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成其志广其名,谈谈唐代入幕成风的原因

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成其志广其名,谈谈唐代入幕成风的原因

“入幕之宾”一词源于《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可以看出“入幕之宾”指参与机密共同协商议事的幕僚。“幕”也就是“幕府”,是古代的军事指挥机构,隶属军政大臣麾下,在唐代很多士人都加入到“入幕”的行列之中,形成一股经久不衰盛行的入幕风气。

我们熟知的很多唐代著名人物都曾做过入幕之宾,包括李白、杜甫、高适、杜牧在内等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幕府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在唐代进入到巅峰时期,成为维持国家稳定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作为幕僚的唐代士人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唐代入幕成风的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全面考量。

一视同仁,唯才是举

唐代入幕的人员主要分为四类:布衣平民、屡考未中和已经考中的科举考生,还有已经为官的在职官员,可以看出组成幕府的人员种类是非常丰富的。身为幕府之主的“节度使”对幕僚身份所给予的待遇并未因此而具有悬殊的差距,反而尽可能的以才华为量化标准一贯赐予极为丰厚的优待,并为其提供了一个小试牛刀的平台。

1.建功立业之心

自古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信条的儒家文人,在幕府找到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一举两得的平衡点。幕府作为当时重要的军事机构,大量的引入文人激发了他们“投笔从戎”的心理,豪迈英雄不再成为武人的专属,李白也曾留下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潇洒诗篇,可见文武双全成为当时士人追求的一贯理想。

在安史之乱发生后,节度使对其管理的地区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力,军政与财务大权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节度使以一己之力是无法每件事都做到亲力亲为、面面俱到的,因此招募大量有才能的幕僚成为幕主的一贯做法。负责行军、兵马、钱粮、巡查、参谋等的重要职位大多由文人来担任。

节度使是唐王朝为维护边境稳定所设立的官职,加入节度使的幕府是文人们获得军功、平定战乱等荣誉的重要渠道。由于中唐以后中央政治逐渐衰落,士人普遍致力于以武力手段护卫中原,位于边境地区的幕府成为他们入幕从戎、收复失地的首选。

2.一展才华之所

由于唐朝中央政府“卖官鬻爵”的现象频出,使得中央出现了大量的冗官,在其位享其禄而无需履行职责,当时朝廷中充斥着大量的无德无才之人,为矢志报国、一心为国的文人所唾弃。因此幕府成为了他们施展才学的最佳场所。

入幕的文人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参加过科举或者多次科举也没能中第的失意文人,例如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李白就曾做过永王李璘的幕僚,当然李白的结局比较惨,未能在政坛中大放异彩,就因永王谋反而被流放到了夜郎。但幕府这一场所的出现让这些出身比较低的文人得到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必定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施展出来,以此受到更高层的关注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由于科举考试并不能完全筛选出全部的人才,使得大量人才流失,幕府成为了这些有才气但时运不佳的人的庇佑所,也成为了他们逐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唐代的幕府最早开始于李世民任秦王时期,谋士房玄龄也是当时的幕僚之一,也成为了后来大唐的开国功臣,此后被大量士人争相效仿,以幕僚为契机一展宏图,后来的宰相之中也不乏幕僚出身的文人。

食人俸禄,忠人之事

唐代的入幕文人往往被幕主尊为座上宾,享受着极高的礼遇,无礼对待文人的行为会受到人们的强烈谴责。因此,幕主对待文人也不会对他们有一些太过强硬的要求,总体上幕僚与幕主的关系是较为平等与和谐的,“礼贤下士”成为当时对幕主的一贯要求。这样的氛围也换来了幕僚们尽职尽责的回报,用自己的平生所学让节度使的势力慢慢壮大起来。

1.优厚俸禄的吸引

“追名逐利”在当时并不作为一个贬义词,功名之外的利禄同样是文人所追求的。在战乱时期,中央常常入不敷出,对于官员的俸禄供给也一再降低。幕府财大气粗,凭借着强大的军事时期早就积累了一笔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人才是千金难求的。白居易曾写道:“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可以看出节度使对于文人的重视,因此这一时期有不少朝廷官员辞职卸任加入幕主麾下。

