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2年)》(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78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立598个账户,累计成交224单试点业务,未偿本息合计369.93亿元,同比增长99.22%,平均本金回收率54.72%,平均折扣率30.19%,参与主体数量和成交规模稳步增长。
《报告》指出,通过参与试点业务,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建立完善个人不良贷款处置制度、系统、人才队伍,为个人不良贷款规范处置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转让的试点业务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有力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方面,《报告》显示,2022年,批量个人业务成交量大幅增长,累计挂牌104单,成交86单,对应不良贷款44296户68349笔,未偿本金合计57.18亿元,未偿本息合计175.70亿元,同比增长271.01%,转让价格合计4.68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8.19%,平均折扣率2.65%。
根据《报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转出规模占据优势,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收购主力。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转出80单,未偿本息合计174.68亿元,同比增长287.80%,占比99.42%。1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累计收购85单,未偿本息合计175.63亿元,同比上升272.66%,占比99.96%。
在底层资产中,个人经营类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较高,合计占比约九成。资产总体贷款逾期时间较长,主要集中在5-10年区间,贷款分类主要为损失类和已核销类,超八成资产进行了诉讼,诉讼进度主要为终本执行。
就区域而言,借款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借款人授信额度主要集中在40万元以内,占比约81%,年龄主要集中在45-50岁,占比约70%。未偿本息金额小于1亿元的小资产包更受青睐。此外,资产管理公司对信用卡透支业务热情相对较高,平均每单业务合格意向受让方数量为6.75家,相应信用卡透支资产转让价格要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平均本金回收率约13%。
《报告》显示,个贷不良转让价格受资产质量影响较大,与逾期时间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整体看,转让价格较2021年有所下降,平均本金回收率同比下降4.38个百分点,平均折扣率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批量个人业务成交率较高。总体成交率约86%,竞价模式主要为多轮竞价,占全年已成交批量个人业务95.35%,最高竞价轮数达480轮,转让价格平均为起始价的1.13倍。
在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方面,《报告》披露,2022年,单户对公业务成交量稳步增长,累计挂牌175单,成交138单,对应不良贷款138户445笔,未偿本金合计147.66亿元,未偿本息合计194.23亿元,同比增长40.40%,占成交总规模的52.50%;转让价格合计107.41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72.74%,平均折扣率55.18%。
《报告》认为,2023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在监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试点平台与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监管引导,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预计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将在政策引导下更加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第二批试点通知将有效拓宽非银机构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将进一步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促进试点业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