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赵汝愚贵为南宋宰相,为何56岁客死他乡?浅析赵汝愚的死因

赵汝愚贵为南宋宰相,为何56岁客死他乡?浅析赵汝愚的死因

南宋赵汝愚是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元老,在宋光宗传位于宁宗之时,他挺身而出,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交接。与此同时,他也是两宋数百年历史上唯一的宗室宰相。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三朝元老,却在晚年备受排挤,被皇帝罢免宰相职位并外放偏远地方任职。最终,在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他暴卒于衡州,享年56岁,一代贤臣就此客死异乡,不禁令人嘘唏。

我们不禁感到好奇,赵汝愚究竟是如何步步成功,又如何跌落政坛巅峰,最终客死他乡?

一、两宋宗室的异类:唯一的宗室宰相

1.任职地方与调入中央

赵汝愚出生于1140年,早年生活在江西上饶地区。据说,赵汝愚从小就志向远大,每每对人说道:“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宋史》)。所谓“汗青一幅纸”是说大丈夫要做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乾道二年(1166),赵汝愚中进士第一,成为宗室状元,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按照宋代任官惯例,青年赵汝愚被下放到地方锻炼,历任福州等地地方官。在职期间,赵汝愚兢兢业业,做了不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工作。

南宋文人楼钥在《攻媿集》中如此评价赵汝愚:“赵汝愚在福州,百废具举,孜孜国事殆不多得”。他称赞赵汝愚勤于政事,使得福州百业复兴,是不可多得的能臣。

此后,淳熙十四年(1187),太上皇宋高宗去世,宋孝宗彻底亲政,赵汝愚迎来了政治生涯的一大机遇。

由于宋孝宗极力主张进攻性政策,锐意恢复北宋国威,孝宗彻底亲政后便罢免了宰相王淮,将赵汝愚从四川召到京师辅政。

赵汝愚先是做了两年吏部尚书,后来,又在宋孝宗的大力支持下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执政。宋代正式官职中并无宰相一职,左右丞相、中书省、枢密院、三司最高长官在私下里都被人们称作相爷。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按照大众熟悉的叫法,将赵汝愚称作南宋宰相。

2.插手禅位与自身危机

绍熙五年(1194)6月,宋孝宗病逝后,他的儿子宋光宗竟然拒绝出面主持父亲的丧礼,引发了朝廷的轩然大波,一时之间百姓、群臣议论纷纷。

南宋文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写道:“时中外讹言汹汹,或言某将辄奔赴,或言某某辈私聚哭,朝士有潜遁者”。可见当时中外议论纷纷,流言四起,有些人说某某宗王可能登基,有些朝臣私下哭泣,甚至私下潜逃。

此时的赵汝愚与韩侂胄等人挺身而出,决定请高宗吴皇后做主,让光宗退位,将皇位让给宋宁宗,史称“绍熙内禅”。

赵汝愚在大变之际,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保障了皇位的顺利交接,立下旷世奇功,也由此走上了南宋政坛的权力巅峰。

在宋宁宗即位之初,赵汝愚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他将一批主张道学的知识分子笼络到旗下,将他们引入中央政坛,大名鼎鼎的朱熹就在此时被赵汝愚任命为宋宁宗侍讲。

所谓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赵汝愚的风光之下其实隐含着巨大的危机。

首先,赵汝愚是一个宗室。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宋太祖、宋太宗曾立下祖宗之法,不许宗室执政,以免宗室篡夺皇权。《宋史》中记载“宗王襁袍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实亡”。可见,宋代宗王虽然可以获得高官厚禄,但没有任何实权。

此外,宋代宗室不可担任相位,最多只能做一些中高级官员。正如《宋史》所言:“祖宗不以宗室为宰相,其虑深远。可用至侍从而止”。宗室不可任相位,最多做到某某侍中职位。

早在宋孝宗时代,赵汝愚初入中央政坛之时,就有政客以此攻击赵汝愚。当时的监察御史汪义端上疏反对,“义端言祖宗之法,宗室不为执政,诋汝愚植党沽名”(《宋史》)。可见,在一批人心中,按照祖宗之法,赵汝愚身为宗室不应执政,他们还将赵汝愚视作结党营私、沽名钓誉之人。

其次,赵汝愚插手皇权传递过程中与韩侂胄等人合作,却未能给予韩侂胄等人足够的回报,引起了这些人的强烈不满。

反对赵汝愚的人中,韩侂胄是带头人。他利用手头的内批权力(即宋代皇帝绕过朝廷,自行决策的制度)大力打击赵汝愚集团,《宋史》记载:“韩侂胄恃功为汝愚所抑,日夜谋引其党为台谏”。

因为赵汝愚没有给予韩侂胄足够的奖赏,所以韩侂胄对赵汝愚一直怀恨在心。于是,韩侂胄处心积虑地把自己的同党放到言官的职位上,不断指使这些言官上奏,大力抨击赵汝愚集团,但赵汝愚却后知后觉,未能及时察觉韩侂胄的企图。

如此一来,韩侂胄逐渐掌控了朝廷的言路和监察权,宋宁宗也受到了这些人的迷惑,这使赵汝愚在朝中日益陷入孤立境地。

二、庆元党禁与赵汝愚的下台

1.赵汝愚的危机

在祖宗之法与韩侂胄的双重攻击下,赵汝愚日益被架空,再加上赵汝愚本人为人正直、略显迂腐,不懂得审时度势,对求谒官职者一概不予录用,对门人也避嫌不用,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与愤恨。

