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侍拿着“试卷”走到太子面前,把武帝的意思传达给太子,太子慌了,以他的智力怎么知道国家大事,他赶紧去找妻子商量怎么解决。
靠作弊成功当上皇帝
他的妻子是个聪明人,认识几个大字,但是也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大事,但是朝堂之上巴结太子的人大有人在,马上就有趋炎附势的人给太子写卷子。拿到卷子的妻子非常高兴,但是高兴之余也有些担心,毕竟她也不知道写得对不对,于是她找到了一个叫张泓的人。
张泓看了以后非常惊叹,他说此人写的语言华丽,又引经据典,怎么会出自太子之手。于是他又另写一份,大致意思与之前差不多,不过写得比较直白,又有些许错字。
妻子很高兴,为了以防万一,她还让太子手抄了一份交给皇上。
皇上看到试卷,虽然内容粗糙,但是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于是太子通过了考试,成了后来的晋惠帝。
提到晋朝,一个字“乱”,两个字“很乱”,人们会把这个乱归结为当政的晋惠帝。贾后乱政、八王之乱由他而起,鲜卑趁机入侵中原,引发“五胡乱华”。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指向晋惠帝,为中原王朝的衰败找一个背锅侠。
但司马衷最大的罪过,就是生在帝王家吧。
司马衷的“大爱”
在《晋书·惠帝纪》的记载中,司马衷说了这么一句话:“非诸卿之过也”。
在驱逐了司马伦之后,司马衷重新坐到了皇位上,群臣磕头谢罪,司马衷表示这不是大臣的罪过。
这句话非常简单,既表明了司马衷的仁厚性格,又表现了司马衷的无奈。司马衷高居皇位,本应该是掌握天下人的性命,但是他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掌握不了。
天下大乱,饥荒遍地,司马衷说了“何不食肉糜?”
老百姓饭都吃不上,司马衷说为何不吃肉粥呢?可爱,不得不说,司马衷真的是傻到可爱。当然,这件事并不能说明他智商有问题,一个从小在深宫大院长大的富二代又怎会知道民间疾苦?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提议说出来,只会让人捧腹大笑。
但是这句话只有傻子能说出来?
欧美人问中国人:“为什么要计划生育?为什么安检要搜身?为什么这么不尊重人权?”
城里人问乡下人:“为什么不实行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让孩子干那么多活?”
这就是阶级问题。
当朝廷的大军与司马颖大战的时候,司马衷自己孤零零地待在马车前,大家都忙着四处逃命,谁会管司马衷的死活。
但是还是有人奋不顾身,就在荡阴,嵇绍和司马衷演绎出历史上最温馨的一幕。
在整个世界都放弃了司马衷的时候,嵇绍独自挡在了司马衷的面前。当然,历史不会因为他的勇敢而可怜他,他依然被杀害,鲜血溅到了司马衷的身上。等到战争过去,内侍想要洗去司马衷衣服上的鲜血。司马衷却说道:“这是嵇绍的血,不能去掉”。
此嵇侍中血,勿去。——《晋书·嵇绍传》
司马衷对于嵇绍为他而死的行为不仅心怀感激,更是觉得愧疚,因此不愿意洗去染在身上的血,嵇绍在天之灵也会为之感动吧。
西晋二世而衰,国祚51年。
我们把一切的过错都归结在晋惠帝身上,是不是有点苛刻了?
晋朝的衰落需要一个背锅侠,需要一个人负责人,但是这个人应该是晋惠帝吗?
当晋惠帝还是一个太子的时候,整个朝堂上的人都认为司马衷都不会当皇帝的料,哪怕司马炎也有顾忌。所以司马炎也想考察司马衷,但是他没有当面去测试,没有设立监考老师,直接给了司马衷“作弊”的机会,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
《晋书》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在司马衷的身上,而不指责这些不作为的群臣,是不是有些不公平?
司马衷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也没有重整河山的气魄,但是这些不作为也是作为帝王最大的罪过。
我们宽以待己,但从来不会推己及人。司马衷48岁在洛阳显阳殿驾崩,如果临终前司马衷有什么想法的话,那就是但愿下次生在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