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参考武则天换太子,谈鹤唳华亭储君之争,萧定权“哭”的恰到好处

参考武则天换太子,谈鹤唳华亭储君之争,萧定权“哭”的恰到好处

伴随大型古装历史剧“鹤唳华亭”的不断更新,剧情脉络渐次深入。一场围绕南北朝南齐皇室政权内部(碍于剧中皇家姓氏和服装的争论,暂且保持南北朝为剧情背景的说法)波橘云诡的诸君之争,逐渐开始“拨开云雾见天日”。

萧定权面对丧师之痛,开始走向“黑化”反击的道路。此次绝地反击能否成功暂且不论,读史君想借此机会,谈一下萧定权饱受网友诟病的人设——爱哭一事。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纵观历史,能够令堂堂七尺男儿流泪的原因绝不止“伤心”,另一种可能是埋伏于身边的危机所带来的恐惧。这一点在历朝历代的皇家权力斗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武则天四换太子,“哭者生,不哭者亡”

了解唐朝武则天数次更换太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的那段历史,相信各位能够体会到“鹤唳华亭”中太子萧定权选择“哭”才是最划算的选择。

话说武则天有4个儿子,老大仁孝太子李弘、老二章怀太子李贤,二人因为不满母后的压制,全部英年早逝;老三上吊太子李显(唐中宗)和老四忍辱太子李旦(唐睿宗)忍辱负重,最终迎来李唐复国的“春天”。

先说仁孝太子李弘历史上有关仁孝太子李弘离奇死亡的说法众说纷纭,《新唐书》和《唐会要》不约而同地将主谋指向武则天,毕竟涉及皇家密闻,此二部史书只能作为参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弘之死与武则天有着莫大的关系。

唐史中,有一段高宗李治对太子李弘的评价: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

高宗李治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圣主,可惜碍于身体健康问题,将朝政全权托付皇后武曌,导致李氏唐朝走向“女人主家”的极端道路。原本高宗觉得自己身体每况愈下,想提前将皇位传给李弘,此时已经体会到权力快乐的武则天自然不会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母子间由此开始心生隔阂。

李弘以仁孝得高宗喜爱,恰恰是仁孝之心导致李弘惨遭谋害。高宗除武则天以外,曾有一个非常喜欢的贵妃萧氏,她为高宗生下两个女儿分别是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早些年,萧氏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武则天下令萧贵妃所生的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终生不得嫁人。

李弘看来,萧贵妃已经故去,她自己仅有女儿没有皇子,对皇家政权不再有任何威胁,便主动向李治建议,请求解除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婚嫁限令。

此事一出,武则天心中一颤,心里萌生的想法是“儿子不类我”。换句话说,武则天觉得大儿子李弘与自己不亲,胳膊肘往外拐,逐渐对长子李弘感情上疏远。

最终导致娘俩生死相搏的是“太子妃遭辱”一事。李弘成年后,朝中大臣开始着手选为太子选妃。多轮海选,层层考察后,司卫少卿杨思俭家的闺女贤德有才,深得太子李弘喜爱。

哪成想,太子与杨氏大婚临近时,外戚贺兰敏之(武则天外甥)居然将杨氏玷污。如此罪恶滔天的事,别说放在皇家,就算是平民百姓家也难以容忍。太子李弘悲愤异常,扬言要铲除所有不臣的外戚。到此,武则天觉得太子不能再留,武李两家的矛盾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便唆使宫人将太子李弘的食药中放入鸩毒,李弘成为历史上首个死于亲妈手里太子。

再说章怀太子李贤章怀太子李贤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太子没有之一,“生而惨,死后更惨”是他一生的写照。大哥李弘已然故去,身为老二的李贤成为太子。

李贤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又喜欢结交文人大儒,做起事来能够以典章制度,有理有据客观公正,与大哥李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治看到李贤的表现,十分赞许,特亲笔下诏以兹鼓励曰: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

李贤与李弘有着很大的不同,李弘因为老婆遭辱,才开始憎恨武家。李贤则是一开始对外戚没有好印象,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特意批注《后汉书》,以汉朝外戚干政来影射母后武家外戚专权。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心想“好个不知死活的小子,大哥的尸体还没凉透,你又跳出来跟我作对”。反正有4个儿子,害一个不少,杀两个不多。

武则天先是让术士明崇俨向高宗进言说李弘不适合做太子,请高宗三思后行。高宗绝不是昏庸的皇帝,一个术士也想干预皇家继承人问题,二话不说,将明崇俨卷铺盖逐出皇宫。可怜的明崇俨行至半道,被武则天事先埋伏好的刺客除掉。同时将此事嫁祸给李贤,捏造李贤伺机报复明崇俨。

事情还没完,武则天又唆使宫人四处散播谣言,说李贤是姐姐与高宗所生的儿子。经过伪造“谋害明崇俨”的证据,扭曲李贤身世。李贤很快失势,以“篡权谋反”的罪名被收监入狱。经过一番审问,李贤谋反事实证据确凿,论罪处死。高宗念及父子之情,将太子李贤贬为庶民“流放巴州”,终生不得回长安。

章怀太子李贤,定居巴州后,与太子妃穷困到没有一件棉衣过冬。事隔多年,武则天依然没有忘记娘俩的仇恨,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便命巴州官吏将李贤收监入狱,时常严刑拷打,最终章怀太子受尽人间屈辱,选择以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

