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两宋时期的制瓷业、纺织业都非常发达,其产品丰富多彩

两宋时期的制瓷业、纺织业都非常发达,其产品丰富多彩

引言

两宋时期的制瓷业、纺织业都非常发达,其产品种类繁多,色彩纷呈,工艺精湛,为当时海外贸易的大宗出口名品,可谓享誉古今,驰名世界。纺织机械的技术革新与创造,是宋代纺织业发展的一大标志。

宋瓷的规模与技术创新

宋代,我国的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宋被誉为“瓷的时代”。其规模宏大,瓷窑星罗棋布,目前已在全国十八个省区、一百三十多个县市发现大量的宋代瓷窑遗址,制瓷业是两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宋瓷的形制多种多样,从一般生活用品到艺术鉴赏品,花色品种甚众,至今保存有不少宋瓷精品。宋瓷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配方和烧制技术大为进步。瓷器的装饰法上有显著进展,除传统的划花、刻花、印花工艺外,又创造了毛笔加绘的新方法;还有黑釉装饰,影青和釉上加绘,等等。

同时,宋瓷在艺术欣赏上开创新的境界,各个不同窑系的瓷品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宋瓷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宋瓷除传统的青瓷、白瓷外,彩瓷、花釉瓷等有很大的发展。宋代瓷窑按照地域和瓷品特色,出现了名闻中外的五大名窑,构成定窑(今河北曲阳)、磁州窑(今河北磁县)、钧窑(今河南禹县)、耀州窑(今陕西铜川)、景德镇窑(今江西景德镇)、越窑(今浙江余姚一慈溪一带)、龙泉窑(今浙江龙河泉)、建窑(今福建建阳一带)等八大窑系。

此外,如官窑(包括北宋汴京、南宋临安)、汝窑(今河南临汝)、吉州窑(今江西吉安)等,也都各有特色,彼此辉映。其中,景德镇窑在南宋名扬天下,该处有三百多座瓷窑,是规模相当大的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宋代的名窑名瓷,无论在胎质、釉料,还是在制作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且有不少重大的突破,呈现了宋代制瓷技术的新水平。

纺织机械的发明与应用

纺织机械的技术革新与创造,是宋代纺织业发展的一大标志。唐代一般采用手摇纺车作为主要缫丝工具,至宋代更为革新改进的脚踏纺车得到普遍使用。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宋代在纺织生产中发明了三十二锭水力大纺车,这种新纺车,以水力取代手摇、脚踏;发展了纺绽数量,提高了纺织能力和织造速度。它是一种水力驱动的麻纺合线机。这种水力大纺车是世界最早以水力为动力的纺织机械。它比英国人理查·阿克莱(RichardArk-wright)在1796年研制出的水力纺织机,要早四百多年。

丝织提花机在唐代原有的基础上,至宋代不断改进提高,已逐渐完整定型化。宋人楼寿的《耕织图》上绘有一部提花机,便于织造复杂的花纹图案。据考证,《耕织图》上的提花机是世界最早的、结构完整的提花机,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还有织罗机(罗机子)、织布机、绵纺工具弹花竹弓和花机等的创新与应用,都表明宋代纺织技术的发展程度。

纺织业与纺织工艺的新进展

两宋时期的纺织业极为发达,有官营、私营,纺织比唐代更有新的发展。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当时政府征收的纺织品有:罗、绫、绢、绝、绸、杂折、丝线、绵、布葛等,品种、质量、数额都很可观。海外贸易的输出品中,丝绸、瓷器占有重要地位。到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甚至规定凡买外货,都以绢、锦、绮、瓷器为代价,不用金银铜钱。丝绸在当时世界极富盛名,远涉重洋,到达埃及、东非等地区。宋代丝织工艺有很大进展,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向纬显花过渡。丝织品发展了写生花、遍地锦纹等,成为色彩更加复杂的工艺品。

