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如何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说出来你别不信

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如何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帝王将相有很多,而朱元璋在其中的知名度绝对算得上是“顶流”之一。

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农民皇帝,他这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

他比任何人都要珍惜手中的权利,因此也更为忌惮一切威胁他统治的不确定因素。

他晚年时处决了一大批随他征战多年的开国元勋,甚至要求他死后几十名妃嫔陪葬,这也是朱元璋常常被后世诟病心狠手辣的原因。

对自己人尚且如此狠辣的朱元璋,在消灭元朝,建立新朝之际,该如何处理前朝的十万蒙古女眷呢?

在与群臣激烈讨论之后,朱元璋做出了一个令众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那么,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对待这十万多名蒙古女人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之中的故事,或许会让你再次刷新对朱元璋的认知。

和尚“万岁”

朱元璋出生贫苦,家中无地,以给地主家打长工过活。

他十六岁那年,恰逢年岁坎坷,一家接连经历了旱灾、瘟疫等疾苦,父母兄嫂都没有撑过灾祸,在极短的时间里先后离世。

迫于生计,朱元璋只得离开了家乡,一路靠乞讨艰难度日,后来他为求生路,自愿出家为僧。

但时值饥荒之年,连寺庙也只能打发僧人出门化缘。

他出门“游食”,一去就是三年,其中各种辛酸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少年时的苦难成为了他脑海中最灰暗的记忆,也因此在他心中埋下了对元朝当局不作为的怨恨。

随着时局动荡,各地农民纷纷奋起反抗,朱元璋几经思考,求神问卜,最终占卜的吉利卦象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

于是朱元璋几经辗转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由于机敏过人,屡立战功,朱元璋很快在起义军中声名鹊起,也因也颇得郭子兴喜爱。

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器重,郭子兴甚至把自己的义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此女,便是以后有名的贤后——马皇后。

朱元璋也没有辜负郭子兴的赏识,在之后的几次战斗中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统帅能力,并在军中扶摇直上,成为了步兵头领。

随着队伍首领郭子兴病重,朱元璋逐渐接管了部队的指挥权,并由此开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元朝的奴隶制度

朱元璋这个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字,其实是后来才改的。

他原名叫朱重八,但这个数字其实没什么含义。

只是因为在当时元朝统治者们眼中,像朱元璋这种社会底层连含义完整的名字都不配有,必须以数字为名。因此才有了朱重八这个名字。

其中隐含的,是元朝统治者不可一世的倨傲之情。

实际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由盛转衰,必然是它的发展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落后于时代潮流。

就以元朝为例,其统治制度便是十足的逆行倒施。

虽然当时社会生产力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但元朝统治者仍要坚持奴隶制度。

粗暴地把社会按照人种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南人,汉人。

其中以蒙古族人为至尊,投奔元朝的色目人次之,游牧民族如契丹高丽等,被视作是汉人。

而金朝宋朝遗留的真正汉人,则被抹去名姓,另外给予“南人”的名号。

南人们几乎毫无政治权利而言,不具备法律地位,是所有人中的最低等。

各族之间地位天差地别,南人们失去了独立的身份,可以由蒙古族肆意买卖。

在此种社会背景下,若不以暴力推翻政权,那么这些曾经的汉人就只能永远处在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出头的指望。

当时的压迫多惨重呢?如果说一个蒙古人受到赏赐得到一块土地,那么当时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南人”都会顺势成为他的奴隶,任由其压迫剥削。

有血有肉的活人如同虫豸一般被人肆意处置,在元末是非常稀松平常之事。

这也是为什么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多“短衣草履”的穷苦大众选择揭竿而起,向元朝政府发起进攻。

明朝建立,元朝灭亡

随着朱元璋旗下的起义军实力益发壮大,他愈发意识到稳扎稳打的重要性。

所以他始终坚持以稳为主的发展路线,“高筑墙、广积粮”是他的行兵信条,为他霸业的开拓奠定了基石。

朱元璋先是在元朝势力较为薄弱的南方站稳脚跟,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消灭了浙江一带的陈友谅与张士诚势力,再一步一步招兵买马,笼络人才,逐渐北上。

随着局势的明朗,朱元璋适时提出了“驱除胡虏”的口号。

正式任命麾下大将徐达与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征,讨伐元朝政府。

公元1368,随着北伐大军的高歌猛进,起义军们一路攻到元朝首都,元顺帝弃城而逃,这一举动也宣告着元朝政权的正式覆灭。

同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新的王朝,国号大明,这也标志着汉人再一次夺回了中央王朝的领导权。

灭亡元朝之后,元顺帝与元朝大批贵族趁乱逃跑,在性命攸关之际,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女子就成为了首要抛弃对象。

彼时元朝的皇都京都还剩下整整十万蒙古女人,于情理而言,这些女子都不曾直接参军打仗,但她们身上又确实流淌着蒙古人的血脉。

于是如何处置她们,就成了令朱元璋头疼的要事。

按照朱元璋以往的行事风格,这群俘虏的结局恐怕凶多吉少。

要知道朱元璋对于之前投降元朝的蒲氏家族可没有丝毫手软——他直接将蒲氏满门发配,男子永世为奴,女子永世为娼。

由于过去多年的民族恩怨,当时的许多文臣将领都上书请愿将这些女子直接处死或贬为奴隶,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然而朱元璋在对于俘虏的处置上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

