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

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

随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发展,帝王们越来越意识到坐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从隋朝开始便建立了科举制,通过科举制进而选拔人才担任官吏,施展才能。

自从学问考核制的出世,人们便信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理念。

努力读书,钻研学问,考取功名,从此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时至今日,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仍被人们坚信。

可谓科举制对后世,乃至今日的影响依旧悠远绵长。譬如范进参加科举多次,最终中举后人因为喜悦和感慨变得疯癫无比。可想而知,榜上有名,是所有读书秀才的终极梦想。

若榜上有名就值得欢呼雀跃,那么倘若考取第一名,岂不是人生赢家。那个人人仰望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是考试成绩最佳者。

在人才济济的整个王朝,人们群拥着去赴京赶考。想要考取状元,十年寒窗苦读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让人渴望的梦想,却不料想有的人轻而易举、没有理由地就实现了。

今天让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奇葩状元”。

摔跤成为状元

宋朝在举行科举考试时,发生了这么一件无厘头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头脑也是极为清奇。他在主持监考殿试时临时宣布了一个决定:第一个交卷者就可以成为状元。

这时候应考的考生们心中都打起了鼓,他们认为宋太祖不仅在考他们知识功底是否雄厚,而且在考量他们是不是具有“下笔如有神”的文思泉涌。

一时间,所有经历寒窗只盼嗅得梅花香的学子们开始奋笔疾书,不仅要保证文辞优美,还要卯足力气加快速度。

最后,王嗣宗和陈识率先一起交卷。面对这种情况,头脑清奇的赵匡胤没有去评判他们的文采,而是又提出了一条考量标准:两人摔跤,谁赢了谁就是状元。

陈识听见这话时还在呆呆发愣,转眼间就被反应灵敏的王嗣宗摔在身下。看见这一幕的宋太祖不由得被逗得哈哈大笑,拍手宣布王嗣宗成为科举状元。

这一举动让所有赶考的书生都大跌眼镜,但客观地来讲,这样临时无厘头的规定,确实是十分无厘头又不公平的。毕竟笔速不能将才华单方面概括之。

靠厚脸皮成为状元

唐文宗的时候,由当朝大臣仇士良掌权,一时间,所有关于官宦升迁、决定生死的大权都掌握在他手中,风头正劲。

当是时,有一名叫裴思谦的秀才,他不潜心苦读,反而把心思都花在讨好权贵上了。仇士良在那个时候权势极大,他便登上仇家的门槛,与仇士良私交甚好。

有一年,裴思谦突发奇想,想要考取一个进士的功名。于是他从仇士良那里拿到了推荐信,去找当时的主考官高锴。

高锴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大臣,还未听得裴思谦再三诉说,就派人把他轰了出去。裴思谦这一次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可是他仍未死心。

第二年,裴思谦的胃口更大了,他想要当状元。于是,再次拿着仇士良的拜帖去寻找高锴。

可彼时状元已经定好了人选,于是高锴又推辞掉了。谁知裴思谦当是时大喊道:“我非状元不可!”

高锴不想接连得罪仇士良,便让裴思谦成为了这一年的状元。心满意足的裴思谦喜不自禁。

可以说,裴思谦的状元全是靠脸皮厚来求取的。高风亮节的官宦也不得不向耀武扬威的权贵低垂了脑袋。

饽饽状元考试仍不忘吃

要说起“奇葩状元”,可真是数不胜数。“吃货”这个词在当今流传多年,但是谁承想,在古时也有这么一位把“吃货”二字形象化的书生。他后来还成为了“饽饽状元”。

在康熙年间的一次考试中,有一名考生叫李蟠。他不是“貌比潘安”,反而生的人高马大,并且十分能吃。并且,他的思路和下笔都十分缓慢。

据说,他在考试前揣了36个馒头。他坚定地认为不论如何,他今天都要把答卷写完,哪怕捱到暮晚之时,提前准备36个馒头就不怕挨饿了。

他答题确实很慢,天色已经渐渐昏暗,监考官们不由得催促他交卷。可是他仍坚持不懈,坚持答完卷子再走。

身材高大的他却垂泪请求,说这考试机会对他而言尤为重要。

身侧的监考官被他打动了,甚至还为他找来了几根蜡烛。李蟠的36个馒头吃完了,还向考官们要了几个。就这样,他一直写到了深夜才肯交卷。

康熙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备他,还觉得此人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苦才,便直接把他封为当年的状元。

同样考取功名的第二名探花,还曾作诗,称他为“饽饽状元”。

结语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有文武状元之分,可这些状元荣登榜首的缘由并不相同。无厘头成为状元的数不胜数,名不正言不顺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看来,古时的科举选拔制度也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更多时候取决于皇帝的一声命令下了定论。

这些无厘头的举动,在今日看来,令人开怀大笑。但是就公平而言,对当时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却是有所亏欠的。那些喜提状元头衔的人可能远远不及他们学识渊博。

如果说王嗣宗争得状元之位是因为灵敏的品质,那“饽饽状元”则是靠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的态度打动了监考官及皇帝。

相较二人,靠厚脸皮赢得状元功名的裴思谦更像是一个“老赖”,像一块腐肉。他身后显现了一个朝代权术舞弄、勾结权贵的真实写照,科举制可以因为一张拜帖改变他人的命运。

当代青年人也应当从古例中获取启迪,人生不是只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但是我们要知道,读书是通向未来最平坦的一条路。

当今的考试还是讲究真实才学,到了严正的考试面前,值得赞扬的品质或者美好的精神都不足以成为凭空被录取的缘由。脚踏实地读好每一页书,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考试,状元,王嗣宗,裴思谦,古代,宋太祖,赵匡胤,仇士良,宋朝,摔跤,观点评论,状元,王嗣宗,裴思谦,赵匡胤,仇士良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考试,状元,王嗣宗,裴思谦,古代,宋太祖,赵匡胤,仇士良,宋朝,摔跤,观点评论,状元,王嗣宗,裴思谦,赵匡胤,仇士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考试,状元,王嗣宗,裴思谦,古代,宋太祖,赵匡胤,仇士良,宋朝,摔跤,观点评论,状元,王嗣宗,裴思谦,赵匡胤,仇士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