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建国后,评定武德十六功臣,其中有两兄弟,非常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西凉政权为大唐统一做出了贡献!
这两兄弟是哥哥安兴贵,弟弟安休仁。他们是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粟特族。隋唐时代所谓昭武九姓大多在这一地区。当地民族称之为粟特人。
李渊攻下长安时,安兴贵正在长安,于是就投靠了李渊,光投靠不行啊,得建功立业,才有出头之日,他弟弟安休仁在西凉政权李轨处,于是安兴贵上表李渊,说自己要求去西凉说服李轨投降,并详细介绍了此次西行的可行性报告,李渊以为可行,在行动结束后,安兴贵“累拜上柱国、右武侯大将军,封凉国公,赐帛万段,实封六百户”。《新唐书·李轨传》。武德五年九月,安兴贵曾于凉州大破突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安兴贵到底有什么底气能成功?一是家族底蕴,二是弟弟安休仁在李轨处。
安兴贵家族世代为武威郡豪门望族,家族是西域安息王子后代,从北魏家族世代居住于武威,故尔有天下安氏出武威的说法。
弟弟安休仁在大业末年,随李轨起兵,受任户部尚书,掌握枢密。因为李轨倚重梁硕,梁硕也不尊重李轨的儿子李仲琰,又和时任户部尚书的安修仁产生了隔阂。于是李仲琰和安修仁一起向李轨诬陷梁硕,诬告他阴谋反叛,李轨用鸩酒杀了梁硕。
再说安兴贵到了西凉,立马被李轨任命为左右卫大将军,趁机对李轨陈明厉害,李轨不愿意投靠大唐,安兴贵偷偷联系弟弟安休仁,因为周围的胡族各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哥俩就秘密联系吐谷浑等各部起兵攻打西凉,还以相位号召他们,李轨应战被打败,退守城池固守,同时安兴贵还警告各部:“大唐派我来诛灭李轨,有胆敢援助李轨的,诛杀三族。”城中的人害怕争相出城投奔安兴贵。可见安氏家族在当地的声望,李轨无计可施下,和妻儿登上玉女台,摆酒话别。安兴贵捉住李轨上报朝廷,至此河西全部平定。李轨被押送到长安,与他的儿子兄弟等全部伏法,安休仁因功官拜左武侯大将军、凉州都督,申国公。武德八年八月,左武候大将军安修仁在且渠川进击并打败睦伽陀。
安氏家族自北魏就是西凉豪门望族,安兴贵和安休仁哥俩个在隋末,为了家族合谋归降大唐,一门两国公,镇守凉州,一举奠定了大唐安氏家族的基础,这就是大唐的“安家将”啊!宋朝的折家将也是在这个时期兴盛的!
大唐安氏家族第二代
这一代人有记载的,有三人,一是安兴贵的儿子安元寿和安文生;二是安休仁的儿子安永达。 他们这一代跟别的家族可不一样,看准了形势,更加富贵,其中安文生没有出仕,应该是在老家武威郡,这就跟大宋时期的一些家族一样,比如折家将。家族得有人照顾老家,所以有时候历史上有的家族被灭族了,几代后又兴盛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古代家族的保身之道,得有人平衡老家势力,以及管理家族各项产业。
安永达没有找到其事迹,但是史料记载:安永达开府仪同三司、左骁卫大将军、河州刺史。
第二代最强的人是安元寿,他出生于607年,年纪轻轻就晓勇异常,玄武门之变前夕,加入了李世民的秦王府,当时年仅十六岁,担任秦王府的右库直,负责守卫,陪从,鞍马事宜,有点近身保镖的意思,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政变时,安元寿可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王李世民伏兵发动政变时,派安元寿宿卫嘉酞门,虽然没有在玄武门那边,但是也有从功,事后被李世民任命为千牛备身。
武德九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大举入侵唐朝,一路直到渭水之滨,李世民和其它大臣,在便桥签订白马之盟盟约时,安元寿作为仅有的一个近身保镖,护卫在李世民身侧。
安元寿应该是在大唐长安的质子,因为他的父辈镇守西凉,当然这也是正常的事,不放心呗!有这两次的功劳,彻底被李世民信任,终于在贞观三年,安元寿质子生涯结束,被放回到老家。
此后事迹,出使西域,历任右领军卫女为泉府果毅都尉、左屯卫蓟川府果毅都尉、益州武威府果毅都尉。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安元寿参加平息贺鲁反叛,累迁右武卫义仁府折冲都尉、右骁卫郎将、左监门卫中郎将。唐高宗封禅时,恩宠有加,不仅是李治的保镖,而且安元寿亲自在坛上供奉,后来安元寿又历任云麾将军、右骁卫将军、威卫将军。永隆年间,任夏州群牧使。安元寿于永谆二年(公元683年)卒,陪葬昭陵。
安元寿,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家族,在玄武门之变时,独自守卫嘉酞门,更是在渭水之盟中,独自一人护卫李世民,不得不说安元寿非常胆大,眼光独到,这也取得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信任,使得家族更加兴盛!是不是比别的家族第二代强太多了!
安氏第三代
这一代见诸于史册的几乎没有,那么真的逃不过贵不过三代的命运吗?别着急,有墓志铭在呢!