织绵工艺也发展得很快,南宋时锦的品种已由四十种发展到一百余种。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四川“蜀锦”、杭州“绒背锦”等,都是闻名全国的丝织品。缂丝是宋人发明的新工艺品,在宋代很盛行。缂丝名品很多,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宋沈子蕃的作品《梅鹊图》,堪称缂丝品中的代表作。同缂丝一样,刺绣工艺、印染工艺也很发达,且有创新。刺绣多以名人书画为粉本,工艺水平很高。宋代棉花种植得到推广,棉纺织业也前所未有地发展起来。南宋时,云南、两广等省的斑布、番布、吉布已较有名。1975年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纯用棉花织造一条棉毯,长二米五一,宽一米一六,经纬条干一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厚暖。

综上所述,宋代科技的高度发展,除上述十个方面外,在矿冶业、冶金技术等也有重大的发展。当时有十四处金场,五十六处银场,分布于全国各地。赵宋立国后四五十年间,铜的产量较前增加三倍,锡增加一倍,铅增加四倍,金增加一倍。铁的产量到北宋治平元年(1064)有八百二十四万余斤,比唐朝元和元年(806)的铁产量二百零七万斤增加了四倍。北宋冶铁业最盛期是神宗在位期间(1068-1085)。

据美国学者的大胆估计,元丰元年(1078)的铁产量达到七点五万吨至十五万吨之间。这个数字,可与十八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的总产量十四点五万吨至十八万吨相比拟。这个估计,可能不够确切,但说明北宋中期铁产量已经相当高,显示了当时的科技水平。此外,在江西信州铅山(盛产铜、铅)、广州韶州(盛产铜、铅、锡、银),两处都有十多万人经常在采矿。这些说明宋代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采矿、冶炼技术都有很大的进展。

在冶炼上,强化炼铁炉的生产以提高产量,标志着宋代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灌钢炼铜法”、“胆水浸铜法”、“吹灰冶银法”的创新和运用,说明宋代冶金技术的选进水平。在冶铁业中广泛使用煤,比欧洲要早七百多年。煤炭冶铁的推广,提高了铁产量,推动了铸造技术的变革和各类工具的革新,美国学者要把这一变革称之为“中国煤铁工业的革命”。以上无数事实,说明了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突出成就,它为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写下了闪光的篇章。

宋代在应用科学和纯科学方面的重大进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自然科学技术若干领域的发端,大都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的工人(各工种工人、匠师)、农民(农艺师)知识分子,对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非凡的伟大的贡献。与此有关,有一点需要加以说明。以往论者或以为宋儒讨论的无非是性命道德之学,与自然科学技术无关,或以为宋儒不懂科学。这是很大的误会。宋代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贡献同样是很突出的。

以科举取士为例,就确实网罗了许多各类科技人才。如燕肃就是精于天文、机械、历象诸学的专家。沈活的《梦溪笔谈》,记录了沈括本人和其他知名或不知名的人士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郑樵的《通志·十二略》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的著作中,关于探讨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亦所涉甚广,且有卓越的见解。其实,邵雍是宋儒中对自然科学研究用力很勤的学者。他“是一个有创见和富于想象力的思想家”。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对邵雍和朱熹有专门的论述。邵雍所撰《观物内篇》(《观物外篇》为其弟子记述),就是对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观察的记录。还有有趣的哲学对话录《渔樵问对》。邵雍这个人物是很值得重新研究的。

结语

宋代的名窑名瓷,无论在胎质、釉料,还是在制作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且有不少重大的突破,呈现了宋代制瓷技术的新水平。以上无数事实,说明了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突出成就,它为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写下了闪光的篇章。宋代在应用科学和纯科学方面的重大进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自然科学技术若干领域的发端,大都可以追溯到宋代。总之,宋代学者无论在朝在野,对自然科学技术之研究的重视和他们取得的成就,是超过前此任何朝代的,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都是光彩夺目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产量,产品,技术,纺车,瓷窑,纺织业,宋瓷,水力,发展,工艺,观点评论,宋代,纺织业,宋瓷,邵雍,宋儒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产量,产品,技术,纺车,瓷窑,纺织业,宋瓷,水力,发展,工艺,观点评论,宋代,纺织业,宋瓷,邵雍,宋儒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产量,产品,技术,纺车,瓷窑,纺织业,宋瓷,水力,发展,工艺,观点评论,宋代,纺织业,宋瓷,邵雍,宋儒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