做一个清官有多难?

吃不饱穿不暖,在明朝做一个清官有多难?

“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这是清朝康熙皇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

元末天下大乱,朱重八凭借着自己一步步的努力逐渐的登上皇位。出身草莽的他,深知贪官污吏横行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而他本人又是非常的勤政,所以对于惩治官僚,他也是挖空了心思。

(一)、只赶路,不喂草

朱元璋乞丐出身,所以对于民生疾苦更容易感同身受。他内心非常厌恶那些搜刮民脂民膏之人,也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皇位未稳之际便着手斩杀了一部分贪官。夺取天下之后,更是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反腐工作中来。

1. 制定法律,树立典型

朱元璋亲自制定了《大明律》中的《大诰》,而且还专门加了一册《受赃》。如果有人贪腐,在家中发现此书则可以减刑。而且律例中的内容,还一度划进了科举考试当中。在当时反腐倡廉,蔚然成风。

并且还出版了《彰善榜》和《圣政纪》,两本书中分别树立了王升和王兴宗等二十余位清官形象,号召天下官员竞相学习。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严刑峻法。如果在六十两以下,一律发配充军。

而超过六十两,则会枭首示众。此外,还有许多酷刑比如抽筋和抽肠等等。甚至还发明了“剥皮实草”,就是将贪官的人皮填充上稻草和石灰等,放在官府的门前。以对其他官员,起到警示作用。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贪污。后来,干脆规定贪一两银子就要处决。

2. 贪腐难遏,清官难做

《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心力交瘁,他非常不解为何在如此严刑峻法之下,贪官污吏还是如此横行霸道。当时很多的地方官,都无法做到满任。甚至也有些衙门中的所有官吏,全部都遭到了革职审判。

《日知录》“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朝廷太过于抠门。其他朝代为了防止官员贪赃枉法,提出了“高薪养廉”的政策。就像清朝,江浙总督一年拿到的养廉银是工资的百倍之余。

但是朱元璋,绝对不会这么做。以他的性格,会认为这是在向贪官们妥协。就像洪武年间的通政使,在告老还乡时竟然“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就是连回家的盘缠,都无法筹措出来。以至于要去卖掉自己四岁的女儿。

明太祖皇帝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想让马赶路而不想给马吃草。如果单纯的靠微薄的薪水,是完全不足以养活一家老小的。就像著名的清官轩輗,一年四季都穿着那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粮食则全靠妻子种地,就连米都是自己碾的。

(二)、生活所迫,铤而走险

在洪武年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就像朱元璋自己树立起的典型,罗复仁,他官至太子监学士。可谓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皇帝拜访时,看到一个油漆工在粉刷墙面。一问,竟然就是罗复仁大学士。当时的场景,非常之尴尬。正是因为如此,在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间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官员是非常难的。

1. 重典之下,屡禁不绝

尽管在如此的严刑峻法之下,还是有许多人去贪污受贿。明朝,也是历代以来贪官污吏最多的朝代之一。主要原因,还是朱氏王朝对于手下的官员太过于刻薄。

入仕做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显赫一时。当然,也有人是真的想为民做事,但后来参悟之后便与大家同流合污。其实,真正当一个清官是非常难的。

“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这是《明史》中,对于三边总制加户部尚书秦紘的评价。此人担任宣府时,曾经数克鞑靼。而后又调任监管漕运,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肥差。后来任职两广地区,因为刚直不阿得罪了权贵。

在朝廷中,不断的有人给他穿小鞋。明孝宗象征性的抄了他的家,结果却发现其家中只有几件破衣服,而粮食也只有素菜,连点荤腥都没有。这还是对朝廷有过突出贡献的官员,并且曾经把持过朝廷的漕运命脉。

就连这样的人,都生活的如此凄惨,更不用说其他官员了。所以,在当时真的想当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是非常艰难的。谁都有老婆孩子要养活,谁也希望家人能够因为自己的官位得到一些荫蔽。但是朝廷,偏偏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2. 佞臣易为,好人难做

奸佞宵小之辈,往往都很会花言巧语。对于人情世故方面,都稔熟于心。比如严嵩和严世蕃父子,两人是“青史留名”的大奸臣。他们的贪污,甚至得到了皇帝的默许。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朝政全部由父子二人把持。

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铲除异己。严嵩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每每能够做出惹皇帝开心的作品。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就完美的再现了父子二人是如何在党争之中拔得头筹,又是如何残害忠良的。

在没有完整的监管体制之下,地方官便是土皇帝。他们的生活成本如果基本的工资不足以维持,那么必然会在其他方面动手脚。更何况,如果不贪污就会被别人视作异己。如果不贪污,怎么给上层的官员送礼?

