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宋朝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宋朝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今天我们在网站或者招聘会上找工作,大多数人除了看公司规模,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等,相信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公司是否为我们缴纳”五险”还是”五险一金”,甚至”五险二金”的问题了。

但是您知道吗?早在宋朝,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定出了一套关于社会保险的非常完善的律法了。

宋朝开创了很多先例,宋朝商人开拓了海上丝绸路,把灿烂辉煌的古中国文明带向世界,为宋朝的经济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为了防止贫苦百姓"偷渡"到国外,也为鼓励百姓的生产热情,出台了一系列律法,为贫苦的百姓,生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基础保障,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宋朝经济繁荣,生产力发达的原因之一。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宋朝朝廷是怎么给贫苦百姓提供这些保障的吧?

宋朝对关于贫苦百姓的生老病死制定的福利待遇那可真可谓是面面俱到,各个方面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福利是怎么被体现到贫苦百姓身上的?

“生育险“在宋朝有着另外一个名字----“胎养助产”,朝廷对家有新生儿的贫穷家庭发放这项福利主要体现”助”和”养”上面。

在南宋,官就开始推行实施这项法令,如果某贫苦家庭里出生了一个新生儿,夫妇有抚养意愿,但是又确实有困难,这时候就可以向官府提交申请,或者当地官府考察得知新生儿家庭确系贫苦家庭。

这时候官府就会向这户人家发放一笔钱,家里有一个新生儿的贫困家庭就可以得到朝廷补贴的4贯”口粮钱”,新生儿越多,这个”口粮钱”就以4的倍数发放。

这笔钱尽管不算多,但是对于一个贫困家庭而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如果这对贫困夫妻生育了多名新生儿,并且抚养起来感觉非常吃力,不一定能把孩子养活,或者抚养了若干年之后确实无力再抚养,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官府成立的孤儿院。

南宋时期叫做“慈幼局“,这个机构就和今天的公立孤儿院一样属于国家慈善机构,专门收养因贫困家庭无力抚养而丢弃和被抱过来抚养的幼儿和新生儿,由朝廷来抚养这些被遗弃的孩子。

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份工作,按照《劳动法》规定劳动者都应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这个医疗保险是由我们的公司和员工个人共同承担的,由我们个人承担的部分,每月在工资内自动扣除,公司则需承担大部分,每月在固定账户内扣除相应金额。

这些钱用来买药和生病住院治疗时所产生的费用,同时国家为了降低贫困家庭购药负担,也出台了医保用药名单,名单上的药品是可以从医疗保险的金额内扣除的。

同时针对一些大病的治疗,国家也有相应补助,比如购药可以享受相应折扣等等,在宋朝我们的祖先也可以享受到类似的福利

这项福利主要体现在了治病和购药这两个方面:

治病方面:北宋著名词人苏东坡在杭州成立了一家福利机构,这个机构专门收治生病并且没有钱治不起病的贫困百姓,为他们提供免费治疗,之后朝廷得知此事,便赐名”安济”,从此这家由苏东坡创办的民办福利医馆就改成了官办福利机构。

购药方面:朝廷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的贫困病患提供了福利医疗机构的同时,也为他们的购药成本做了考虑,只要生病的贫苦百姓到朝廷指定机构买药,就可以享受到”进货价”,这些药品的进货价远远低于市场价,从而最大限度的为生病的贫困百姓降低购药成本。

宋朝的朝廷也很重视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为了最大程度的让他们老有所依,在京城和其他各个地方都设有养老机构,北宋时期这个机构叫做“居养院“,南宋时期改名为”养济院”

那么是所有的贫困的老人都能来这里养老吗?不是的,年满60周岁,且孤苦伶仃或者因儿女被治罪或者不孝而无依无靠的老人才可以来到朝廷设立的福利养老院来养老,而且年龄越大享受的待遇越好。

60周岁到79周岁的老人,一天官府会补贴给每位老人一升米和十文钱;80周岁到89周岁的老人,官府补贴的会更多一些,每一位老人每天可以领到更多的米和钱,如果老人到了90周岁,冬天可以多得到几件冬衣,夏天还可以多得到几件布衣。

