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元称帝,建立武周,定都洛阳,改名神都,并且给自己造字“曌”为名字,改名武曌。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相比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多名皇帝,武则天算得上长寿。而她临死前,和周围的人说了10个字,随即武家得以保全,那么当时武则天到底说了什么呢?
武则天临终留言
武则天临死前,回顾自己的一生,能够以女子身坐上那天下至尊的位置,也算是不枉此生。而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身后事了。武则天想了很久,对周围的人说了10个字:
“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这是身边人没有想到的,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武则天会以皇帝的身份入葬。而武则天会“自废帝号”,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保住武家。
在中国古代,身居高位者非常重视称呼和死后的追封。甚至有些人宁可生前什么都不要,只为死后能留一个美名。
武则天虽然开创了女性称帝的先河(中国封建历史),但也没有彻底跳出大环境限定的框框。她同样在意自己死后的名声以及家族的未来。
如果武则天以带着皇帝之名去世,武家人就有借口打着光复武周的旗号起兵造反,但如果武则天称自己是皇后,那么她死后武家人就对李唐政权失去了直接的威胁,所以也得以保全。
武则天早年为了坐稳皇位,处决了不少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对自己又敬又惧,李家平白被“夺”了江山,多少人对自己存在不满之心,倘若可以还政于李唐,而自己又以皇后自居,李家人想要报复自己乃至武家人,也很难找到正当理由。
武则天无疑是有慧心的,虽然她无法左右后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让武家人免遭灭门之灾完全不成问题。
甚至早在立太子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在思考整个武家的未来了。
身为皇帝,立储无疑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他皇帝操心的是立哪个儿子合适,而武则天则思考到底是“立武”还是“立李”。
武则天立太子
一开始武则天是想立武家人为储君,因为这样在她百年后可以防止李家的反扑,武则天担心立李家人为皇帝,在自己死后皇帝会大肆杀戮武家泄愤。
并且此时武则天的侄子都在朝中为官,尤其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更是费尽心机想让武则天立他们为太子,武则天为此十分纠结。
但狄仁杰的一次进谏却让武则天如梦方醒。狄仁杰和武则天说:“您本是嫁到李家来的,如果立武姓人为皇帝的话,日后您就成了外戚,也自然不会被子孙后代记住,从来也没听说哪个皇帝会把自己的姑姑放进太庙中祭奠。”
武则天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虽然姓武但是已经嫁到李家,终究是李家的人,即使立了武姓为帝他们也不会尊敬自己。而立自己儿子为君,她在世的时候还能适当地引导控制,而武家人也可以入朝为官,渐渐缓和和新君的关系。
并且立李家人为太子可以给自己留下美名而非骂名,儿子也会将自己供奉进太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重要的。
想清楚这一点的武则天,没多久也选好了储君——自己的儿子李显。
世事难料
武则天本以为立了李显为太子后李唐的旧臣就不会再折腾,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狄仁杰推荐的重臣张柬之竟然带领众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也被逼提前还政李唐,让位李显。
并且此次政变11月后,武则天就崩逝了,享年81岁。不过通过政变后武则天和李显的相处,也有人提出,武则天当时虽然年迈,但能成皇帝者怎么可能一点后手都不留,就任由臣子夺权成功?
所以这一部分人猜测,武则天当时很有可能是故意为之,她本就有将皇位交还李家的想法,听说政变的消息后倒不如顺水推舟,一来这是自己希望的事情最终走向,二来则是因为自己还可以通过卖惨,给武家人多要一道保命符。
神龙政变发生后,武则天退位,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
李显即位后,还时常去看母亲,这至少说明李显对母亲尚有敬重之心,或者说李显甚至有些愧疚,因为武则天将自己立为太子,这天下未来总归会属于自己,根本不需要提前逼迫母亲退位。
而武则天当时也是不再梳妆打扮,一副精神非常差的模样,再也没有当年女皇的风采。
且李显来看望自己时,武则天也总是一副难过的样子,并和儿子李显哭诉,自己立他为太子他却纵容手下发动神龙政变,将自己陷于如此境地。李显则跪地向母亲谢罪。
也是因为如此,后来武家仍然有很多人在朝为官,别说是有“灭门之祸”了,生活完全称得上“无忧无虑”。
武则天有帝王之才
不得不说,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确实有帝王之才。她能够坐稳皇位,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诚然,武则天称帝后在朝中大量安排武家人的行为,让其在皇位上坐得越来越稳当,但这并不能掩盖她那铁腕统治下的出色政绩。
武则天在位时大兴科举,不论出身,有才者皆可入朝为官。她的执政理念是人各有长,不应只在世家门阀子弟中选拔人才,并且武则天此举也打击了门阀贵族,让他们不能再无所休止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此外她还开创了殿试制度,武举人选拔以及后世沿用的试官制度。
武则天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所以她重视农桑,轻薄徭役赋税,她在位时农民百姓的生活有所好转,从武则天上位到神龙元年退位,大唐的人口数量近乎翻倍。
许是因为中原越来越繁荣,哪怕是边陲小镇,百姓的生活也有显著提高,这就吸引的吐蕃等国经常犯境。武则天根本不怕外敌进犯,而是下达命令让将士们大胆平叛,趁机收复了安西四镇,同时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丝绸之路,可谓是“功在当代,造福后人”。
自古以来,大多数皇帝都很反感那些辱骂自己的人,但武则天对此不以为意,她气度不凡。
曾在看到骆宾王一纸《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时,不仅没有对其中的不敬之词多做指摘,反而惊叹于骆宾王的文才,感慨“如此大才却不能为自己所用,实在可惜”。
虽然后代儒生对武则天的评价十分恶毒,但武则天作为一代女帝,她的功绩是无法否认的,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