所以,清官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于生活,其中更多的还是同僚之间。当贪污成为了常态,那么清白者就是“异教徒”。他们会遭到别人的排斥,也无法给诸如严嵩父子之流进贡。那么到头来,很有可能会被排挤出权力的。

(三)、不懂变通,举步维艰

清官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保持中庸之道,既不得罪人又得做好自己。就像胡宗宪,他懂得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而还有一种人,就是秉性太过刚硬。在官场中,肯定是屡屡碰壁。仕途方面,也不会太过于顺利。

1. 一条鞭法,四朝为官

“夫青松翠柏,在在常有,经历岁时,栋粱遂就”。这是李贽对于海瑞的评价,关于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自不必多言。海瑞是清官的典型形象,在古代总是有对“青天大老爷”的崇拜思想。因此,人们也尊奉他为“海青天”。

其实,这也是明朝贪官污吏太多的一个反应。为民请命,保持清廉这本来就是作为一个官员分内之事,但正因为这种人太少,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海瑞在明朝的官场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用周敦颐的一句话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他年近半百之事,做淳安知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粮。而老母亲过生日,他买了两斤牛肉结果在明朝境内轰动一时。按照当时的工资计算,正七品的县官每月是七点五石的粮食。一年下来则是一万多斤。

但是只有官员有工资,而吏员是没有的。身为知县,他要自己雇佣吏员而且还得奉养年迈的母亲以及妻子儿女。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这些粮食足够一年的生活。但是对于官员而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大明王朝》中,他屡屡遭受严党之人的排挤。因为他太过于清廉,也太能敢说话。以至于,所有人都将他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在生活和事业上,因为清官这一身份屡屡受挫。这也是明朝清官的悲哀。

2. 归根结底,体制之错

朱元璋好不容易把江山打了下来,还有他农民出身受尽了苦头。因此,其本人是非常节俭的。但是他却忽略了官员们的感受,也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出于家天下的想法,自然还是希望能够多攒点钱。

但是其朱家子孙,被分封在各地,虽然都有禁足政策但是仍然可以肆意的挥霍。而主掌地方的官员,看到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养活一家老小如果单单依靠微薄的工资收入也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海瑞,对于农民而言他的工资可谓是非常之高。但是在他那个阶层,这远远不够。比如明朝律法规定,县官在正式场合必须乘坐两人抬的轿子。尽管海瑞不愿意,也不能自弃身价。明朝的学子们,明知为官不好做,清官更为难做。

而他们还愿意削尖了脑袋去考八股取士,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够有机会。当然,这也不排除确实有很多人是想做些实事的。但是人们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当所有人都开始去贪腐,而自为清廉那么就会被别人视为异己,处处穿小鞋。

结语:

在明朝当一个清官,会面临着多重压力。首先,就是家人的温饱问题。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谁会看着家人跟着自己受苦呢。

那么,手中握有权力让他变现的确非常容易。这才导致了许多人铤而走险,从清官成为了贪官。还有一方面,就是来自同僚之间的排斥。当这些人占据了多数,那么清流之辈自然而然的就会难以高升甚至连目前的处境都保不住。

参考文献:

《明史》

《太祖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太祖,生活,明朝,父子,朝廷,皇帝,其他,朝代,贪官污吏,清官,观点评论,朱元璋,海瑞,官员,清官,贪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太祖,生活,明朝,父子,朝廷,皇帝,其他,朝代,贪官污吏,清官,观点评论,朱元璋,海瑞,官员,清官,贪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太祖,生活,明朝,父子,朝廷,皇帝,其他,朝代,贪官污吏,清官,观点评论,朱元璋,海瑞,官员,清官,贪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