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18:子龙鼎
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g,而子龙鼎高103cm、口径80cm、重230kg,虽然比司母戊鼎有所差距,但却超越了先前出土的方鼎。
为什么子龙鼎名气远不如司母戊鼎?这在于司母戊鼎1946年就发现,而这件子龙鼎却在2004年才在日本大阪美术俱乐部展出,之后又被神秘运往香港,国家文物局与财政局于2006年购回。所以相比司母戊鼎这位老前辈,它是国家博物馆的新成员。此前传说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之后便流入日本辗转倒手,具体信息也不得而知了。
子龙鼎为圆鼎,方形立耳,口沿下饰饕餮纹。有宽大卷角,尾部下卷,爪后有长距,中间加饰龙首。有趣的是,子龙鼎不但形状像龙,器主名字也叫子龙。内壁近口缘镌刻有“子龙”二字,“龙”字与饕餮纹的龙首颇为相似。“子龙”其人的器具之前也发现过,就是《殷周金文集成》记载的“子龙壶”,原物据说在英国;《殷周金文集成》还记载“子龙觯”,但陈梦家先生表示质疑;上海博物馆有个“子龙爵”,这个“龙”字也略有不同。
那么,“子龙”其人到底是谁呢?当然,肯定不是常山赵子龙。不过,我们不妨从赵子龙说起。
赵子龙名云,三国名将,云是名,子龙是字;“云”和“龙”是有一定联系的,那么“子”又何解?除了赵云之外,很多人都字“子某”,比如鲁肃字子敬、曹仁字子孝,这种称呼习惯可以往前一直推到春秋,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就有仲由字子路、端木赐字子贡。孔子本人字仲尼,但孔子也有个“子”,这个“子”是尊称,而孔子本人也是子姓孔氏;孔子曾评价一个叫孔文子的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周代还有公侯伯子男的子爵……
如此多的“子”,存在于周人称呼中,不但容易产生混淆,也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我们要从商代去寻找源头。
甲骨文的“子”下半部分和今天一样,上半部分则像个口。整体来看,这像是一个有头、有双手和身体的人,但下半身却呈侧面一肢。本义就是父子之“子”,既可包含“女”,又可与“女”并列,和今天用法一致。不过,商代的“子”没有像今天区分儿子与侄子,同样“父”也不分父亲、伯父和叔父,一般以父辈之长为“大父”,父辈之次为“中父”,其余均为“父”,这反映商代长期存在的“诸子继承制”,直系与旁系区分不明显。
使血缘的“子”成为法律的“子”,有个程序叫“子子”,所以在法律意义上被明确为“子”的子女,就称作“子某”,这个“子”就成了他的贵族象征。“某”本是他的私名,但是在他被赐封土后,往往以其名命名封地,或称“某子”。既然他的封地被称为“某”,所以后代也可以称“子某”。比如“子画”“子效”“子渔”这几个人,既在武丁时期出现、又在文丁时期出现,期间相距百年,理解为氏族称号为妥。总之“某”同时具备私名与封地的双重内涵。
理清了商代“子”的含义,周代“子”的区分也就迎刃而解。周代有很多商代遗民,他们的法律名称都是“子某”,周代进行名和字区分,“子某”自然就成了字,以祖父字为氏的习惯也传了下来。不但如此,周人还据此制造出商人的“子”姓,文献说姓来源于上古帝王所赐姓,不可靠。“某子”同时又能作为封君称呼,所以诸侯卿大夫多称“某子”。之后又演变为对普通人的尊称,这就是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由来。
“子”的本义是父子之子,虽然可以引申出表示贵族的尊称,但也可以引申为表示儿子的蔑称。商代以商人贵族为“子”而以异族为“伯”,周代为异族推翻商代,故多以周人贵族为“伯”而以异族为“子”。这个“子”除了血缘区分又被引申为文化区分,比如春秋的楚、吴、越这些都称王了,但是鲁国人偏要称呼他们为楚子、吴子、越子,这就是一种对蛮夷的蔑称。到战国时期被改造为“子爵”,在前篇中有叙述。而“小子”也成谦称或骂人的话。
学者认为,子龙鼎是商代晚期器物,至迟不超过西周早期,子龙是商代贵族。所以“龙”可以理解为他的私名,也可以理解为封地,他这一族就是“龙”,姓、氏、名、字四者在商代尚没有区分。
关于子龙的器物,除了前述的几件外,有所争议的就是“子龚”与“龚子”。李学勤先生认为,“龚”从龙,可通假。那么子龙与子龚当为一族。《殷周金文集成》记载了三件子龚鼎,其中一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传说也系辉县出土;还记载了一件子龚簋和一件子龚尊,尊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新乡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子龚戈;《殷周金文集成》记载了龚子勺、龚子钺,英国还出现过龚子卣,等等。
还有一个容易与“子龙”混淆的“龙方”。虽然“龙”都可以解为地名,但子龙与龙方应当是两个氏族,因为“子”一般是商人的称号,而“方”却是方国的称号。方国与商朝的关系比较松散,时叛时服。武丁的两位王后妇妌、妇好都曾为伐龙方占卜过,龙方也曾来商朝进贡,并受武丁之命去打猎。卜辞还记载“妇龙示”,又代表龙方女子嫁至商族联姻。可见,这个“龙族”叛服不定,非近王室权贵“龙族”可以比。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辉县在西周为共国,春秋前期为卫国吞并,成为卫国共邑。“共”在甲金文里常写作“龚”,那么“子龙”的封地“龙”或许就在河南辉县。
参考文献:
李学勤:《论子龙大鼎及有关问题》
孟世凯:《商史与商代文明》
赵林:《殷契释亲:论商代的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
朱凤瀚:《子龙鼎的年代与铭文之内涵》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纣王酒池肉林,妲己恶贯满盈?周初文献揭露这些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出土的两篇《尚书》竹简与传世经典《尚书》不同,到底谁真谁假?
商代王后妇好生前是女中豪杰,为何去世后被商王主持与先祖冥婚?
“司母戊鼎”改称“后母戊鼎”已九年,然而很可能是把对的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