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玄宗从夺取军权到丧失军权的始末

唐玄宗从夺取军权到丧失军权的始末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少有的有为之君,年纪轻轻就夺得了全国军权。在他的统治之下,大唐帝国达到了鼎盛;但也正是在他的统治之下,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唐玄宗本人也因此逐渐丧失军权,沦落到被儿子软禁,遭宦官欺凌的境地,晚景十分凄凉。那么李隆基又是如何夺去军权?又是如何一步步丧失军权的呢?欲知详情,且听小边细细道来。

1初掌军权

李隆基17岁就开始执掌兵权,曾先后担任右卫郎将、卫尉少卿等职。此时的他还只是个普通亲王,在任皇帝还是他的伯父唐中宗李显。按照常理,无论如何,他都是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

然而,唐中宗治下的大唐依旧混乱不堪,前景不明。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隆基开始觊觎皇位,并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势力。

这时候的大唐还在实行府兵制和世兵制。这种制度的特点就是中央军强于地方军,禁军又是中央军里最强的存在。因此,谁控制了禁军,谁就能控制大唐帝国的中枢,进而就能掌握全国军权。到了那时候,称帝就是手到擒来了。

为此李隆基开始结交禁军将领,此时守卫北门的禁军是万骑营。它是大唐禁军之一,在唐中宗一朝迅猛发展。谁能控制它,谁就就能很大程度上控制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在李隆基的苦心经营下,万骑营里的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中层将领都成为李隆基的莫逆之交。这为他日后发动“唐隆政变”奠定了基础。

2发动政变夺取即位权

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又策反了羽林军(禁军之一),实力大增,他很快控制住了大唐朝廷。此次政变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隆基的姑姑)联手发动的,再加上李隆基资历尚浅,难以服众。因此,他只能推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

公元712年,当了2年皇帝的唐睿宗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正式登基,是为唐玄宗。但此时的唐玄宗并没有掌握所有军权。因为他的头上还有一个总览全权的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下边还有一个心怀叵测的太平公主。

3再次发动政变夺取军权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控制唐睿宗李旦,并诛杀太平公主及其余党,史称“先天政变”。至此,李隆基成为实权皇帝。

历经两次政变的洗礼,李隆基深刻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因此,上位伊始,他就着手打击参与政变的功臣集团。他要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接下来,“兔死狗烹”的戏码开始上演,曾有拥立之功的郭元振被李隆基罢免。郭元振身兼宰相和兵部尚书,大权在握,又有发动政变的经验。如果他也对李隆基也来这么一手,那就危险了。于是,李隆基借着阅兵的时机,以军容不整为由罢黜了郭元振。不久同样有拥立之功的刘幽求、张悦也被罢免。至此,唐玄宗终于大权在握。

此后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把大唐盛世推向了顶峰。但是到了晚年,唐玄宗又开始耽于享乐,对军权的把控逐渐放松。

4放松军权

晚年的唐玄宗在边塞地区设置了十大节度使。把军政、财政等大权下放给各节度使,让他们各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此一来,唐玄宗就不用费心管了。

首先,十大节度使的设置使得重兵云集在边疆,此举改变了大唐立国以来“居重驭轻、强干弱枝”的态势。为日后安史之乱轻松攻陷两京埋下隐患。

其次,唐玄宗全面推广募兵制。如此一来,唐军战斗力虽然上去了,但唐军也变成了只认钱财的雇佣军,忠诚度下降。更糟糕的是,他允许节度使自行募兵,且对募兵规模不加限制,使得唐军逐渐成为节度使的私兵并不断膨胀,为节度使日后叛乱埋下隐患。

再加上他听从宠臣李林甫的建议,重用胡人为将,又不加节制。此举虽然让大唐诞生了不少高仙芝、哥舒翰这样的名将,但是也养出了安禄山这样的叛将。

最重要的是,他不该让一人兼统多镇兵马。比如:安史之乱前夕,安禄山一人就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拥兵18万左右,占了节度使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他的三镇相邻,集结兵力十分容易。而其他节度使战力虽强,但兵力偏弱,互不统属且分驻各地,难以形成合力制衡安禄山。而大唐中央军却因为常年疏于建设,只剩下区区8万人,还都是战五渣的水平,根本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到了这一步,唐玄宗还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不仅任用宠臣杨国忠为相,还让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这让杨国忠有了和安禄山叫板的底气。至此杨国忠和安禄山两大宠臣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把大唐拖入战争的泥

潭,联手毁了大唐盛世。

5丧失军权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中央军不敌叛军,两京沦陷,唐玄宗仓皇西逃。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军队虽然能与叛军一战,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他手中只剩下3000禁军(中央军),这其中还有2000人马是太子李亨的。也就是说,唐玄宗此时只剩下1000余人的嫡系禁军。

祸不单行,李隆基逃至马嵬坡,禁军发生兵变。主谋竟然是太子李亨和李隆基的心腹将领陈玄礼。李隆基瞬间丧失对所有禁军的控制,不得已答应禁军要求,杀掉杨氏兄妹。

不过,意外发生了。禁军将领陈玄礼在兵变后竟然宣布继续忠于唐玄宗,他只是支持太子杀掉杨氏兄妹,但不支持李亨称帝。因此,唐玄宗重新掌握了1000余人的禁军,继续逃往四川,李亨则逃往灵武,从此与李隆基分道扬镳。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自立为帝,号召大唐各地将士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奋力杀敌,他就是唐肃宗。为了大唐社稷的安危,李隆基也只能承认李亨的合法性。至此,李隆基对地方军的控制力也不断下降。

公元757年,两京收复,叛军势微。唐玄宗李隆基被唐肃宗李亨迎回长安,软禁在居兴宫。至此,李隆基彻底丧失了所有军权。在居兴宫里备受宦官李辅国的欺凌,5年后郁郁寡欢的李隆基驾崩。回顾他的一生,真是成也政变,败也政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军权,大唐,控制,李旦,李隆基,政变,禁军,中央军,唐玄宗,节度使,故事传记,军权,大唐,李隆基,李亨,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军权,大唐,控制,李旦,李隆基,政变,禁军,中央军,唐玄宗,节度使,故事传记,军权,大唐,李隆基,李亨,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军权,大唐,控制,李旦,李隆基,政变,禁军,中央军,唐玄宗,节度使,故事传记,军权,大唐,李隆基,李亨,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