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壬申,王浚以舟师至于建邺之石头,孙皓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门。浚杖节解缚焚榇,送于京都。收其图籍,得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三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晋书帝纪第三》
01
公元279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发动了对东吴最后的进攻,20万晋军势如破竹的攻入了东吴首都建康,东吴君主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至此,晋朝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三国以来八十多年的乱世局面。
在司马懿经营多年之后,司马一族取代了曹魏,将蜀汉和东吴逐个击破,终于当上了天下的主人。然而仅仅三十七年后,作为大一统王朝的西晋便匆匆灭亡了。且在西晋治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还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的中原大分裂时期。司马一族当上了天下的主人,却没有能够守住自己的天下。
司马懿本人戎马一生,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夺下政权,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可他的子孙为什么却如此不争气?西晋甚至被后世的史学家认为是“第一个让外族人入主中原的政权”。
02
有观点认为,是后世子孙的智商明显跟不上了。例子就是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这话倒也没有说错,单论司马衷,他的智商确实明显跟不上了。百姓发生饥荒,没有粮食吃上报到了朝廷。咱们善良的晋惠帝司马衷特别想为子民做点啥,想来想去问了大臣一句话:没米吃,百姓为啥不去吃点肉?这就是“何不食肉糜”这句话的由来。
但是抛开司马衷来说,大部分的司马氏子孙的智商都还算在线和清醒的,可为何事故依旧频发呢,我们先来看看影响西晋后续命运最严重的八王之乱。甚至可以说八王之乱这一事件,是后续西晋乱象的一个起点,也是西晋短命的一个导火索。
八王之乱的事件本质上来讲是西晋皇族的内斗,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重要的主人公也有两位。第一个阶段是公元291年的3月份到6月份,历时三个月。第一任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咱们上文提到的“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继承了皇位,司马炎命外戚杨骏、宗室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佐自己的儿子。其实司马衷本人并不是那种挥霍无度、不顾百姓疾苦的昏君,只是因为智商有限,他将朝堂的事情都交给了底下的大臣打理。
若是大臣们都有才干够贤明,说不定也能成就一段佳话。然而辅政的这个外戚杨骏并不安分,他想独揽大权,他将司马亮给挤走,一个人独揽朝纲。于是咱们的八王之乱事件的第一位主人公,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出场了。贾南风此人不但长得丑,权力欲望也是极度膨胀,结果遇上了专权的杨骏,她被压的非常难受。不过贾南风的智商却比丈夫高得多,她知道对付这种人,要找手里面有兵权的人。
公元290年末,贾南风派人秘密的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城,诛杀杨骏。杨骏此人虽然大权在握,但是生性胆小怕事,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没有做出任何决断,结果被楚王司马玮带兵诛杀,贾南风以晋惠帝的名义下诏,定杨骏为谋逆罪处死。
但是这一个回合打完后,贾南风发现自己想掌权的根本目的没有得到解决,权力还在那两个有兵的人手里,于是她又打起了小心思。她用丈夫的名义下了密诏给司马玮,说司马亮专权,命令司马玮将司马亮诛杀。于是,在贾南风的唆使下,皇族内部的第一次相残发生了,司马玮带兵诛杀了司马亮。
然而在司马玮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他还没来得及独揽朝政,权力刚到手中没握热,皇后贾南风就派人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皇帝手诏害死司马亮。然后以害死司马亮的罪名将司马玮给处死了。(我司马玮是真的太冤了)