这种关怀体现在朝廷制定的律法上,朝廷规定中央和地方都要在相应的地方规划出土地,取名曰”漏泽园”,来给这些没有亲属的逝者来修坟置墓。

并且这个机构还承担着收葬没有亲属吊唁的逝者的任务,并且为这些逝者聘请来了僧人做主持,超度他们的亡灵,通过宋朝朝廷制定出这种法令,可以看出朝廷对逝者也实行人性化关怀,让逝者也能得到安息。

宋朝对贫苦百姓的生老病死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朝廷对流浪的人和乞丐也没有忘记,对他们同样也有着一系列补贴政策。

宋朝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当乞丐的人越来越多,官府为了最大限度消除这种不良因素,推行了一系列关于对乞丐救助的律法。

首先:中央和地方都需派员去了解乞丐的人数有多少,且登记造册,再实行对乞丐的救助。

最后,按需为乞丐提供相应的救助,救助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神宗皇帝颁发了一条法令--《惠养乞丐法》规定,每年的十月份至第二年春天来临之前,朝廷和官府都要派员去把当年的乞丐登记造册,按需给每人每天发放一升米豆,一般从第一年的十一月初一一直发放至第二年三月的最后一天;

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天寒地冻之时官府为乞丐提供御寒场所,这些场所主要是养老院等机构,免费收容机构会从第一年的农历十一月开放到第二年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

这样就避免了这些流浪的人在寒冷的街头冻饿而死,在饥寒交迫中凄惨的死去,横尸街头的景象,不难想象这是宋朝朝廷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出于朝廷对他们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宋朝对贫苦的百姓的人文关怀和救助是前无来者的,甚至在宋朝之后的好几个朝代也没有宋朝的福利待遇好,那么宋朝的资本到底在哪?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宋朝有那么多穷困人口需要朝廷官府救济?

众所周知,宋朝是时转型的开始,宋商不止对内贸易活动增加,对外也开始了海上贸易活动,建立了“海上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增加,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转商的人数大量增加,甚至有的宋商出国做生意之后就不回来了。

这对很多以前靠耕种的农业人口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使的除了种地就没有一技之长的人甚至是在农村就很贫困的人因为受到冲击而大量的涌向城市,形成了动态社会,城市的人口数增多的同时,贫穷的人也多了起来。

据相关史料记载,唐朝的十万户以上的城市仅有十余个,而北宋则上升至四十个,城市人口占了20%左右,南宋这个数据则上升至22.4%,

这就使之前官府参与度不高的社会福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朝廷需要去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关于福利待遇的律法。

宋朝的律法对农转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就使朝廷税收有了充足的保障,于是朝廷就有了足够的资本来搞福利待遇,通过几个数据就能很好的阐明这一点: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可以达到一亿贯钱。

而这个经济水平则远超汉唐和明朝,这个收入是汉朝的约七八倍,是唐朝的约五六倍,是明朝的约三四倍,所以宋朝有足够的资本来把贫苦百姓的”五险”待遇搞上去。

宋朝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历史朝代的转型,实现了对内农转商的成功转型,对外成功了开拓了一条致富海上丝绸之路,并且有效地控制住了外流的财富,使朝廷税收稳步增长。

在人口大量流动形成的动态社会,从而产生了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上,朝廷也能有效的制定方案并且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这些福利待遇的实施,这就说明宋朝朝廷能够审时度势,勇于迈出第一步,通过不断归纳总结,及时止损,来实现税收盈余。

宋朝这种精神正是当代一些年轻人所缺失的,我们要向宋朝的这些做法学习,要敢于创新,善于归纳总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文,孤寡老人,福利,朝廷,机构,宋朝,制度,百姓,新生儿,官府,律法,朝廷,宋朝,乞丐,官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文,孤寡老人,福利,朝廷,机构,宋朝,制度,百姓,新生儿,官府,律法,朝廷,宋朝,乞丐,官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文,孤寡老人,福利,朝廷,机构,宋朝,制度,百姓,新生儿,官府,律法,朝廷,宋朝,乞丐,官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