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下令处死方孝孺十族。在刑场上,刽子手当着方孝孺的面,把受牵连的873人一个个砍了头。
没想到,被杀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求方孝孺向朱棣低头。
作为建文帝的第一位忠臣,方孝孺在他短短45年生涯中,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要被朱棣诛杀十族?
方孝孺,浙江宁海人,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拜大学者宋濂为师。他在明代文人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起初,方孝孺在朱元璋身边效力。朱元璋很欣赏方孝孺的才华,安排他给皇子皇孙们讲课。其中,他的孙子朱允炆很喜欢和方孝孺讨论问题。
奇怪的是,朱元璋虽然很欣赏方孝孺,却从来没有重用过他。
原来,朱元璋认为方孝孺这种正直的人,一定会忠诚于大明。所以,他把方孝孺特意留给太子朱标。
不过,朱标后来病死了。朱允炆登基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把方孝孺从家乡请回京城任职。
方孝孺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征伐朱棣的檄文就出自方孝孺之手。
而方孝孺最终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为忠诚于大明付出了惨痛代价,不仅把自己的生命,甚至把他所有家族的生命都献给了大明。
朱棣攻占南京后,开始清洗反对他的人,很多大臣被诛族。
其实,朱棣非常喜欢方孝孺,本不想杀他,甚至打算重用他,让他为自己起草一份登基诏书。
为什么朱棣一定要让方孝孺写诏书?别人不行吗?还真的不行。
原来,朱棣进入南京时,南京有500多名官员,可出来迎接的只有100来人,其余的要么辞职回家,要么避而不见。
更让朱棣尴尬的是,出来迎接他的这些官员中,尚书一级的只有一个,侍郎一级的只有4个,其他全都是一些小喽啰。
因为在当时的士大夫和读书人眼里,朱棣是一个谋反登基的藩王,是乱臣贼子,那就是一个篡位者,名不正言不顺。
你当你的皇帝,咱无法与你抗衡,但咱也不伺候你。
方孝孺作为当时的大学者,是读书人的榜样,也是朱元璋钦点的朱允炆的老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如果拿下方孝孺,那就拿下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只要读书人不说话,朱棣的登基就是名正言顺的。
可谁成想,这方孝孺偏偏就是个硬骨头,死活不肯与朱棣合作,就是不帮朱棣写诏书。
最后,方孝孺竟然写了“燕王篡位”四个大字羞辱朱棣,并说:
“死即死,尔诏不可草。”
朱棣大怒,朝他喝道:
“尔不草,即诛汝九族!”
谁料,方孝孺坦然道:
“诛吾十族又如何?”
这下燕王朱棣更加生气,将方孝孺的嘴角撕裂至耳根。
朱棣知道,像方孝孺这样迂腐的文人是不会侍奉二主的。于是下令成全他,诛杀方孝孺十族。
他被灭的十族分别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连同他的朋友门生,另列一族,凑成十族。
在刑场上,刽子手当着方孝孺的面,把受牵连的亲朋好友873人一个个砍了头,一连7天才杀完。
方孝孺对自己的死根本不放在心上,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友被诛杀,心中的痛实在难以承受。
不过,他并没有屈服于朱棣的淫威,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
没想到,在这些被杀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求方孝孺向朱棣低头。
方孝孺最后被杀,他仰天大笑,从容就义。
皇位最后虽然落到朱棣手中,但在方孝孺面前,他并不是一个胜利者。
而方孝孺的名字,却以另一种形式,悲壮地记载在史书里。
后来,明熹宗下旨给方孝孺后人发放抚恤金,并在圣旨中提到方孝孺是因诛十族而死。
直到1622年,方孝孺一脉才得以昭雪。他的后人终于得到认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了。
历史终究不会让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被埋没。
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他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他有所坚持,为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不屈不挠。
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就是他的诚之所在。
方孝孺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内心的力量不知比那些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人要强大多少。
最重要的是,方孝儒这种遵从自己内心,从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也是为我们所感动和赞美的。
自古忠孝两难全。有人说方孝孺是一代忠臣,也有人说方孝孺是愚忠,为了自己的操守,竟然不顾873条人命。
你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