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的皇位,并不是从他的父亲朱元璋那里继承过来的,而是通过武力叛乱,从他的侄子朱允炆那里夺过来的。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由于他的长子朱标早逝,他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
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就总是担心在自己死后,由于朱允炆过于年少,其他的藩王会发动夺权的战争,为此他还采取了许多杀功臣,削藩王的权力的措施,但是最终仍然没有阻止燕王的叛乱。
在朱允炆即位之后,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削减其他藩王的兵权。
燕王朱棣担心朝廷最终会威胁到他的利益,就采纳了谋士姚广孝的意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虽然名义上是铲除建文帝身边所谓的“奸佞”,但实际上他真正的目的早已是路人皆知,那就是武力夺取明朝的政权,让自己来当这个皇帝。历史最终证明了,朱棣是这场战争当中的胜利者。
他的胜利不仅体现在他成功地夺取了皇位,而且他和他的后代们也建立了大一统的明朝,在明代初中期的时候国家还是平稳发展着的,人民生活也比较富足。
虽然朱棣历时三年成功地坐到了皇帝的位置上,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靖难之役刚爆发的时候,朱棣和他的军队也遭受到了不少的挫折和阻碍,在他的大军南下的时候,初期是打了不少的败仗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认真研究了关于靖难之役的一些历史之后,笔者主要归纳了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燕王朱棣的兵力是有限的,尽管燕王多年戍边,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要想和朝廷抗衡的话,他的兵力显然还是不足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燕王的军队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所向披靡,反而遭到了不少的挫折,而军队一旦受到挫折的话,军心不稳,对于接下来的战斗也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就在于燕王军队的战略问题,朱棣的大军进攻路线十分单一,经常在一座城池中浪费很多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比较著名的就是在济南城的时候,燕王连着数月也没有攻占下来,最终不得已才放弃了济南城,改向南继续进军。
最终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政治上的原因,尽管燕王打着的旗号是“清君侧”,但是他真实的目的是全国的人都清楚的,他是在违抗先皇的遗愿,反抗当时的正统朝廷,是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
这也就是朱棣的军队刚开始不得人心的原因,但后来随着朱棣大军南下,沿途的百姓也见识了燕王的宽厚爱民,在收服了人心之后,燕王才逐步获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