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文人大家辈出,他们之中有乐观豁达的苏轼,有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也有醉心理学的程颢,文化灿烂,气息活跃。
与灿烂的文化同时达到鼎盛的还有道教,其中有一名道士张怀素,自称已经活了1700多岁,亲历过很多历史片段,深受大家追捧,如此炙手可热的人物,为什么理学大家程颢却不想认识他呢?原因是什么呢?
张怀素成势的原因
张怀素,北宋舒州(治今安徽潜山)人,自号落魄野人。初入大家视野的时候,是一名道士,相貌俊美,通身给人的感觉是飘飘若仙。
在做道士之前,是一名僧人,自称插花和尚。能说会道,所预言的事情几乎都能应验,后来留了头发,转做了道士,游走四方。
因为能说会道,并且他说自己已经1700岁了,见证过不少的历史,预言的事情也大多数灵验,还能让飞禽走兽听他的差遣,一时间,在民间,很多人都对他所说的事情深信不疑。
那么,为什么除了张怀素自身的本领,道士为什么在宋朝如此受欢迎呢。
原来,这跟宋朝扶持道教发展的政治原因有关。传闻,宋太祖赵匡胤起事的时候,就曾和道士共同合作过,道士借由上天的旨意,说出赵匡胤是天定的皇帝,以此来加深赵匡胤在百姓之间的威信。
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为了感谢帮助过自己的道士,在各处修建道观,以表对道士的感谢。赵匡胤驾崩后,后继之君也给予了道士充分的尊重,在皇宫中修建专门的宫观,供道士居住,为皇帝炼制丹药,实现皇帝长生不老的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尚道教之风开始从皇宫逐渐传到民间四处,百姓们也会去道观上香祈愿,因此,在宋朝时期,道观里常常是人声鼎沸、香火不断。
道观本身大多数也会修建在风景雅致的地方,因此,去道观观赏美景,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桩趣事。
北宋后期的时候,国力开始逐渐衰弱,各种社会矛盾无法调和,王安石进行了改革,不但没有消弭越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
人们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个解救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样的综合环境下,作为一名道士的张怀素出现了,加之他本身就巧舌如簧、推测、预言各种事情基本上都比较准确,人们对他更加深信不疑。
与迫切需要精神解救的老百姓不同,官员们则是将认识张怀素看作是一种攀比、一种脸面,可张怀素的目的不是为百姓们消灾解厄,也不是结交官员们,他是想通过自己所结交的这些官员,帮他走到皇帝身边。
官员只是跳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北宋后期,大多数官员的欲望是职位更进一步和从百姓们身上捞取更多的钱财,至于百姓生活的如何艰辛和贫苦,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比如:和张怀素熟识的蔡京,他的女婿为了给他搜集寿礼,就从百姓们的身上刮取了十万生辰纲,只不过,在送给蔡京的路上被梁山好汉们给拦截住了。
不过,蔡京认识张怀素的时候还年轻,权力还没有那么大。张怀素正是抓住了官员们贪腐的弱点,再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一个官员引荐另一个官员相继认识张怀素,不出几年,张怀素的身边,就支起了一张张关系网。
张怀素通过在官员们之间支起来的关系网,从结识地方小吏开始,一步步的结识了中央大员。官员们很乐意与张怀素谈经论道,也时常向他讨教问题、寻求解惑之法。
程颢调任的越州的时候,张怀素正好在越州地界经营自己的关系网,程颢的同僚蔡卞就是这张关系网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已经被张怀素的魅力深深折服,于是,他推荐刚到越州不久的程颢去见识见识这位炙手可热的张怀素。
程颢本性不喜张扬热闹,但蔡卞盛情相邀,两人又在一处共事,不好驳了他的面子,权衡之下,他还是去了张怀素所在的地方。回来之后,程颢却对蔡卞说,不想认识张怀素这种人,蔡卞很疑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程颢的先见之明
程颢祖上累世做官,家学渊源,又极为推崇儒学,但也不反对道家的精华之处。因此,程颢对儒、道两家的学说是融会贯通。
张怀素在民间和官员们之间的声望甚高,只是,程颢之前没有见过张怀素。他以为,张怀素一定是有大学问、修为也高深的得道之人。
不曾想,程颢与其深入切磋之后,发现其虽然是修行之人,却对功名利禄甚为热切,至于学问,也是十分浅陋,言语也是不着边际。
总的来说,在程颢眼中、张怀素就是一个贪图富贵、沽名钓誉之辈。于是,生性醉心学问、淡泊名利的他极度不喜欢张怀素这个人。
根据程颢为官多年的警觉性,他认为张怀素早晚会因为自己的贪心招来弥天大祸,到时候也会牵连与他交好的人。
于是,程颢规劝同僚蔡卞,不要和张怀素走的太近,可是,蔡卞对程颢的话不以为然,依旧与张怀素相交甚密。
不久,张怀素推测出,金陵有帝王之气,此处必然会因为改朝换代而出现明军。且不论张怀素此言的真假,他这话很快就落入当时金陵的长官吴储的耳中。
吴储正好有谋反之心,便邀请张怀素一起密谋造反。他们的运气差了一些,布局还没开始,他们的想法就传入了皇帝的耳中。最终,等待二人的是人头落地。
主犯被正法了,其他的从犯依罪而论,与张怀素平日有交集的官员们都被黜落了,蔡卞也在其中,下了监牢,在牢狱中的蔡卞悔不当初,而与张怀素从不来往的程颢,虽然被人诬陷,但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一劫。
张怀素到处招摇撞骗、因口舌和贪婪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说自己活了1700岁,这个谎言也是不攻自破、沦为笑谈。
蔡卞因不听善意之言,陷入了牢狱之灾。程颢呢,因为自己的先见之明,保全了性命和仕途。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这大概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