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族(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在《旧唐书》中,曾这样描述隋朝大业年间的突厥。疆域广阔,陈兵百万,其实力之盛,也无怪乎其强大会被称赞是北方异族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突厥”的记载就连突厥这个词也是直到540年才出现于中国的史册之中。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的是突厥给中原王朝确实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这一点上,就连隋、唐两大王朝都概莫能外。
隋朝大业十一年(615年),突厥始毕可汗率大军意图截杀北巡的隋炀帝,最终隋炀帝被围困于雁门郡。情况危殆,雁门郡属城41城仅余2城未破,此战险死还生,直至隋朝大军集结而至才算解围。
武德九年(626年),在听闻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后,颉利可汗嗅出了其中的“契机”,率大军直逼唐朝都城长安。虽有尉迟敬德万夫不当之勇,可奈何颉利可汗人强马壮,仍是直抵渭水,长安近在咫尺。幸亏李世民设疑兵之计,才以结下渭水之盟作罢。
而雁门之围、渭水之盟也不过是突厥与中原王朝冗长的攻伐历史中的代表性事件而已。此间突厥与隋唐之间战和不定,攻讦良多。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突厥之危”也直到唐朝中期才在唐王朝和回鹘的联合攻击下得以解决。
但国虽亡,可突厥民族的后裔以及突厥文化的影响却并没有消弭在历史长河之中,甚至于在今天也仍令世界头痛不已。
突厥的崛起
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之上,由于受制于自然地理的影响 ,导致生产方式不同,也就有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天然界线。
而围绕这条界线,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自然也就少不了互相攻讦、讨伐。匈奴、鲜卑、突厥等都是游牧民族的代表。
在公元六世纪时,柔然人在草原上建立了可以比拟匈奴的强大汗国。此时的突厥则只是臣服于柔然的部族,但他们在五世纪时便已经有了突厥文。
而对于突厥的起源,即便是今日说法上也是莫衷一是。海右遗黎说,漠北索国说,高昌北山说都各有相关史料“佐证”。但对于当时的突厥人而言,他们很快便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强盛时代。
在吞并了铁勒部落之后,又凭借与西魏的友好关系,他们建立起了奴隶制政权,有了官制、税法。
凭借着与中原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以及武器装备上的优势, 在552年他们打败了他们曾经的主人柔然。次年,联合西魏再破柔然,接下来的两年里突厥对柔然残部进行绞杀,并最终杀死了柔然可汗,势力触手已经延伸到了西域地区。
于此同时的中原王朝,却因为南北朝时期的乱局而对其采取绥靖措施,西魏、东魏向其纳贡等举措,也为他向东、向西扩张埋下了伏笔。短短数年间,突厥帝国的疆域便已经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
但体制上的不完善,同样为突厥的分裂埋下了根源。在占据了偌大的疆域后,突厥人在西域设立了小可汗,分管阿尔泰以西的区域。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结果可想而知。而中原王朝也终于在581年迎来了统一。581年,杨坚以隋代周。随即他拒绝了向突厥缴纳岁贡,583年他打败了沙钵略可汗。而突厥另外三个可汗达头、阿波、贪汗对沙钵略可汗的攻击,在直接导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的同时,也让沙钵略被迫向隋朝求和,也迁居到今天的呼和浩特平原附近。
而隋文帝随后为了分化突厥他还采用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面对沙钵略儿子(也是继任者)都蓝可汗的请婚“十动然拒”;随即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给了小可汗突利可汗。
这种分化也让突厥可汗们各怀鬼胎。
随后的开皇十九年,都蓝可汗与西突厥达头可汗联合进攻突利可汗。隋朝两手准备,一手在出兵讨伐都蓝、达头,另一手则是内迁突利可汗所部,还封建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
也就此完成了对东突厥的掌控,而这一点即便是隋炀帝上位伊始也是如此。可是随着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失败,启民可汗继任者始毕可汗的野心勃勃,就有了前文中隋炀帝巡游雁门时被围困的窘境。
