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精锐部队之一就是关宁铁骑,这支部队是抵抗后金骑兵的主要战力,李成梁的辽东铁骑是关宁军的前身。后在辽东,被孙承宗和袁崇焕从新选拔训练,形成一股强大战力。袁崇焕自做官以来,就一直主张要抗击后金,并强烈要求去辽东为国效力。天启帝看到袁崇焕的决心和勇气,便决定让袁崇焕担任兵备佥事,去辽东任职。
在此期间,袁崇焕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他的以守代攻的战术也取得了成功,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打破了八旗军不败的神话,鼓舞了军兵的士气。但是袁崇焕的嚣张跋扈也传入了皇帝的耳中,袁崇焕本身官职不高,却经常越级杀官。虽说袁崇焕杀的都是贪污受贿等该杀之人,也让皇帝感到有些不满。
朝廷中内斗已经很频繁,魏忠贤手揽大权,东林党争权夺势,朝政一片混乱。袁崇焕在宁锦大捷立下大功,但因朝廷有异己弹劾,袁崇焕的奖赏只是官升一级。看到旨意后,袁崇焕愤然辞官,回了原籍。战场上本身就是变化莫测,要打胜仗必须是军兵一心,袁崇焕深知这个道理。前线士兵拼死抗清,后方的朝廷却造谣中伤,熊廷弼就是被诬陷罢黜,后还被抄家杀害。
有时最可怕的不是八旗敌军,而是朝廷内部搬弄是非、陷害忠良,袁崇焕也是因此被杀的。到了崇祯期间,袁崇焕被重新启用,任命为蓟辽督师,全权负责辽东的防务。袁崇焕在崇祯面前发下五年平辽誓愿,却无法实现。袁崇焕从升官之后,更加肆无忌惮,还用计杀掉了毛文龙,同样是越级杀人。崇祯得知也十分不悦,这为袁崇焕的悲惨结局种下了种子。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直奔京城,袁崇焕得知消息,带兵去京城勤王,在京城外围击退皇太极。此时的崇祯已经对袁崇焕很不信任,袁崇焕不仅没有达成五年平辽的誓言,还把皇太极引到了京城下面,满朝文武都把袁崇焕视为奸细,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会改变最后的结局吗?
首先明确一点,袁督师是效忠国家的,他一心杀敌、虽然行为上有些欠妥,但是并没有谋反之心。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那么辽东还有的救,孙承宗被调走之后,袁崇焕就是关宁军的当家人,他们也只听袁崇焕的,只要袁崇焕在,辽东的局势就不会乱。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全力防守辽东,是有可能击败满清的,就算不能取胜,形成对峙局面,对大明也十分有利。
不杀袁崇焕,那就证明朝廷的内乱还在控制范围内,只要崇祯能做的了主,不胡乱罢黜忠臣,一心守卫国家,那么大明可能还有的救,这当然还得建立在崇祯有制衡大臣的能力。但是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钱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崇祯时期的国库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从嘉靖开始国库的钱就越来越少,明中后期的几个皇帝已经把钱糟得差不多了。
袁崇焕是守卫辽东的将领,在当时他能起到的作用很大,留下袁崇焕应该是明智的决定。皇太极为何要搞反间计陷害袁崇焕,只因为袁崇焕在满清就很难占领中原,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明末官员贪污横行,民不聊生,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而崇祯大敌当前,内有农民军起义,外有后金强敌压境,加上国库没钱,东林党乱政,这几乎就是个死局,但并不是没有生机。当时最重要的就是上下齐心,一同对敌,只要消除了起义军和满清的威胁,大明就能争取时间恢复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