同为宗室大臣的赵彦逾就因为怨恨赵汝愚上书将“当时贤者姓名指为汝愚之党”(《宋史》)。他编造了赵汝愚和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之事,使皇帝对赵汝愚心生顾虑。

最终,赵汝愚没能抵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诋毁,被罢免相职。

当时有不少正直的臣子上书挽留赵汝愚,如国子监祭酒李祥上书力争:“汝愚不畏灭族,决策立陛下,风尘不摇,天下复安,社稷之臣也”(《宋史》)。

这些臣子大力赞扬赵汝愚扶持宋宁宗即位的功绩,将其称为社稷之臣。尽管这些有这些人极力劝谏,但终究无济于事。

2.下台与身死

对赵汝愚的致命一击由韩侂胄集团策划。为了谋夺赵汝愚的相位,庆元元年(1195),韩侂胄的手下京镗给韩侂胄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彼宗姓,诬以谋危社稷,则一网无遗”(《宋史》)。

所谓打蛇打七寸,京镗可谓是抓住了赵汝愚的致命弱点。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拿赵汝愚的宗室身份大做文章,诬陷他意图篡位,那么赵汝愚便不会再有任何政治前途。

韩侂胄接受了这个建议,很快指使言官李沐上奏,诬陷赵汝愚,指责赵汝愚意图效仿西周的周公,自行执政,架空皇上的权力,与此同时,还指责赵汝愚结党营私,凭借自身扶持皇上登基的从龙之功而妄自尊大。

这些指责恰恰触动了宋宁宗最敏感的神经,也使得赵汝愚无从辩解。因为,赵汝愚身为宗室确实具有辅政甚至篡权皇权的血缘合法性。

此外,赵汝愚上台后大量提拔信奉道学的士人进入朝堂,许多人都将这些人视作赵汝愚一党,即便赵汝愚自身没有结党营私的心思,在宋宁宗看来,赵汝愚的势力都未免过于庞大了。所以,仅仅依靠赵汝愚自身的辩白恐怕无法让宋宁宗满意。

赵汝愚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他主动请罪,宋宁宗便顺水推舟地罢免了他的相位,将其贬谪到福州为官。

赵汝愚被罢免相位后,韩侂胄并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穷追猛打,势要将其置之死地。他再次指示言官上书弹劾赵汝愚,罗织罪名。

言官胡侂上奏道:“汝愚唱引伪徒,谋为不轨,乘龙授鼎,假梦为符”(《宋史》)。

这句话是说赵汝愚呼朋引伴,试图谋逆,并且赵汝愚私下里曾对人说梦见自己驭龙升天,被天人授予铜鼎。大家都听说过“定鼎中原”这个成语,可见鼎在古代中国是最高政治权力的象征。如此一来,赵汝愚无疑具有觊觎皇位的野心。

尽管我们现在知道这些事情都是编造的,但当时的宋宁宗对此无法容忍,于是,赵汝愚从福州知事(相当于福州市长)的位置上被贬谪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宁远军在今广西容县)。从文职调位武职,又从相对繁华的福州被调到偏远的广西,这次贬谪对赵汝愚的身心又带来了一次巨大打击。

韩侂胄对赵汝愚的折磨还不止于此。在赵汝愚赴任宁远军节度副使之时,途径衡州,韩侂胄指示衡州郡守钱鹜对他百般羞辱,使赵汝愚忧愤成疾,最终客死在赴任的路上,一代贤臣,就此陨落。

结语

赵汝愚作为南宋宗室重臣,在地方任职之时,政绩斐然,在中央政局大变之际,临危不乱,确保了宋代皇位的顺利传承,使南宋政权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在赵汝愚为相后,他大力提携朱熹等道学家进入朝廷,积极执行宋孝宗部署的改革构想,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南宋的吏治,提升了南宋的国力。

但是,赵汝愚本身也有两个致命缺陷,首先,他是宋代宗室,他天然具有威胁皇权的资本,极容易受到皇帝猜忌。这是赵汝愚最终被罢相乃至身死的根本原因。其次,赵汝愚本人过于迂阔,不通权变,过度任用道学家集团,反而引起了韩侂胄等人乃至宋宁宗的不满,这是赵汝愚人生悲剧的直接原因。

参考文献

1.冯会明.定策扶危的宋代宗室宰相赵汝愚[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2-65.

2.杜文玉.庆元党禁述论[J].渭南师专学报,1992(04):30-3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坛,宋宁宗,赵汝愚,宰相,宋孝宗,宗室,浅析,宋史,祖宗,韩侂胄,观点评论,宋宁宗,赵汝愚,宋孝宗,宗室,韩侂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坛,宋宁宗,赵汝愚,宰相,宋孝宗,宗室,浅析,宋史,祖宗,韩侂胄,观点评论,宋宁宗,赵汝愚,宋孝宗,宗室,韩侂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坛,宋宁宗,赵汝愚,宰相,宋孝宗,宗室,浅析,宋史,祖宗,韩侂胄,观点评论,宋宁宗,赵汝愚,宋孝宗,宗室,韩侂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