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何唐代诗人都会有一种都州情结?从“双都八州”中窥探其中缘由

为何唐代诗人都会有一种都州情结?从“双都八州”中窥探其中缘由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文化十分繁荣,社会十分开放的朝代。而唐诗,实际上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一种文学作品的代表。对唐诗中的主要情感和主要意象探究之后发现,唐代诗人普遍存在着一种都州情结,而都州情结与心理结构相对应之后,也会逐渐演变成为他们的精神地图。本文就以唐朝城市的“双都八州”为例,来探寻当时唐代诗人的一种都州情结,以及与之相对他们的精神地图。

一、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以及他们心中的精神地图

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和精神地图,完全可以从唐诗的研究中来得出这个结论。都州情结是指当时的文人,对不同的州城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内容,虽然他们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特质不一样,但是如果是在面对同样的州城时,也有可能会产生相似的一种情感。

1.唐诗中城市意象出现频繁

唐朝城市中“双都八州”最为突出,拿《全唐诗》这里面的作品来说,包含“长安”的有694首,包含“洛阳”的有456首,而且包含“州”字的更有2592首,光从数字的庞大,就可以瞥见一二唐代诗人的这种都州情结。除了这种直接带有城市名字的,还包括其他城市的意象代表,比如杭州的别称钱塘,益州的别称成都等等,此类意象名称并未算进去。

如此可见,在唐诗当中的这些“都州”作为意象出现,都是数不胜数的。除此之外,自然还应该包括饱含诗人情感的城市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比如说杭州这一“州城”,自然风光十分美丽,吸引力大量唐代的诗人前去欣赏。著名诗人白居易前往杭州时,发出过“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的感叹,温庭筠也发出过“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的这么一种赞叹。

2.唐代文人对“双都八州”的需求

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还体现在对“双都八州”的不同需求这一方面。基本上来说,可以分为生理需要、生存需求和精神需要。

以扬州、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其实满足的是诗人的一种生理需要。首先,这江南地区的城市战争较少,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其次,江南地区气候非常适合人们居住,住起来十分心旷神怡。因此,基于生理需要的满足,诗人在苏杭地区,可以满足最基本的一种需求。

广州和益州,是唐代诗人满足生存需要的一种场所。这两个地方,本身就是十分安宁的地方,不仅战争少,而且与外界的联系也比较多,如此一来,一些诗人就能在此处寻找到一种繁华但是又宁静的生活。比如说,诗圣杜甫就曾经在益州住过一段时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带领一家老小在这里住了一段安居乐业的日子,而且还产生了不少的传世之作。

升州是当时诗人能够产生归属感的一种地方。升州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处在中原地区,群山环绕,虽然政治地位较低,但是作为历史文化比较繁荣的古都,能够带给诗人一种情感上的慰藉;幽州和凉州,则是诗人们追求军功理想的地方。这两地是唐代的军事重镇,诗人凭借勋官制度,通过立军功去追求仕途,也是一种做官的途径,也是一条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

除了以上的八州,那么“双都”则是当时的诗人们想要追求政治理想的重要场所。对于文人来说,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并且能够被委以重任,是他们自身价值实现的最重要的一种寄托,因此“双都”也是承载了诗人们政治理想的场所。

3.由都州情结演化为精神地图

正是由于“双都八州”满足了唐代诗人的不同需求,因此将这种需求情结与地理区域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为了一种他们专有的精神地图。这种精神地图的形成方式,也包括亲身实践和阅读书籍两种方式。

首先,从他们的亲身实践来看,这是唐代诗人形成精神地图的最主要的形式。唐代其实也算是一个交通比较发达的国家,不管是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的水路运输,还是驿站制度构成的陆路,其实都是比较发达的。更何况唐代繁荣的经济条件,也为诗人的到处游历提供了条件。一些诗人在安史之乱之后,也被迫颠沛流离,到处游历,从而使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这一精神地图。

