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行敏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四世祖,杜行敏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唐朝贞观年间,平定李佑谋反案,杜行敏先一步朝廷,把李佑给捉住了。因此也被封爵,为后代子孙打下了基础。
杜行敏转折点就是在贞观十七年,当了齐州兵曹参军,掌军防、烽驿、门禁、田猎仪仗等事宜。
齐王李佑在643年,贞观十七年,割据一方,他先是任命官职,然后强行征召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的男儿,还让城外的百姓入城为兵。
李世民听到消息,派发九个州的府兵,由李绩和刘德威平叛,戏剧性的是李绩大军还没到齐州,好几个州的人早已不听李佑的命令了,李佑的檄文传到各县,也没有听他的了,而且李佑还被齐州兵曹参军杜行敏给活捉了,本来有人劝李佑,事不可行,不如去山东当盗匪,事情还没决定,他们就玩完了!
杜行敏出身京兆杜氏,和杜淹,杜如晦是族人,事情发生后,杜行敏手底下士兵都愿意跟随他,杜行敏决定抓捕李佑。
贞观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夜里,杜行敏凿穿了齐王府的围墙,带兵士进入齐王府,一番厮杀,李佑和舅舅燕弘亮等人,退入了室内,杜行敏带着士兵团团围住,双方对峙到中午时分。
对峙期间,双方展开了言辞交锋,杜行敏认为李佑,现在是乱臣贼子,不是以前的齐王了,应该速速投降,而李佑以燕弘亮兄弟为由,害怕杜行敏杀了两个舅舅,杜行敏回复李佑,保证不杀他们。
正在节骨眼上时,有人把燕弘亮捉住了,并且还把他杀了,因此李佑没理由了,只能出来了,被杜行敏活捉。
杜行敏抓住李祐后,带着他示众以后,关押在东边的厢房,至此李佑的谋反之乱被平息。
结果是李祐被押送至长安,同党四十余人一起被诛杀,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而作为平乱的最大功臣杜行敏,
被朝廷任命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还有和杜行敏一起谋划的人,也都论功行赏。
虽然齐王李佑的谋反,以闹剧收场,但是间接导致李承乾谋反计划,无疾而终。
杜行敏的后代,在大唐混的风生水起,也是枝繁叶茂,他也成了大唐京兆杜氏他们这一脉的始祖。
咱们看看杜行敏的后代子孙,在唐朝的历史痕迹!
杜行敏的儿子杜悫:尚书右司员外郎,详正殿学士,事迹不详。
杜行敏的孙子:杜希望
杜希望是杜悫的儿子。
杜希望有别于别的当官的,有豪侠之风,讲信用,一诺千金,他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英才豪杰。他任安陵县令时,由于政绩优异,他的上司宋庆礼,为此特意上表章,向皇帝报告他的政绩。
杜希望犯了小错丢了官,他的最大转折点,就是从代州都督卸任,去了边疆。
先看看他的事迹!
他被重新被征召,是在玄宗开元中期,718年,唐朝要和一个突骑施的部落可汗和亲,他作为和亲判官随行,此次和亲是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被李隆基封为交河公主,嫁给苏禄可汗。
后来被当时的信安郡王李漪举荐为灵州别驾,关内道度支判官。
唐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从代州召回,让他去了边关,也算是进入了军方武职。
吐蕃进攻勃律,勃律挡不住,想要归附大唐,当时的李林甫刚刚遥领陇西节度,杜希望迁善州都督,知留后,实际上行事的是节度使权力。
他一上位,就用军中信使,把自己是节度留后的官职,驰传陇西地区,很多部落被他打的没脾气,有一次战斗,斩杀一千多人头,被提拔为鸿胪卿。
朝廷设置镇西军,杜希望带着一批军队驻扎在塞下,吐蕃非常惊惧,这是被打怕了啊,给杜希望传信,要求罢兵求和,杜希望上报给朝廷。
后来,争夺坛泉,杜希望大小数十战,俘虏大酋,到达莫门,一把火把积蓄的物资,能烧的都给烧了,此功授予了两个儿子官职。
宦官牛仙童到边关,别人都给他送礼,还劝杜希望送宝马良驹,杜希望就是不送,这事得罪了牛仙童,被诬告杜希望不称职,被降职为恒州刺史,徙西河太守。而牛仙童受贿一事被揭发,送礼的将领都受到了处分。
杜行敏的曾孙辈
这一代兄弟不少,杜佑三朝宰相;
杜位,考功郎中、湖州刺史;
杜佋,詹事司直、金城丞;
杜任,河南府兵曹参军;
杜儒,字巨卿,武进主簿;
杜供,洪州长史。
这一代主要讲讲杜佑。
杜佑是六朝元老,三朝宰相,用36年时间写了一部通典。
他的一生很传奇,杜佑出生于唐玄宗735年,去世于唐宪宗812年,经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六代帝王,三朝宰相。
杜佑门荫入仕,起家济南参军、剡县县丞,做的不如意,就投奔了杜佑父亲的老友韦元甫,当时韦元甫是润州刺史,杜佑后来随着韦元甫历任浙西淮南等地,这段经历也让他躲过了安史之乱最乱之时,以及唐肃宗朝堂上的权利争端。
