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相争,必有一死
李世民帮助李渊打下天下以后,李渊的一个操作让李世民目瞪口呆。
李世民原本帮老爹打仗天经地义,在他眼里这也是在给自己铺路,父子俩达成协议以后,李渊承诺:
如果将来我坐上皇位,就封你为太子。
因为这句话,李世民更加不要命地南征北战,为李渊出谋划策,很快隋朝被反,李渊建立了唐王朝,坐上了皇位。
此时的李世民还满心欢喜地等待自己被立为太子,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渊竟然单方面毁约,转眼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这个操作让李世民十分不爽,随即便预谋布下天罗地网,先射杀太子,再逼迫老爹退位。
而作为皇帝的李渊,在知道儿子此举以后,竟然也没有反抗,乖乖退位让贤了。
当时的李世民作为秦王,权利肯定是没有皇帝大的,那么他凭什么敢逼迫皇帝退位呢?李渊又为何没有反抗呢?
关于李渊为什么舍弃李世民,转眼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后世学者做了这么几个推测:
首先唐朝的兵权几乎都握在李世民的手中,倘若再立他为太子,那么用不了多久,李渊就会彻底无法掌控他。
但是李建成就不一样了,李建成功勋较小,朝中势力也稍弱,他的手中既没有政权也没有兵权,自然好掌控。
当然了,这个可能性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此时的李渊已经开始忌惮李世民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推测:
在《资治通鉴》中,李建成的形象是胸无城府、贪恋女色之人,李渊常常想让李世民取代太子之位,所以李建成心中不安,与弟弟李元吉合谋陷害李世民。
然而在这其中,李建成的形象争议比较大,有学者认为,太子李建成跟随李渊南征北战,在唐朝的开创过程中功不可没,能力并不比李世民差。
李渊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就选了李建成为太子,也就是说李建成既然能被立为太子,就说明他也有足够的能力。
当然了,李建成的形象究竟有没有被篡改我们不做讨论,总之李渊没有遵守承诺是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嫌隙开始了。
我们知道,此时的兵权牢牢把握在李世民的手中,再加上当初起义的时候,很多兵马也是出自李世民之手,所以他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觑。
这就导致朝堂的势力逐渐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帮派,并且李世民的地位逐渐开始威胁到李建成。
要说为什么最后李建成败于李世民之手,其实就一个原因,他相比起这个二弟来说,心太软了。
当初有人给李建成献策除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优柔寡断,他犹豫了良久都没有下手,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
平心而论,此时的李建成还没有看清局势,他与李世民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对李世民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果然,没过多久李世民下手了,他精心准备了良久,成败在此一举。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先是杀了亲哥亲弟,又逼迫李渊退位,最终坐上了皇帝宝座。
太子被杀,高祖拍手叫好
我们来看一下玄武门事变的经过,在这其中看似轻松的成功,其实已经展现了李世民不可低估的能力。
昔日太子与秦王争斗的过程中,三弟李元吉也倒向了太子。
6月29日这天,太白金星突然在白天出现,并且位于正南方午位,这是要“变天”的征兆,说明天下恐怕要易主了。
李世民将一众幕僚都召集到自己的府中,开始商讨事宜,此时李世民的幕僚中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人。
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事变之前,幕僚们曾数次劝谏李世民除掉太子,但是李世民却屡屡不忍,认为“骨肉相残,罪恶至极”。
后来在众幕僚的劝谏下,表示兵马早已集结完毕,此时正是大吉,起事已经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终于决定出兵。
3日之后,李世民率领众将在玄武门设下埋伏,静静等待着李建成的到来。
这天李建成与李元吉同往常一样上朝,正骑马走过玄武门。
然而,李建成刚刚踏入门口,顿觉气氛不对劲,随即大喝一声就掉头逃跑,此时的李世民哪能让他跑呢?于是骑着马边追边喊。
