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相信大家都会一致给这个朝代竖起大拇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小编我觉得这是近代腐败的清政府的“功劳”,各种丧权失地的条约,清政府简直是“无所不用极其”,从鸦片战争签的《南京条约》,再到甲午战争签的《马关条约》,最后到压倒清王朝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辛丑条约》,他们也不怕老百姓戳他们脊梁骨。相反,被满清推翻的明朝统治集团似乎就没有这样的“丑闻”这主要跟老朱家的优良传统有关。
明朝集团在创立之初,第一任老板----朱元璋就定下了一条公司理念——《明皇祖训》,里面提到,以后朱家子孙不得和亲,不得纳税,不赔款,总之意思就是即便被别人揍成“满地找牙”,也不能服软,牙碎了吞下接着跟他干,令人满意的是,所有的明朝统治者几乎都深刻贯彻落实了这一条公司理念,但是有一位却违反了其中的一条,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位“有魄力”的大佬是哪位吧,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这位大佬----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集团的创始人在推翻元朝统治后,深刻了解了元朝以及其他的集团破产的原因,经过他一番“认真学习”,终于总结了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内臣干政”,就是太监管闲事了,不,是国事了。可能怕子孙后代们不听话,所以呢老朱便实行了“实物教育”,在大殿前树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内容写着“内臣不得干政,违者斩”,老朱死后,儿子也谨遵了这条教诲,孙子也都没忘,可是到了朱祁镇这一代的时候,那块石碑简直就成摆设了,那些公司的理念早就被抛到脑后了,
而明朝太监管事的例子简直如“雨后春笋”一样,这简直是极大的讽刺,而带头破规矩的就是朱祁镇,朱祁镇还很小的时候,就是太监王振给负责照顾的,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朱祁镇就是王振看着长大的,那感情自然不用说,简直是“亲如父子”,朱祁镇的心思就属王振明白,没有第二个。刚开始的时候,王振还只是插手一些小事,毕竟那会还有他害怕的人,比如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还有他父亲给他留下的集团顾问“三杨”,但是这些人一死,王振便开始展现出“舍我其谁”的好事者的形象,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管,更过分的是,如果有新上任的官员没有给他送礼“孝敬”的话,那这名官员基本就得卷铺盖回家了,王振可以说有只手遮天的本事了。有一次有官员向皇帝告状,说王振私自圈地搞房地产,还有证据。而朱祁镇表示会亲自过问这件事,而王振得知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主动向朱祁镇交代了自己犯的事,表示自己想用死来报答皇帝,还说自己以后不能亲自伺候皇上了,最后找出了皇帝小时候最爱玩的拨浪鼓,而朱祁镇一看见这拨浪鼓,顿时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就被触动了,就免除了王振的处分。
但是老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这王振最后竟然想跟明朝的最大的竞争对手-----瓦剌打一仗,其原因也是跟自己的私利有关,而皇帝竟然也同意了,对,你没看错,他就是同意了,并且还要亲自出马,灭灭瓦剌的威风,还果大臣们知道后,自然一万个不同意,瓦剌是游牧民族,贸然跟人家开打,这胜算四舍五入一下,基本上没有,更何况,作为集团的老总,竟然还要亲自出马,万一有个闪失咋办,这不滑天下之大稽吗,结果朱祁镇力排众议,果断御驾亲征,这还没完,他还把集团里三分之二的精英带走了。
更可笑的是,还让对军事“七窍通了一窍”的王振当军事顾问,这王顾问竟然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直接率领大军出征,这大军一路上就跟游山玩水似的,没有遇到瓦剌的有效抵抗,而朱老板和王顾问天真地以为瓦剌是帮小喽啰,根本无法挡得住我军的一击。但是这不过是瓦剌用来麻痹明军的策略而已,当明军行至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时候,瓦剌趁明军人困马乏,全线出击,一时间各种冲杀声、哭喊声想起,而王顾问这时候竟然不赶紧组织军队反击,而是带着朱祁镇仓皇逃跑,一位将军看到王顾问这样,觉得之所以遭遇这样的打败,都是这位王顾问瞎指挥导致的,一气之下,直接用自己的武器砸死这位王顾问了。王振就这样见了先帝爷了,而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明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之后,明朝便开始走下坡路了,而这一切就是王振和朱祁镇这对“铁哥们儿”造成的。
作者:蜗牛不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