唐肃宗继位后,771年杜佑进入工部,后来历任抚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
唐德宗继位后,779年,杜佑又被召回朝廷,回到工部后,又转为户部,还负责过河北战事的粮草转运事务。
782年,得罪了奸相卢杞,被外放地方,杜佑以老母亲在世为由,不去做苏州刺史,改任饶州刺史。两年后,唐德宗因泾原镇士卒发生兵变,攻破长安,从而逃往兴元。杜佑权利也随之发生了大变,被任命为岭南节度使,兼任御史大夫,估计跟他随韦元甫,在淮南呆过很长时间有关。
783年,做了3年淮南节度使,又被召回朝廷,任职尚书左丞,后又任陕州观察使。
789年,杜佑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并且又充任淮南节度使。后来因母亲去世在家守孝,被夺情起复,改任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
880年,藩镇作乱,由当时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去世,节度使底下的士兵都是父传子,跟着张家吃饭的,所以拥护张建封的儿子张愔为主,视朝廷为无物,唐德宗让杜佑讨伐张愔,不过他的带兵能力,跟他父亲杜希望相比较就不行了,杜佑调集大批战船,因为手下前锋孟兵败,所以不敢进兵,战事处于对峙状态,朝廷见此也无奈,只好将徐州划给了张愔,又把濠州、泗州划归淮南,任命杜佑兼任濠泗等州观察使。
803年,杜佑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顺宗即位,杜佑迁检校司徒、度支盐铁使;当时度支盐铁副使是王秋文,他是锐意改革的大力支持者,希望得到杜佑的帮助,杜佑没同意,这里边的牵扯很广,利益太大了,触碰这些势力集团,杜佑显得很慎重。
做了一年皇帝的唐顺宗病逝,805年唐宪宗继位,再度拜相,杜佑把度支使职位交给了副手,并且把度支使的个别部门划归到了别的部门,这样就减轻了度支使的繁杂事务。不久之后,杜佑拜司徒,爵封岐国公。
由于边境的将领贪图功劳,边境也确实不时发生战乱,杜佑反对穷兵黩武,建议唐宪宗慎重选拔良将镇守边关。
到了杜佑晚年,唐宪宗不允许杜佑致仕,尊称杜佑为司徒,从来不直接叫他的名字,可以说晚年非常守荣宠。
812年,杜佑四次要求致仕,唐宪宗无奈同意,让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也是同一年,杜佑在家中去世,死后追赠太傅。
杜佑官职经历非常丰富,闲暇时间还撰写通典,用了整整36年,终于在801年成书,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新题材典志体史书,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杜行敏的四世孙辈
杜佑至少有五个儿子
杜师损,司农少卿,袭爵岐国公。
杜式方,桂管观察使。
杜从郁,尚书驾部员外郎。
杜宪祥,曾任河南府参军。
杜绍孜,曾任国子监主簿。
这一代主要讲讲杜式方和杜丛郁。
第一杜式方:他是杜佑的次子,杜牧的伯父,他在儿子尚公主后,就很聪明的装病不上班了!
杜式方,他以父荫入仕,任职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后来转到常州晋陵尉。
他在士林中的好友很多,这跟他的性格有关,他在家里非常照顾最小的弟弟,也就是杜牧的父亲杜丛郁,因为小弟从小体弱多病,他照顾时居多,亲自煎药喂药,药膳和饮用品等,从来不让别人经手,史载“式方性孝友,弟兄尤睦”。
杜式方由于父亲的帮助进入中书省,职位昭应令,812年11月,父亲杜佑去世,杜式方丁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后,迁司农少卿,赐金紫,加正议大夫、太仆卿,封上柱国、南阳县开国男,他高祖杜行敏曾被追赠南阳襄公。
唐宪宗最受宠的女儿岐阳公主,到了当嫁的年龄,一般都是选择亲戚将相家的男子做女婿,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别人都不愿意,都推辞儿子有毛病,所以只有杜式方的儿子杜悰被选中。
杜式方也不傻,再说了好几个兄弟都在朝为官,很聪明的以是皇亲为由,装病不上班,处于隐退状态,省得皇帝猜忌和被大臣们攻击。
到了唐穆宗继位,杜式方转兼御史中丞,充桂管观察都防御使。
杜式方在唐穆宗长庆二年三月去世,赠礼部尚书。
第二杜丛郁
杜丛郁是杜佑的第三个儿子,杜牧父亲,被谏官集团排挤,就因为他父亲是宰相。
从杜丛郁儿子杜牧身上,可以看出杜丛郁分配的家产不多,只有三十间房屋,杜牧在任吏部员外郎时,写了一篇《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说道: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某有屋三十间而已,去元和末,为他人有,所以遗去。”可以看出杜牧继承父亲的资产,只有三十间屋子,因为他弟弟早逝了,这些房产在父亲死后,也变卖还债了,甚至一度吃野菜为生,杜牧有点埋怨自己家族的意思啊!这是生在大家族的无奈!
