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玄宗为何在知道李亨灵武称帝后,能退居二线,还没有派兵挞伐?

唐玄宗为何在知道李亨灵武称帝后,能退居二线,还没有派兵挞伐?

自从玄武门之变以后,李唐皇室权力的交接一直不很稳定。就像武则天改制还有神龙政变,以及马嵬之变等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如果不是玄宗皇帝一昧的宠信杨贵妃,想必大唐盛世还能持续多年,也不会有安史之乱的出现。

因为杨玉环,还一度改变了重男轻女的现象,"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要知道,李隆基当政早年,也曾开创过万里无一开元盛世。

自从改国号为天宝以后,李唐是混得一年不如一年。而在得知李亨灵武称帝的消息后,唐玄宗为何选择主动放弃皇权呢?

(一)、安史之乱,太子遥登皇帝位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天宝十四年,杨玉环的干儿子安禄山,联合了史思明以及周边的众多少数民族以清君侧之名,在范阳起兵,消息传到长安,甚至都无人相信。

因为大唐已经多年未经内乱兵戈,王宫贵胄和黎庶百姓大都习惯了安宁平定的生活。

1.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这场叛乱,令整日在宫墙大院内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玄宗始料未及。他们来的太突然,来的太猛烈。"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玄宗后知后觉的了解以后,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派遣杨国忠前去平叛。

此人仰仗着杨贵妃,胡作非为,目中无人,搞的朝堂乌烟瘴气,也让百姓有了很大的怨言。不过他是内斗内行,外战外行,御敌无方,扰民有术,面对安禄山的强兵,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安史大军攻占洛阳,逼近潼关。

不过唐玄宗年老令昏,误信奸人进言,撤下了能征善战的高仙芝与封长清。对于刚上任镇守潼关的哥舒翰,玄宗也没有多大的耐心。并且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多次派人催促潼关方面主动出击,结果就是差点全军覆没。

此时的他已经有些慌不择路,根本想不出什么合适的办法,也未曾想过如果一旦到了四川,那大唐王朝就成了偏安的割据政权。

2. 宛转蛾眉马前死,太子留守镇北辰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唐玄宗走的时候,就带了几个自己喜爱的皇孙和皇妃还有杨贵妃的兄弟姊妹。这其中就包括了杨国忠,此人心狠手辣,每过一处桥都会将其焚烧,不给百姓留后路。

他的所作所为,三军将士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到达马嵬坡以后,士兵们大家缺衣少食,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如果不是杨家兄妹,万万到不了这个地步。正好碰见杨国忠与吐蕃人交流,于是大家万箭齐发,射死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佞。

随后,在众将士的一致要求下,杨贵妃也被处死。玄宗将这场兵变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太子李亨,他本想禅位于其,也因此而搁置。第二天走的时候,当地百姓泪流满面,纷纷跪倒在李亨面前请求他留下,匡扶乱世。

李亨就坡下驴,一路向北,收拾残兵,随后又到了灵武,并于此称帝。远在西南的玄宗听闻,非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还"异常欣喜"称"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还派了三位宰相,将传国玉玺给他送了去。自己称太上皇。

那么,一向看重权力的玄宗,为何能够主动放弃皇位退居二线,还没有派兵挞伐?

(二)、力不从心,不愿火上浇油

父子相争,在李唐王朝频繁出现。而且李隆基对这个太子李亨,早年间也并不信任。更何况,还出了马嵬兵变那档子事,让他对儿子更加不满。

倘若是在正常情况下,李亨此举无异于谋权篡位,那是杀头的大罪过,而且还要受到后世的口诛笔伐。但毕竟正逢乱世,特殊情况,应当特殊对待。

1. 权宜之计,无可奈何之举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玄宗皇帝早已经英雄迟暮。他再也不复当年模样,尽管在四川仍有恢复旧制之心,但是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况且,天下之人早就苦其久矣。自从改元天宝以后,玄宗的每个政令不是祸国就是殃民。

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安史之乱的发生。倘若他能够不如此信任杨国忠等人,安史大军也不会那么快的逼近长安。所以说,玄宗本人是罪魁祸首。人都是有羞耻之心的,如果自己还紧握着皇位不放手,最后只能是他和儿子双方都很难堪。

