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齐哀公确实够悲哀的,作为姜子牙的后代,他因谗言而被周夷王杀死,真是悲哀。
那是周夷王三年(前883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在朝见周夷王时,向周夷王打了齐哀公的小报告。周夷王听了勃然大怒,那时的周天子可是大权在握,立即快马加鞭,宣召齐哀公朝见。齐哀公朝见后,就看见门口支了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锅(鼎)。不要以为这是鸿门宴,这是“热水澡”,煮人的。周天子一声令下就把齐哀公扔到锅里煮了。后来的西楚霸王因为别人一句沐猴而冠就把人煮了,就跟周夷王学的。
《竹书纪年》: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悲哀的齐哀公,就这样被煮熟了。想当年,他爷爷的爷爷姜子牙可是周朝灭商功劳第一人!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谥号太公,后世尊称为姜太公。有句话说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太公的正确说法是齐太公,因为姜子牙还是齐国的开国之君。
历史上的姜子牙没有封神,而是被封为齐侯。没错,姜子牙不仅是周朝的尚父,还是周朝的太师。可以说没有姜子牙就没有周朝,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及其子孙共辅佐了四代周王,功勋卓著。那么周夷王为什么要杀了齐哀公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齐哀公是谁。
前面说了,齐哀公是姜子牙孙子的孙子,齐国的世系为:齐太公吕尚——齐丁公吕伋(长子)——齐乙公吕得(嫡五子)——齐癸公吕慈母(长子)—齐哀公吕不辰(长子)。大家发现个问题没有,齐哀公的父亲的名字是不是有点别扭,明明是严父怎么叫慈母呢?都说慈母多败儿,可齐癸公吕慈母却是严父,齐哀公却是名副其实的有为之君。
姜子牙对周朝居功至伟,但封地可是人烟稀少、穷乡僻壤的边疆地区。
“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汉书·地理志》
姜子牙和的儿孙们就开启了边疆大开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齐哀公接手的齐国,呈现出了繁荣富强。其实不仅是齐国,其他边疆诸侯们也都在好好工作,致力于生产发展。
周天子看到诸侯们工作这么卖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下了开荒令。诸侯们的工作重点也就由发展经济变成了开疆拓土。在开疆拓土上,齐哀公是很嗨的。王朗儿子王肃的老师大儒宋忠曾说:“(齐)哀公荒淫田游,国史作还诗以刺之也!”王朗的手下虞翻曾说,宋忠与郑玄齐名,是为南阳宋忠北海郑玄。其实齐哀公游山玩水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劳逸结合地开疆拓土。
齐哀公开疆拓土进展的很顺利,齐国东方的纪国开荒也很顺利。这两国一东一西地开荒,开着开着就接壤了,一接壤就要争地皮了。纪国那么小,和齐国斗等于以卵击石,地皮没争到还吃了亏。
纪国当时的国君是纪炀公,看到这个炀字,我们都能想到隋炀帝。纪炀公看硬的不行,就向周天子告密。他这一告密,一代明君齐哀公就悲哀了。纪侯说了什么话,历史没有记载。不过论关系,纪侯很不占优势。
第一、纪国虽然也是姜姓国家,但跟姜子牙几乎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不仅如此,纪国还曾是商朝的盟友呢!
第二、周朝一统天下时,纪国不过是拉拢的对象,几乎没有什么功劳。纪炀公跟周天子也不算怎么铁,但就是这个纪炀公却成为了齐哀公的终结者。
更重要的是,姜子牙是第一功臣,他的子孙也为周朝出了不少力的。还有齐哀公还算是周夷王的长辈呢。从姜子牙到齐哀公共计五代,而从周文王到周夷王却是九代十王。齐国历代国君,对周天子基本很够意思,后来的齐桓公还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呢!
不过,齐哀公对周天子就有点不好意思了。齐国的励精图治尤其是开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让齐哀公飘了,他一时糊涂,乐极生悲,变成了悲剧。齐哀公吕不辰,又名不臣,这是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考证的名字。吕不臣之死,不是像吕不韦功高震主导致的,而是吕不臣有不臣之心。
倒不是吕不臣有取而代之之心,而是骄纵自大且保密工作又做的很糟糕,这是怎么回事呢?都是祭祀惹的祸,但这事儿齐国的列祖列宗不背锅。因为齐哀公祭的不是祖是天,还是大张旗鼓规格超高的祭天。为此,特地建造一座天坛。如果齐国、纪国不接壤,齐哀公怎么祭天也没人知道,但两国接壤了,也来往了。尤其在地皮上的纠纷,让吃亏的纪侯很生气。偏偏在地皮交涉中,让纪侯发现齐侯竟然修建了天坛。
你一个小小的诸侯,有什么资格祭天?凭什么修建和周天子一样的天坛?你这是想干什么?面对周天子的质问,齐哀公只能依法“赴汤蹈火”了。齐侯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成为了出头鸟,最终却成了周天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需要说的是,齐哀公的确不简单,齐哀公之前是齐国君主的谥号除了姜子牙是太公外,其他君主都是“甲乙丙丁”之类的谥号,而齐哀公好赖有个像样的谥号,只是结局让人唏嘘。齐哀公死后,他的异母弟吕静接班,就是齐胡公,这是周天子下的一盘大棋,导致齐国的三世之乱。
关于修建天坛的事儿,并非是在下信口开河,而是有物证的。2008年10月,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陈庄,发掘的墓葬中发现了对姜子牙的记载,他们对姜子牙尊称为祖甲齐公。关键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发现了我国唯一一座天坛遗址,而这个遗址正是齐哀公“犯罪的证据”。
九代之后是为齐襄公,正是这个兄妹恋的齐襄公,不惜一切代价灭了纪国,还留下一个成语——九世之仇。后来汉武帝还向齐襄公学习,在攻打匈奴时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此文2000多字,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朋友们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