他不仅没有处罚这些蒙古女人,反而给她们选择的机会,任由她们自行决定是留在中原继续生活还是回到漠北故乡。

当然,如果想要留在中原,就要入乡随俗做出改变。

首先,蒙古女人们要移风易俗,在服饰穿衣上融入汉人,学习汉族文化,使用汉族文字。

并从此改名换姓。今后婚嫁的对象也只能是汉族男人,不能与蒙古男子结婚。

而一旦被发现与蒙古男人私通,就会被杖责八十,贬为奴隶。

这样的处理方法简直称得上是以德报怨。

政令一出,立刻得到满城蒙古余部欢迎,朱元璋的声誉也因此水涨船高。

那么,曾有“屠夫”之称的朱元璋难道是突然转性成菩萨心肠了吗?

其实不然。

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

实际上,朱元璋从元朝接手的广大疆域里,充斥着种种尖锐的民族矛盾。

而朱元璋,作为曾经的底层人民更是亲眼见证过民族矛盾作为导火索可以引发多大的暴乱。

朱元璋清楚意识到,如果只用强硬手段试图去贸然驯服野蛮民族,必然会适得其反。

即便暴力坑杀城内所有的蒙古人民也不能永绝后患,只要蒙古族旧部仍在,就只会招致更猛烈的怒火,不如软硬兼施,用怀柔的手段慢慢同化异族。

他的民族政策取向早在北伐之时,便通过《北伐檄文》展露出来,在文中他强调蒙古色目等族虽然并非我汉族同族,但若能知礼义,甘愿俯首称臣,便与汉人无异。

朱元璋强调以一视同仁的方式消除部分蒙古人的恐惧之情与反抗之心,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瓦解蒙古人的政权的目的,足见其手段高明。

而促使留下的蒙古女人学习汉族文化,也可以逐渐淡化她们的民族意识,化解民族间的对立情绪。

推动蒙古女人与汉人结合,更可以在极短时间恢复因战争导致的大量人口流失,进而带动生产力发展,并随着代代血脉传递而逐渐稀释同化蒙古文化。

即使部分蒙古女人决心回到部落,多数也会心怀感激,不会因此对大明政权恨之入骨。

没了深仇血恨,蒙古军队自然也没有了报仇的动机。

除了这些女子之外,对于愿意投降的男子俘虏,朱元璋也宽而待之。

对于其中才情出众之人,进行政治上招抚,而普通的蒙古男子也可以通过应召入伍的方式前往各地。

而释放这样的友善信号,也在无形中表达了汉人的宽厚。

少了民族与民族间旗帜鲜明的矛盾摩擦,余下的蒙古旧部对明朝的抵抗自然会削弱许多,更有利于明朝进一步巩固统治。

朱元璋也以实际行动响应了自己的号召。

对于被俘虏的元顺帝血脉里八剌,朱元璋不仅没有严刑折磨,反而封他侯位,以礼相待,又派人将他送回蒙古,以图他继承汗位,听命明朝。

为身先士卒推行政策,朱元璋自己也纳了蒙古女子为妃,还让儿子朱樉也娶了元朝太尉之女为妻,并以此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

朱元璋的民族政策,虽然在短时间没有显示出卓绝成效,但其影响却福泽子孙。

随着蒙古血脉的逐渐稀释,大大减少了隐藏的民族祸患,也成为明朝维持了近三百年统治的主要原因。

结语

虽然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毁誉参半,且多集中于他晚年对于功臣的打压排挤与嗜杀成性,认为他动辄牵连万人的杀伐实在过于心狠手辣。

但不容否认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间,确实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治局势,促使经济恢复发展,弼成“洪武之治”。

他所制定的典章制度,为后世清朝继承,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上也有清承明制之说。

而他“温水煮青蛙”的御敌之策,也在兵不刃血中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朱元璋以军事理论为后盾,以宽仁礼遇对待各民族,借助经济文化的逐渐渗透达到控制目的。

他也只有在怀柔之策无法奏效之时才付诸武力,以威服之,可谓威德兼施的典型示范。

回顾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几十年间,其功远大于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在他治下普罗百姓的生活的生产生活得以恢复,社会安定。

凭此功绩,朱元璋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参考资料:

[1]陈梧桐.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J].河南大学学报,2002,42(04):44-50.

[2]王蕾.朱元璋“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7):73-7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社会,朱元璋,南人,处理,权利,郭子兴,蒙古,女人,汉人,观点评论,元朝,朱元璋,郭子兴,蒙古,汉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社会,朱元璋,南人,处理,权利,郭子兴,蒙古,女人,汉人,观点评论,元朝,朱元璋,郭子兴,蒙古,汉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社会,朱元璋,南人,处理,权利,郭子兴,蒙古,女人,汉人,观点评论,元朝,朱元璋,郭子兴,蒙古,汉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