安氏第三代人不少呢!其中安元寿和夫人翟六娘就有九个儿子,安兴贵孙子:安神感,果毅都尉;安休仁孙子:安怀恪,陈州司马,赠兵部尚书。
第三代里最出名的是安忠敬,河西节度副大使、临洮军使、鄯州都督。
安忠敬是安兴贵儿子安文生的后代,虽然安文生没有出仕,但是儿子安忠敬出仕了!他的儿子更牛,被李唐皇室赐姓李,后面会讲到。
安忠敬从小继承家风,幼时就聚集一帮儿童,玩军阵游戏,长大后,以良家子从军,起家就是游击将军,果毅都尉,起步非常高,这跟家族有很大关系,当时凉州都督不是安氏家族的人了,而是韦待价,朝廷也不可能要一个家族,总是把持地方大权的!安忠敬就是跟随韦待价和吐蕃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在唐休璟出任西州都督时,安忠敬为前锋,血战洪源谷,迁新泉军使。安忠敬很会做人,不但倾心下士,而且视民如子。
景云二年,迁赤水军副使。开元年间,历任会州刺史、松州都督,迁太子左司御率、河西节度副大使、临洮军使,迁鄯州都督,抵御吐蕃进攻。
虽然安忠敬的事迹,是从墓志铭中知道的,但是一直活跃在边境,不但爱民如子,能征善战,而且农桑方面也卓有成效,历仕四朝,开元十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六,追赠凉州都督,葬于乌城县南志公乡。
安忠敬青年从军,一直活跃在西北边境,墓志铭记载其大小百余战,第三代确实不如祖辈和父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没有战功是不行的,看其战功,死后才追赠凉州都督。因为吐蕃不好打啊!很多名将都败在了突厥论钦陵手下!不过他的幼子很牛。
大唐安氏第四代
这一代又恢复了祖上荣光,这一代有两人很耀眼。
安氏家族这一代历史记载有冲突的地方,有的记载安忠敬儿子李抱玉和从弟李抱真是一代人,有的记载李抱真是安休仁的玄孙,又说是安兴贵的曾孙,整整差了一代人。小编暂定为是第四代。下面介绍这两位都是节度使以及郡王。
第一:李抱玉,原名安重璋,上边还有四个哥哥,安仲璋、安如璋、安季璋、安金璋,他们的父亲是安忠敬,祖上是安兴贵一脉。
他的侄子们有的移居京城,受到了儒家影响,和儒生联姻。而李抱玉从小在老家长大,没有受影响,他以饲养名马而闻名于世,爱好骑射,熟识军事,安史之乱时,757年唐肃宗继位,李抱玉被赐姓李,太上皇唐玄宗在759年,以他在河西之战时的功劳,赐名抱玉。当时史思明打下洛阳,李光弼据守河阳,当时李抱玉和李光弼的的对话很有意思,叛军兵马逐渐增多,李光弼要李抱玉守城两天,李抱玉说两天后怎么办,李光弼给了李抱玉很大的自由度,援军没来的话,可以弃城逃跑。
李抱玉骗叛军说明天就投降,其实偷偷的加固防御,第二天趁叛军大怒时,里外夹攻,大破叛军,此后在收复怀州时,以及固守河阳时的功劳最大,因此升任泽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还被李隆基赐名抱玉。
唐代宗时被封武威郡王,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任兵部尚书,他不光爵位到王,而且还有实职。
吐蕃攻破长安后,各地散军据地为贼寇,李抱玉很快就平定了贼寇,因功升任司空。唐代宗由于吐蕃屡屡进犯边境,于是让李抱玉镇守边关重镇岐阳,代宗对他无比宠信,给他头上加了很多头衔,同时兼任三道节度,又掌管凤翔、潞、梁三大府,官任三公。李抱玉很聪明,知道引人嫉妒,于是上表请辞很多官职,此后李抱玉镇守凤翔十多年,777年去世。
第二,李抱玉从弟:李抱真,字太玄,史书记载不一致,李抱玉任节度使时,李抱真掌管军中事务,他挑选士卒,加以精心训练,使昭义步军闻名天下。780年正式任昭义节度使。
763年仆固怀恩反叛时,李抱真被困,后又逃回,他和唐代宗说仆固怀恩必定失败,因为其军队里大部分都是郭子仪的旧部,果然应验,因功升任殿中少监。他训练士兵三年,共成军两万人,成为制约山东的重要力量,当时人们都认为昭仪军冠盖诸军。从兄李抱玉死后,昭义军与泽潞镇合为一镇,仍然为昭义军,下辖泽州、潞州、邢州、磁州、怀州及河阳三城。
此后至775年,李抱真平叛魏博镇节度使叛乱,昭义军自此领有泽、潞、邢、磁、洺五州之地。其中783年讨伐四镇叛乱,784年唐德宗下罪己诏,三王被削爵,同时李抱真由倪国公进封义阳郡王。
李抱真在四镇之乱结束后,安于享乐,迷信长生不老,794,死于丹毒爆发。
他最大的功绩一是训练昭仪军,使其冠绝于诸军之上,二是大破蕃镇叛乱。
安氏家族第四代,比起祖上更加风光,一门两郡王,虽然第三代不太行,但是这一代又重新恢复其祖上荣光,而且更胜一筹,李抱真的原配和继室都是荥阳郑氏女,这一代时势造英雄啊!
安氏第五代
李抱玉儿子:李自正,字尚贞,少府监,袭凉国公。
李抱真的长子曾经谋夺郡王位失败,李抱真次女嫁给了清河崔宏。
史载开元十五年,安元寿的孙子安日钦,把翟六娘的棺椁于安元寿墓中,将二人合葬一处。
安氏家族的资料到此为止!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