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是朱棣的嫡幼子,从小就深受朱棣宠爱,因此养成恃宠而骄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后来的人生路上,给朱高燧带来了诸多麻烦,其中最糟糕的就是他伙同朱高煦一起诬陷太子,甚至为了能够夺嫡,试图毒害自己父亲朱棣,让朱棣勃然大怒。
按理来说,朱高燧的这些行为比朱高煦还要恶劣,可是他为何最后却能够得以善终呢?实际上这一切和朱高燧的迷途知返有关,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朱高燧能够及时改正自己,就是得以善终的本质原因。
年少时期的朱高燧
朱棣和徐达之女总共生下四个儿子,其中幼子早夭,只剩下朱高炽、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三人,朱高燧就是三人当中的幼子,因为年龄与其余两人相差较大,所以从小朱高燧就深得朱棣以及徐氏的宠爱,养成了恃宠而骄的性格。
三人当中,要是单纯从性格而言,毫无疑问朱高炽是最受欢迎的,朱高炽与朱高煦一起到南京待了一段时间后,朱元璋就亲自确定朱高炽为朱棣世子了,朱高煦在南京期间表现不好,还被朱元璋批评了一顿。
年少时期的朱高燧,与大哥、二哥之间的交际不多,就算是到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燧也还仅仅是一个16岁左右的孩子,没有真正参与到靖难之役中,仅仅陪着母亲在后方帮助朱棣鼓舞士气,其余的事情并没有参与多少。
反观朱高炽以及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就十分可圈可点了,当时朱高炽奉命坐镇北京大后方,以几万人抵挡李景隆几十万大军的攻击,帮助朱棣稳定了大后方,在朱允炆打算劝诫朱高炽投降之际,朱高炽还专门把劝降书拿去给朱棣看,让朱棣对这个儿子更加信任。
可以说朱高炽是靖难之役中稳定大后方的关键人物,而朱高煦则是追随朱棣南征北战的一员悍将,朱高煦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好几次朱棣陷入危险境地,都是朱高煦单枪匹马救出来的,因此朱棣对这个儿子相当重视,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继续加油,你大哥身体不好”。
朱棣的这句话给了朱高煦夺嫡的决心与信心,朱高煦在靖难之役后就一直和朱高炽夺嫡,这一切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朱棣称帝之后,其实也犹豫了两年,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犹豫,不知道该选谁当太子,最后还是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才让朱棣下定决心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之后,朱棣又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云南,朱高燧为赵王,封地就是北京,按理来说朱高煦在受封之后就应该离开南京前往云南了,可是朱高煦始终赖在南京不走,朱棣当时也没有强制要求朱高煦离开,这给了朱高煦继续夺嫡的机会。
也就是这段时间,朱高煦和已经有些懂事的朱高燧联手一起诬陷朱高炽,想要夺取太子之位,朱高炽对他们处处忍让,两人却步步紧逼,当年拥立朱高炽为太子的解缙等人都受到朱高煦兄弟两人的诬陷而被朱棣杀害了,眼看他们的计划就要成功,可就在关键时刻,朱高煦掉链子了。
朱高燧试图毒害朱棣