还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乱与灾荒,逃避朝廷敌对方的迫害而暂时加入幕府,作为安身休养的临时居所,幕府给予他们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次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文人的回报,向幕主报恩答应长期为之效劳左右。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幕府有所作为,对一些浑水摸鱼之徒幕主仍旧大多采取宽容礼让的态度,这让幕府更加受到文人们的推崇。

2.权利并存的美差

在丰厚的待遇之外,这些幕僚享受的权力也是非常大的。其中的“判官”甚至可以代掌节度使之事,节度使将万一横遭不测后的事宜都交由判官处理,其中一些能在此后接任节度使一职。完全一改文人只能在朝堂之上“纸上谈兵”的局面,在出谋划策、行军布阵、处理内政等方面都能够得到节度使的充分尊重,名、利、权三者融为一体,对于士人的吸引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入幕在当时的一些人眼中成为比科举考试更容易、更快捷的入仕途径,幕府出身的官员升官的过程往往更加容易,有才华的人定能得到赏识。而科举中第的人因中央冗官现象严重而常常不能被立刻委以重任,幕府则恰恰相反,这些科举中榜之人被马上予以重要的实权职位,而且未考中的人也能在入幕期间准备下次的科举考试,直到考中为止。

文人往来,谈笑风生

文人墨客不仅是幕僚中的主体,也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幕府的存在为文化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场所,唐朝的诗歌之所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与文人逐渐形成聚集的小群体之间是分不开的。在这种集体的氛围之外,每个士人还拥有着相对对立与自由的自我空间,促进了每个文人文风、诗歌风格的巨大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群星璀璨的繁盛景象。

1.迁客骚人的汇集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幕府中的文人汇聚,特别是诗人之间的碰撞与摩擦,使得诗歌在这一时期分化成不同的流派,以孟浩然、王维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新乐府诗、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派诗人。他们的都或多或少的有过成为幕僚的经历,也藉由幕府将自己的诗作推向更广的阶层之中,可以说幕僚与幕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幕府离不开这些能言善辩的文人在麾下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幕僚也同样需要幕府这个一试身手、名利双全的舞台来畅快发挥才干。

2.独来独往的自在

幕府作为主管军事的指挥机构,将文人与武将的隔阂巧妙地化解了。这一时期诗歌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风格,也就是描写边塞风情表现报国理想的边塞诗人。例如边塞诗人王昌龄写下的,流传千古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将文人的才情与武人的豪迈跃然纸上,表现出当时文人发自肺腑的家国情怀。

幕主给予了文人充分的自主权,不同于朝廷一纸文书式的任职方式,一些想要带兵征战的官员受授予文职,而一些专于内政的文人却被胡乱的推上了战场。术业有专攻,文人在幕府一展长处,善战的领兵抗敌,勤于内政的专心处理政事,善于谋略的在同僚面前众说纷纭,一较高下,拥有着来去自由的权力的同时,也几乎不受任何的限制与约束。

总结

唐代士人入幕成风缘于多种因素,与当时官场风气的歪曲、幕主宾至如归的礼遇、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入幕的风气并非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自先秦以来缓慢壮大与开拓,在唐代得益于朝廷的不加管制与放任自流,幕府的存在开始逐渐威胁到了中央政府的稳定,安史之乱就是在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领导下发生的,可见入幕成风的现象给国家的安稳运行埋下了不少隐患。

唐代入幕成风的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看待。首先幕府为广大文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使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的文人们能够以另一种途径走上仕途,也影响了唐代诗歌创作的繁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由文人组成的幕僚主要为节度使负责,考虑的更多是幕主管辖地区的利益,幕府兴盛的同时整个唐王朝日渐分裂与割据,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唐朝的衰败与灭亡。

参考文献:

《唐代士人为何入幕成风?原因有多种》

《唐代士人缘何入幕成风》

《论唐代文人入幕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高适入河西幕府为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白,成为了,时期,中央,下士,唐代,入幕,成其志,才华,节度使,观点评论,士人,幕府,幕主,幕僚,文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白,成为了,时期,中央,下士,唐代,入幕,成其志,才华,节度使,观点评论,士人,幕府,幕主,幕僚,文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白,成为了,时期,中央,下士,唐代,入幕,成其志,才华,节度使,观点评论,士人,幕府,幕主,幕僚,文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