其次,阅读别人的作品,加上自己的想象,也是唐代诗人形成精神地图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为何唐代诗人的精神地图和都州情结会有着一种大众性特征的原因。各个诗人们在游历相同的州城时,遇到的自然风景和城市风光就是相同的,其他的诗人在阅读典籍或听闻时,对这座都城所产生的印象,也是大体相同的。如此一来,这种靠“想象”出来的情结,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

二、寻找唐代诗人的“都州情结”的主要产生原因

虽然他们的这种都州情结的产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和个人社会经验有关,但是要论及其产生原因,主要还是有以下三个原因,并且缺一不可。

1.主观原因:宗族社会下的亲缘关系因素

首先,唐代诗人为何能够形成一种都州情结,这与他们的宗族社会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他们这种都州情结产生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在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背景之下,亲缘关系将一个个小家庭连接成为一个个大家族,家族间的亲缘关系,实际上都受到每个阶层的重视。

正是因为这种对亲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家族的庞大性,使得诗人们在表达对家族亲人的爱意时,也能催生出剪不断的一种故乡情结,随着诗人们追求“庙堂之高”,这种故乡情结也慢慢的演变成为了一种州城情结。在追求政治理想的道路中,诗人们通过游历“双都八州”,或是希望实现政治理想,获得赏识;或者也是希望能够带领家眷,安居乐业。这便是一种都州情结和亲缘关系的最好融合。

2.经济原因:唐王朝都城的强大

除此之外,自然也有着一定的经济原因。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政治十分开明,经济十分繁荣的一个朝代,可以被称作为“黄金时代”。在经济条件得到一定的保障的情况下,诗人们在安稳的环境下,更可能会对“双都八州”产生一定的向往和情结。

上文中也提到过“双都八州”不是经济繁荣,就是生活安宁,或者是政治开明。如此一来,“双都八州”自然而然能够为唐代诗人们的理想追求,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在“贞观之治”之后,唐代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使得在隋朝破坏之后的商品经济也开始复苏,从而为州城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为诗人的精神地图的描绘提供经济动力。

3.文化原因:唐代的诗文化繁荣

当然,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的诗歌文化十分繁荣。“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代表,这“唐诗”更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全唐诗》的记载当中也可以得知,这里面有四千多首诗,是其他朝代根本不可以比拟的。

唐代,是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当中,文化实力最强的一个朝代。因为科举取士制度当中对诗歌的考察,促进了唐代诗人的萌发和诗歌的繁荣,使得诗歌甚至成为了唐王朝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更何况,唐代的社会环境安定,开明的政治制度下,诗人的诗歌写作几乎受不到任何限制,从而产生了关于“都州”的大量诗歌,也就形成了在《全唐诗》里面两千多首关于“都州”的诗歌。

一些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一生中几乎游历过唐代的所有都州,产生了大量关于“都州意象”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不论是对于他们本人的亲身实践也好,或者是对于其他人阅读过的诗人来说也好,其实都是他们都州情结和精神地图的主要来源。比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搂饯别校云》、孟浩然的《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等等作品,在广为流传的同时,也使得诗人的都州情结得以流传和继承。

三、总结

在唐代诗人的亲身实践和阅读经历中,他们对“双都八州”产生了如此的都州情结,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精神地图。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形成都州情结,也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之下的产物。在亲缘关系的促进下,他们催生了都州情结;在强大的唐王朝和繁荣的诗歌文化之下,他们写出了许多体现都州情结的传世之作。他们的这种都州情结和精神地图,也是在唐代历史环境下的特定产物。

参考文献:

1.《全唐诗》

2.《试论唐代文人城市情结的心理结构》

3.《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中国文学四大主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都州,情结,窥探,地图,唐代,双都,都会,城市,意象,精神,观点评论,都州,情结,诗人,八州,唐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都州,情结,窥探,地图,唐代,双都,都会,城市,意象,精神,观点评论,都州,情结,诗人,八州,唐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都州,情结,窥探,地图,唐代,双都,都会,城市,意象,精神,观点评论,都州,情结,诗人,八州,唐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