朱高煦这个人原本性格就比较糟糕,经常嚣张跋扈,得罪了很多人,再加上他的手下也十分嚣张,因此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等到朱棣征战回到南京之后,大臣们就找到朱棣细数朱高煦的各种罪状,朱棣经过仔细了解后,发现朱高煦确实犯下了很多不可饶恕的罪状,当场就革除朱高煦爵位,还想要将其杀掉,幸亏朱高炽再三求情,朱棣才放过朱高煦一马,不过从此以后,朱高煦已经彻底被朱棣排除在夺嫡行列之外了。
既然朱高煦已经没有机会夺嫡了,那么现在朱高燧的机会也就来了,在朱高燧手下的不断怂恿下,朱高燧夺嫡之心越来越强烈,后来趁着朱棣生病之际,朱高燧居然听信手下谗言打算毒死朱棣来矫诏篡位。
这个计划最终被人告发朱棣,朱棣听说之后都不敢相信朱高燧会做出这种事情,后来专门将朱高燧喊来问话,看着朱高燧被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朱棣才相信朱高燧谋反的事实,当时朱棣勃然大怒,想要将朱高燧杀掉,也是朱高炽再三劝诫,说朱高燧可能是因为手下怂恿才做出错事,放他一马,在朱高炽的劝说下,朱棣对朱高燧网开一面,没有继续追究他的责任,只是将怂恿他谋反的相关人员全部斩杀。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朱高燧也算是害怕了,他开始对朱高炽的仁义有所佩服,私下里也不敢继续和朱高煦为非作歹了,等到朱棣去世朱高炽迅速登基之后,朱高燧是第一个写信恭喜朱高炽,并且虔诚地说自己愿意臣服朱高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朱高燧请求朱高炽撤走自己赵藩三护卫中的常山左右两卫,仅仅留下一卫自我保护。
朱高燧此举让朱高炽很是感动,后来朱高炽更加重赏朱高燧以及朱高煦,对他们的封地以及食邑都有所增加,可是面对朱高炽的这种做法,朱高煦和朱高燧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朱高燧深受感动,开始低调生活,朱高煦则死不悔改,依旧认为是朱高炽怕他。
就这样,朱高煦继续作死,朱高燧则越来越学会明哲保身了,等到朱高炽去世之后,朱高煦在自己封地山东设下埋伏打算杀掉朱瞻基自己称帝,幸亏朱瞻基聪明提前出发,才在朱高煦的埋伏之前返回京城称帝。
朱高燧得以善终
面对朱瞻基称帝一事,朱高燧再次表示衷心祝贺与支持,朱瞻基登基之后自然也没有亏待两个叔叔,对他们增加食邑和待遇,朱高燧对朱瞻基的这些行为相当感动,变得更加低调了一些。
反观朱高煦,他不仅不感激朱瞻基,反而还一直对朱瞻基不满,最终甚至在封地上发动造反,想要效仿自己父亲当年的靖难之役夺取朱瞻基皇位,很明显朱高煦没有朱棣的雄才大略和运气,朱瞻基也不是政治小白朱允炆,朱瞻基得知朱高煦造反之后,就带领大军御驾亲征,不到两个月,朱高煦的造反就被平定了。
平定造反之后,朱瞻基也没有将朱高煦杀掉,只是将他们弄到京城软禁起来,希望朱高煦能够好好反省一番。看到朱高煦的下场,朱高燧也害怕了,担心朱瞻基会趁机对自己下手,以绝后患,正当他着急万分之际,朱瞻基写信给朱高燧,信中说明自己对朱高燧的信任,甚至将大臣请求杀掉朱高燧的奏折都拿给朱高燧看,朱高燧深受感动,主动上交了自己手上的最后一卫军队,安心颐养天年去了。
这边的朱高燧已经越来越低调,那边反思的朱高煦却死不悔改,在软禁了一段时间后,朱瞻基想要去看看他有没有知错,结果朱高煦趁着朱瞻基不注意伸脚将其绊倒,此举彻底惹怒了朱瞻基,最终朱瞻基找人弄来一口铜缸,将朱高煦活活烹死。
听到朱高煦被朱瞻基烹死的消息后,朱高燧捏了一把冷汗,变得更加安分守己了,也就是靠着自己后期的迷途知返以及明哲保身,朱高燧终于得以善终,也算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件特殊事情了。
结语
其实不管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本意都不想对朱高煦以及朱高燧赶尽杀绝,只要他们稍微安分一些就可以得以善终,奈何朱高煦始终死不悔改,结局自然不会好,反观朱高燧,也算是看清了形势,所以靠着自己的迷途知返得以善终,也算是一大幸事!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