次说上吊太子李显大哥二哥相继惨死,给老三李显的内心留下深刻的恐惧。李显看来,自己的亲妈迷恋权力已经彻底疯了,自己再不做个乖宝宝,很有可能会跟两位哥哥团聚。所以,李显由软弱太子到傀儡皇帝期间,丝毫不敢违背武则天的意愿。

再怎么说,李显已经接过高宗的班儿。贵为天子后,面临立皇后的问题。李显觉得京兆韦氏家族人品不错,想着立韦氏做皇后。武则天对此极其不满,立皇后关系国祚,必须由武则天决定,李显仅仅因为提议便被赶下皇帝位。

在位仅仅55天的李显,莫名其妙地被废为庐陵王,软禁均州十四年。十四年间,李显身边连个佣人没有,唯有原配妻子韦氏陪伴,生活艰难的程度无法想象。

李显流放期间整日惶惶不可终,经常半夜于噩梦中惊坐而起。家中房梁上常年备着绳索,只要听说朝廷使者来访,首先想到母后要收拾自己,干脆别受大哥二哥那样的罪,自己跑到后屋上吊自尽,还能留个体面。

原配韦氏实在看不下去,每次都要抱住李显苦苦相劝,“大王不妨听完使者的传话,大不了夫妻共赴黄泉”。

后说忍辱太子李旦小儿子李旦的遭遇跟三哥李显十分相似,只不过没有遭受3位大哥那样的皮肉之苦,一直留在长安战战兢兢地陪伴武则天。

常言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李旦所受的侮辱来自精神上的打击。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该国号为周,自立称帝。李旦由皇帝废为皇嗣,连自己祖宗的姓氏“李”都改掉,跟着母亲姓武氏。

一直到公元705年(神龙元年)三哥李显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氏专权,恢复唐朝李家国祚。15年间,李旦遭受群臣的羞辱,连武则天的女婢都能随意侮辱李旦。

公元693年(长寿二年),宠婢韦团儿引诱李旦不成,怀恨在心伺机诬告李旦的妻子刘妃和窦妃,说她们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很快刘窦二妃神秘死亡,连尸体都不知所踪。痛失两位爱妃的李旦,居然装作没事发生,每天饮食起居照常如旧,完全是害怕武则天的无端责备。

通过武则天四次更换太子,不难发现皇室对权力的渴望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根本没有亲情骨肉可言,人人最惦记的是屁股底下的椅子。仁孝太子李弘、章怀太子李贤仰仗着父亲高宗李治,敢于跟自己的母后武则天叫板,最后落得个骇人听闻的悲惨下场;同为兄弟的李显、李旦能够隐忍不发得以苟活于世,终于迎来唐朝史上有名的“中宗”和“睿宗”。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在唐朝李氏四兄弟身上得到最好的应验。

以此,读史君认为“鹤唳华亭”中萧定权“哭”的恰到好处。理由有三,如下:

太子与皇后互为保护伞剧中萧定权的生母顾皇后早逝,年幼的萧定权失去政治靠山。历代以来都说“母以子为贵”,后宫佳丽以诞育皇子为博取宠爱的筹码,同时皇子也依靠母亲能否得宠作为将来自己地位的保障,母子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顾皇后死后,后宫中唯萧定棠的母亲赵贵妃最得宠,皇帝萧鉴难以抵挡日夜不断的“耳边风、席间语”。由此,萧定权在政权斗争中,没有后宫力量支持。

齐王的朝野势力远超太子党齐王在朝中的政治靠山是自己的老岳丈中书令李柏舟,太子是依靠老师尚书令卢世瑜。根据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整个朝野的权力核心完全由中书和门下把控,尚书省只是按部就班执行政策的部门。所以,萧定棠才有那么大的自信敢与太子萧定权一搏高下,萧定权只好以哭来迷惑竞争对手齐王。

以“哭”来打形象牌南北朝由汉晋承继而来,汉晋治国最重儒家“仁孝”,所以自汉朝以来,帝王庙号冠以“孝”字的比例非常大。萧定权的“哭”实则是一种政治权谋,因为“哭”是内在柔仁恻隐的表现,一方面哭给父皇萧鉴看,表明自己老实本分,会看好祖上基业;另一方面哭给群臣看,暗示自己心底善良,将来能够与大家和谐相处。萧定权以“哭”作为形象包装,是此次诸君之争中,打动人心最划算的手段。

以上是读史君观看《鹤唳华亭》所能联想到的一些历史琐碎和浅薄思考,个人认为如此一部精良的大型历史古装剧,绝不会凭白无故地制作一个“爱哭太子”的人设,相反正是由于萧定权的哭,才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相信伴随剧情的深入,“鹤唳华亭”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个人浅见,若有不妥,还望指正。

版权归“读史汇”所有,转载请注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皇家,明崇俨,李弘,李贤,武则天,萧定权,高宗,太子,历史剧,外戚,观点评论,李弘,李贤,武则天,萧定权,李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皇家,明崇俨,李弘,李贤,武则天,萧定权,高宗,太子,历史剧,外戚,观点评论,李弘,李贤,武则天,萧定权,李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皇家,明崇俨,李弘,李贤,武则天,萧定权,高宗,太子,历史剧,外戚,观点评论,李弘,李贤,武则天,萧定权,李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