至此,贾南风基本实现了自己独揽朝纲的目的,而这一阶段基本也属于宫斗,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战争。如果皇族内斗到此为止,那不过是死了两个藩王,可能西晋王朝还有得救。但是当贾南风开始继续作妖,尤其是咱们的第二个主人公冒出来一起作妖之后,西晋王朝开始朝着黄泉路一路狂奔。
03
贾南风处死了司马玮之后过了八年的安静日子,可谓大权在握,吃喝不愁。可是她一直有个心病没有解决,虽然她是正宫皇后,可是她没有儿子,太子之位并不在她的掌握之中。而这八年,跟着自己的老公也没造出啥人来,想把太子换个人都没人可换。而太子司马遹,是司马衷与才人谢玖的儿子,自幼聪慧,早在司马衷即位为皇帝的时候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
贾南风决定干一件更加干脆的事情,直接杀了太子。公元299年,八王之乱第二阶段开启。贾南风让人将太子灌醉,并且要大醉的太子抄一封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因为被灌醉了,没抄完就昏睡了过去。贾南风自己模仿了太子的笔迹,你别说,贾南风搞阴谋诡计是真的很擅长,字模仿的特别像。她将这篇文章给自己的丈夫看。晋惠帝勃然大怒,听信了贾南风的鬼话,派人去处死太子。
幸亏西晋的中书监张华极力劝阻,才保下了太子一条命,但也逃不过被废的命运。然而贾南风这一行为无疑是在给自己挖坑,废掉太子惹怒了东宫一系列的利益相关人员。东宫的警卫官员都想废掉贾南风,重新迎立太子。
于是他们找到了八王之乱的第二位主人公,司马懿与小妾柏夫人所生的第九子司马伦,想要跟他合作,灭掉贾南风,重新拥立太子。司马伦本来答应了,然而他的谋士孙秀趁机提出了一个更秀的建议:不如先让贾太后弄死太子,咱们再弄死贾太后,这样太子死了,皇帝又不太聪明,大权就是咱们的了。
司马伦觉得此计甚妙,于是他将东宫那群官员的计谋告诉了贾南风,让她尽快杀了太子,以断绝他们复立太子的想法。贾南风灭太子心切,真的就派人将太子给杀了。然后,异常熟悉的一幕再次发生了:司马伦以贾南风杀死太子的罪名将她给杀死了。
然而司马伦大权在握之后,干了一件比贾南风更蠢的事情:称帝。公元301年,司马伦将晋惠帝司马衷给废掉了,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司马衷在位子上安安静静坐着,虽然没啥功绩,但也不作妖。然而司马伦本人当了皇帝后却各种混乱朝纲,他和谋士孙秀在京城作威作福,百姓苦不堪言。就连贾南风当政八年期间为国尽心尽力,救下了太子的中书监张华也被他们给杀害。司马伦的胡作非为引起了藩王们的不满。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了长安河间王司马颙[yóng]、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在京城的司马伦。这也是西晋皇族的内斗扩大到大型战争的开始,司马伦和孙秀奋力反抗,战死者近十万,司马伦战败,整个党派被消灭。
然而司马伦行为,像是摁下了西晋藩王们某个神奇的按钮一般,接替他的藩王们一个接着一个降智且昏招频出。
由于实在是太长了,我们只简单陈述一下过程:齐王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大权在握。然而他本人也一样是像司马伦一样昏庸无道,混乱朝纲。
于是曾经的战友司马颙联合自己的弟弟,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yì]一起讨伐司马冏,司马冏被司马乂打败,司马乂独揽朝纲。接着,司马颖跟司马颙又对司马乂不满,再次发起大战争攻打洛阳,战争持续了非常久,直到在朝中任职的司马懿侄孙,东海王司马越叛变,将司马乂抓了送给司马颙处死。成都王司马颖凭借威望当上了合法继承人,自称为皇太弟才结束。
司马颖皇太弟的座位还没坐热,循环又开始了。之前叛变的东海王司马越因为不满司马颖在这场斗争里面吃了大头,奉晋惠帝诏书攻打司马颖,并且引入了外族人的兵种,即鲜卑兵,在战争中大破司马颖。司马颖见识了鲜卑兵的威力,让自己手下的匈奴侄子刘渊回到匈奴,想引进匈奴兵对抗鲜卑兵,却埋下了一个大祸根。
最后的结果是:晋惠帝司马衷于公元307年1月8日驾崩,成都王司马颖最终战败,河间王司马颙也在来京城的路上被东海王司马越设计弄死。公元307年,新继任的晋怀帝司马炽[chì]改元永嘉,并封司马越为太傅辅政。司马越掌握朝廷大权,成为最终胜利者。
但是这个胜利几乎毫无意义。连年的战争让西晋底层社会民不聊生,国内不少地区被严重破坏,军队人困马乏。西晋军队再无抵御外族入侵的实力。前文提到的司马颖匈奴侄子刘渊回到匈奴后自称单于,开始进攻中原,五胡乱华开启。公元316年,长安失守,晋愍[mǐn]帝投降并被俘,中原地区大部分落入匈奴手中,西晋灭亡。
04
光看我上面的叙述,读者们就已经可以大概感受到,这个八王之乱到底有多乱。这几个藩王不但名字难写,做出的事情也是一言难尽,甚至像是开启了某种循环:都是某个藩王大权在握,引起其他藩王不满,然后发动宫斗或战争,诛杀大权在握的藩王,新的掌权藩王又出现,然后再次循环。
西晋王朝就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皇族内耗中奔向了黄泉路。但是我们不免会生出疑问:其他王朝一样有藩王内斗,例如明朝的朱棣[dì]靖难也是很有名的皇族内斗引发的战争,但为何只有西晋导致了亡国?