而且,李亨已经有了称帝之实,并且又有杜鸿渐等人的辅佐,还获得了回纥军队的援助,实力可见一斑。

反观玄宗,蜗居在天府之国,自己倒是可以高枕无忧。他很清楚,天下人早就烦了自己,而此时再去阻挠儿子,搞的两败俱伤,最后还是人家叛军得利。

2. 肃宗上位,或有一线生机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都是非常可耻的。所以在从长安出来的时候,玄宗就已经有了退位的意思。他害怕自己成为遗臭千古的人物,害怕无法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荣华富贵的时候有他,兵临城下的时候,就忙着甩锅。

同样的情况,可以参考北宋末年的徽宗。一心搞艺术,搞收藏,最终搞的内忧外患,传位给钦宗。结果钦宗也不是什么能君,最后把大宋的百年基业给搞没了。玄宗也是一样的,他不想承担责任,也不想当亡国之君。

而且,他明白此时如果去公开反对李亨,那也无济于事。人家生米都已经煮成熟饭了,北方的百姓们对其也很是信任,如果公然驳斥,无异于和天下为敌。人要脸,树要皮,玄宗哪有什么脸面去指责敢正面对抗叛军的儿子。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那个地步,伤心欲绝的玄宗倒不如坦然接受。说不定李亨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平定叛乱,到时候天下还是父子俩的。两个人除了是君臣关系,那还是血浓于水的父子。李亨夺得天下,就等同于李隆基再次坐稳江山。

所以,承认李亨的地位对于玄宗而言是一举两得的。首先,如果亡了国,他不用背负千古骂名;其次,他不用再去考虑着收复中原如何如何,就在四川做个土皇帝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孤家寡人,无法左右时局朝政

马嵬兵变表面上是逼死杨家兄妹,其实是想让玄宗交权。让他明白,自己已经英雄迟暮,应该多给年轻人些机会。那些年里玄宗干了不少的荒唐事,他身边又能有谁对其真正的心服口服。

相反太子李亨,给世人的形象很是正面。和平时期,就是个安安稳稳的太子;战乱之际,又站出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1. 暗度陈仓,做最后的挣扎

玄宗退位让权,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是他自己主动禅让,那是一个说法,但儿子自己称帝,还说玄宗是"久厌大位",这换成谁,他也受不了。更何况是位列九五至尊的君王。而且,玄宗也很明白,倘若有一天,天下再度平宁,自己根本不会得到任何尊重。

他本来是想给李亨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当当,不成想人家直接一步到位。玄宗虽然年老昏花,但是并不糊涂,还是有些帝王心术的。他派了韦见素、房绾、崔涣三位宰相前去送传国玉玺,其实有两个目的。

这三个人精都是玄宗的心腹,他们到了以后,可以见机行事,如果处理得当,说不定就能够架空李亨,到时候大权就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里;如果此举不成,那等到父子二人再次相见之时,李亨至少也会念及这份情谊。

2. 大局观,以社稷为己任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兄弟二人相争,都能够共同对抗外人,更何况是亲生父子。而且外敌已经快要把他们的家给拆了,此时若两人再起纷争,那不明摆着是要把祖宗基业,拱手让人。玄宗虽然年迈,但也不是很糊涂。

他虽然想一直将权力握于自己手中,不过也要看情况而定。本来李唐就处于劣势,父子二人再大肆开战,那正合了敌人的心意,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倒不如和平共处,有什么事情,等到仗打完了再算。

更何况,人过七十古来稀,玄宗还能再活几年。天下江山早晚是李亨的,不过是一早一晚的事情。其实,人想开了,一切也就都看开了。

要是两人真的开战,以他的实力不一定能真的打过李亨。那些精兵良将都被他清算了,大家都知道玄宗的为人了。如果和儿子打,再打输了,那成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结语:

以玄宗本人的意愿,定当是不愿轻易放权。可是已经由不得他了。李亨在北方前线大有收复失地之意。偏安一隅的玄宗,凭什么去阻挠。反正都是一家人,谁当皇帝不是当。而且玄宗自从杨贵妃去世后,也已经伤透了心。没有别的心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禄山,称帝,杨贵妃,杨国忠,李亨,百姓,太子,安史之乱,干儿子,时候,观点评论,杨贵妃,杨国忠,李亨,玄宗,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禄山,称帝,杨贵妃,杨国忠,李亨,百姓,太子,安史之乱,干儿子,时候,观点评论,杨贵妃,杨国忠,李亨,玄宗,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禄山,称帝,杨贵妃,杨国忠,李亨,百姓,太子,安史之乱,干儿子,时候,观点评论,杨贵妃,杨国忠,李亨,玄宗,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