及至隋末,中原天下大乱。可始毕可汗治下的东突厥却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割据势力的纷纷依附,一如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皆是如此。
就连唐高宗李渊亦曾向突厥借兵,其入主中原效仿拓跋道武帝故事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渭水之盟的发生,也是体现。
但天命使然,当李世民这等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皇帝成为大唐掌舵人,辅以天道昭昭的“小冰河期”、勇猛神武的大唐名将,其实突厥的衰亡也就是必然了。
先是薛延陀的反东突厥,唐朝册封薛延陀可汗;后又有唐太宗命李靖、李勣等人攻伐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终灭东突厥。
至于西突厥,在突厥分裂后达头、阿波、贪汗三个可汗。期间,三个可汗内部互相攻讦,而阿波可汗之孙所部最终被达头之孙射匮可汗打败,投靠隋朝;射匮可汗也随即统一了西突厥诸部,期间也向隋朝朝贡。
在唐朝,西突厥也基本上保持着朝贡的君臣关系。太宗在包含东突厥故地、西域在内的广大疆域中设置都督府,都护府。但在太宗去世后,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最终在苏定方的平叛下西突厥灭亡。
而后,唐王朝一直设置了都督府、都护府管辖。但不得不说的是,突厥各部仍是时有叛乱。682年阿史那骨咄陆又叛,并让突厥再次强大,这也是历史上的后突厥时期。
期间,阿史那骨咄陆攻城略地,甚至一度占领了河北、山西大部,幸而大唐虽再无太宗,却仍有狄仁杰等猛人。在国力的对碰中,显然唐王朝的上升期更加有潜力、底气,最终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和亲、纳降、复叛等操作后, 及至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后突厥白眉可汗才被诛杀,至此后突厥灭亡。
历史就是如此,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就一如唐玄宗李隆基也未曾预料到安史之乱一般,尽管以后人的眼光看它是历史的必然。
突厥的后世
就在后突厥被灭后,突厥也走上了匈奴的老路,向中亚地区迁移。而乌古斯部落也成为了那个时期中亚地区难以忽略的存在。突厥人也逐步推进了中亚人种的突厥化转变,此后中亚突厥化的同时,伊斯兰化也在10世纪左右完成。
而后伊斯兰化的突厥人还曾建立过塞尔柱帝国这样拥有庞大疆域(包括今天的两河流域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在内),强横军事实力的帝国。
突厥人也就成为了今天遍布中亚各国的土克曼人,哈萨克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雅库特人等等,但需要说的是此时的他们各族事实上有了明显差异化。
可他们有着共通的突厥语,有着共同的伊斯兰信仰。而这种共同性,也让一些鼓吹民族主义的人看到了机会。一如德经、阿瑟·大卫、范伯利这些欧洲的突厥学家,在其中依仗所谓的研究古突厥文化噱头, 将民族差异化模糊都助推了突厥人的大民族主义思潮。
与现在我们熟知的危害相比,对我国的危害事实上在清朝时便已经尤为明显。阿古柏集团的入侵新疆就是体现;即便是在民国时期,这种思潮的泛滥之下对于我国新疆,一些人也是贼心不死,仍是渗透不止。
而到了近现代,裹挟着民族独立思潮,建立一个横亘中亚西亚的超级大国也由此成为了一些野心家的痴梦,甚至于一些国家不惜“攀亲戚”靠攀附突厥族为祖先,来妄图圆梦。
其中,代表性的国家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与突厥之间,从现代基因比对而言,土耳其人与突厥关系十分稀薄,他是更接近于亚美尼亚人的。
可由于有着太多的历史牵绊,土耳其人也有一个强大的梦(毕竟建立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自一战以来的大突厥民族主义也一直萦绕其中,更是塑造了他们的土耳其史观。
至于结果可想而知,近年来土耳其便已继承人自居,不仅与中亚四国成立突厥语合作委员会,更是关系不断升温,在语言、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军事合作也日渐深入。这也是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一种挤压。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排他性的极端民族主义,还会助长恐怖事件乃至战争的发生。而对于库尔德人的打击上,土耳其人野心毕露,可任谁都明白这种血仇必然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动荡、战乱也成为了近年来中亚、西亚屡见不鲜的事实,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张岂之
突厥史·薛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