其一,对比朱棣的靖难,西晋每一任新的掌权藩王在上台后,并没有去削弱地方部队的兵权,这给了地方反中央的现实条件。朱棣在上台后,将藩王的卫队削弱的只剩下几十个人,抓个小偷都费劲,更别提造反。
其二,西晋本身是一个靠士族起家的王朝,司马家能够一步一步的拿到天下,靠的正是士族的支持。但是在建立王朝后,不但不去有意识的削弱士族权威,反而处处支持士族,导致社会的矛盾激化,百姓与士族之间势同水火。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选官制度用九品中正制,重视出身,而且由于中正之职实际掌握就在那些士族手上,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做官改变命运。农业上实行的占田制更是规定一品官员们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田地被贵族侵占严重。军事上采用的封邦建国制,更是让诸侯王们兵力雄厚,引发八王之乱。
其三,连年的征战导致西晋军队疲惫,无法抵挡住外敌的入侵。从三国结束到八王之乱,西晋的部队就没有停过,几乎一直在打仗,缺乏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对比明朝,在朱棣大动干戈靖难甚至还搞了下西洋之后,他的儿子朱高炽[chì]和孙子朱瞻基,非常果断地采取休养生息的战略,没有过多的损耗国力。
其四,放刘渊回匈奴,盲目引入外族兵,造成外族人入侵中原的大错。
其五,中央连番被地方部队掀翻,掌权人更迭频繁,导致中央的权威荡然无存。
但我认为,最最关键的原因,或许可以追溯到晋朝建国时期,甚至是司马懿身上。一个国家在建国之初,主要领导人的所作所为,他自身的品行道德,是可以很长时间的影响这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
当司马懿灭掉曹爽一族专权的时候,当司马炎篡位曹魏的时候,当司马伦称帝自立的时候,底下的藩王们都在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他都能篡位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行?我也有兵。士族制度加上封邦建国制赋予藩王的兵权给他们提供了现实因素,于是战争爆发,百姓疾苦。
回想蜀汉,建国的刘备给予了诸葛亮无比的信任,诸葛亮也用一生的忠诚去回报。而诸葛亮的徒弟姜维也是将忠诚效仿到底,蜀国灭了还在想着拥立后主复国,更不可能想着叛乱做皇帝。而看起来相对稳定的明朝,在朱棣靖难之后统治的二百多年间也不断有藩王叛乱,只不过都因为兵力太少而没有造成大事故。
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初期领导人决策而影响所生的精神文化。而我们也只能够哀叹,叹西晋为何要皇族相残,为何不削弱藩王兵权,为何不防备匈奴人。西晋王朝崩溃所导致的五胡乱华,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直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灭了陈朝,中原土地才算重归汉人王朝之手,百姓们足足经历了快300年的动乱,方才得以安定。后人们也只有在哀叹中,警醒着自己,不再重走司马家的路。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欧洋洋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