李元吉慌乱之下回头朝李世民射箭,但是奈何几次都没能射中,随后李世民搭弓指向李建成,一箭就将他穿心,李建成当场就没了气息。
在混乱中,李元吉也没能逃脱,最终跟随李建成命丧黄泉。
李世民成功以后,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尉迟恭扮作侍卫跟随在李世民身后,只见此时的高祖李渊正在池中悠闲地划船,
李渊看到李世民的模样顿时大惊,忙问发生了何事,李世民说道:“太子与齐王作乱,我已经将他们就地正法了。”
李渊听到这话心思百转千回,随即大声叫好。
尉迟恭表示:太子祸乱,秦王将其诛杀,可谓功盖宇宙,如果将秦王立为太子,那天下就再也没有祸事了。
李渊忙点头道:“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就这样,李渊当即就让人颁布敕令重立太子,并且一再表示早就怀疑自己之前的决定,李世民跪在李渊面前一顿痛哭,算是抒发了一直以来的“委屈”。
假如我们细细分析玄武门事变不难看出,李世民已经从上到下彻底渗透了皇宫,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玄武门的守卫都是禁军,禁军的权利可不是由李世民掌控的,他们只听命于皇上,李世民能够在此地设下重重埋伏,可见禁军早已被买通。
随后大摇大摆地走入皇宫,竟无一人阻拦,甚至李渊明知李世民早已有野心,在他射杀亲兄弟以后,竟然也默许了这一行为。
李渊为什么这么怂呢?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他打不过!
一代战神,从无败绩
李世民的能力与势力都是相当恐怖的存在,这从他为李渊打天下的时候就不难看出了。
隋朝末年时期,因为百姓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所以各地掀起了数场起义,而李渊只是其中的一支。
当时陇西还有一支队伍,领导者叫做薛举,薛举的势力与唐朝并不相上下,在唐王朝刚刚建立没多久,薛举就趁机进犯了。
此时的李渊就派出李世民前去迎战,李世民连连告捷,一举攻下整个陇西, 陇西打下以后,北面刘武周又来进犯,李世民又一举拿下山西。
这还没完,随着李世民一点一点地收复各地势力,唐朝区域不断壮大,他手中的兵力也在逐渐加强。
在这之后,李世民又开始攻打洛阳,洛阳被一步步拿下以后,开始与山东地区的窦建德联手对抗李世民。
此时对方的兵力有十万,但是李世民手中只有三千五百的精锐。
他兵分两路,先将洛阳围困,随后亲自生擒窦建德,北方的割据势力进一步笼络,李世民一战成名。
这个这个消息传回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轰动了,要知道,这几个地方的割据势力都是最强壮的,甚至在这之前,李渊曾亲自出征窦建德都没能将其击败。
李世民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战神,他从未有过败绩,堪称枭雄。
要说李世民是如何敢逼迫李渊退位的,这还要从李渊册封他为天策上将开始说。
李世民一举收拢北方势力,他的功绩已经大到不能再大了,不过遗憾的是,他依旧只是秦王,论职位,永远在太子之下。
李渊为了奖赏这个二儿子,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
这个职位不可小觑,它不仅有独自开府的权利,还拥有自主招募官员的权利,而除了天策上将之外,能拥有这个权利的就只有皇帝与太子了!
此外,李世民不仅是三公之一,更是众王之首,同时还身兼尚书令、凉州总管、左武侯大将等职位。
这些职位全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牢牢掌握着军权,可以随意调动唐朝的大军,再加上后来收复了北方势力,更是管辖了整个北方地区。
可以说,虽说名义上有天子压着,伦理上有父皇压着,但是平心而论,实则大唐大部分的权利都在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能成为赢家还有最后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足够狠心。
李渊对于这个儿子的脾性也是心知肚明,他敢杀哥哥就敢杀老子,最重要的是现在军权都在李世民的手中。
如今李世民要的不过是“名正言顺”,反正太子已死,事情已成定局,自己与其做无用的反抗,还不如顺势而为,保住性命才重要。
此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太子监国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立即登上皇位,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可以说,李世民身上的权利,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也曾是帮助李渊打天下的参与者之一,但是他的能力比起李世民远远不及。
李世民对于皇位,早已是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