杜丛郁受父亲余荫入仕,唐德宗末年,做过太子司议郎。
这段时间改朝换代很快,因为在唐顺宗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在位,到了唐宪宗元和初年,杜丛郁转到左补阙,这个官位不大,但是是天子近臣,主要职责是对皇帝进行规谏,有驳正诏书之权,还有举荐人员的任务。
当时谏官群体以崔群、韦贯之、独孤郁为首,他们对杜丛郁很不待见,上奏宪宗皇帝,杜丛郁是宰相杜佑的儿子,做谏官不合适,于是杜丛郁被降为左拾遗;这样还不算完,他们又上奏皇帝,虽然拾遗和补阙品级上有区别,但是还是属于谏官行列,父亲是宰相,儿子是谏官,这样父亲有过失的话,儿子不能对父亲言论过失,杜丛郁又被改了官职,任职秘书丞。
由于杜丛郁被谏官盯着,他的官职止步于驾部员外郎,到死也没有上五品!这个官职为从六品上,只差半步到五品。最后也是生病郁郁而终!
杜行敏的五世孙辈
因为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所以这这一辈最少十三个兄弟,见著于史册的就以下几人。
杜恽,杜式方之子,富平县尉。
杜憓,杜式方之子,兴平县尉。
杜悰,杜式方之子,太傅、检校左仆射、邠国公,迎娶岐阳公主。
杜恂,杜式方之子。
杜慆,杜式方之子,义成节度使、兵部尚书。
杜牧,杜从郁之子,中书舍人、杰出诗人。
杜顗,杜从郁之子,咸阳县尉。
这一代主要讲讲杜悰和杜慆。
第一杜悰,他这个人很有意思,被尚公主,办事不积极,有点明哲保身,事不关己的做法,有他父亲杜式方的身影!
杜悰因为是功臣之后,三次被提拔为太子司议郎,唐德宗最宠爱的女儿岐阳公主,也是德宗的嫡长女,到了适嫁的年龄,按通常做法,一般都是个皇亲功臣的后代联姻,于是命令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们,别人都推辞自己儿子有毛病,所以没能入选,只有杜悰被选中了,皇帝在麟德殿召见他,婚事算是敲定了。他们婚礼后,德宗任命杜悰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而杜悰父亲很聪明,于是就懈怠怠工,不怎么上班了,半隐退了!
公主早逝,他的做法,被皇帝责怪,当时是杜悰从沣州刺史任上,被召回京城任职京兆尹,升为凤翔忠武节度使,不久又任工部尚书,兼任度支,正好赶上公主去世,这时候已是唐文宗时期了,皇帝说既然升职了,怎么不来谢恩呢,还长时间不上朝,当时的户部侍郎李珏回答皇帝,按规定杜悰要传孝服三年,不能上朝,皇帝这才明白,于是明令下旨,杜悰持杖守一年丧,还写在法令里了,所有的驸马以后就按此规定执行。
到了下一任皇帝唐武宗时期,有一件事,被唐武宗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杜悰当时坐镇淮南节度使,扬州监军要送十七名教坊歌伎送给唐武宗,杜悰说皇帝没有命令我这么做,这是犯法的罪啊!被监军打了小报告,唐武宗听说特以后,大加赞扬,有让他出任宰相的打算!
杜悰还有一件荒唐的事情,他从淮南卸任,回朝堂,不久又任剑南东川节度使,调西川节度使,又任淮南节度使;他在半路上看到逃荒的老百姓,不仅吃漕运散落的米,还把池塘沼泽里的菱角香蒲草被百姓吃完了,他对朝廷的回复,还真是绝了,上表朝廷说年成好,很吉利,因为老百姓认为漕运散落的米是“圣米”。
杜悰被罢免淮南节度使,是因为他在任上,懈怠怠工沉湎酒色,监狱里好几千人了,也不处理,被罢免后,周周转转,继续做官,估计皇帝看他没有上进心,对皇权构不成威胁。
到了唐懿宗时期,因为太子没有遗诏,史书记载这件事有不同,当时有人认为是假传圣旨,他怎么做的不讨论了,反正他不久就被册封司徒、邠国公、以检校司徒任凤翔、荆南节度使,加兼太傅。
杜悰后来遇到一件事,弹劾人不能殉节而死,导致他人受惊得病而死;当时黔南观察使秦匡谋征讨蛮族打了败仗,败军一路逃到他这里,他的做法有点越权了,他先把秦匡谋关押,然后弹劾,而朝廷下命令处死秦匡谋,秦匡谋连惊带吓,得病而死,杜悰也没有想到他会获得死罪,他也不想想,秦匡谋已经八十岁了,受的了这种打击吗?考虑事情差点意思啊!
杜悰873年,乾符元年去世,享年八十,追赠太师。
杜悰因为是794年出生,经历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可以说是九朝元老了,他作为驸马,不挣权,不被皇权猜忌,屹立不倒,跟他的不作为有关,还是看的明白啊,有点父亲杜式方的遗风。
不过要对于祖父杜佑来说,他在宰相位子上就差远了,虽然他当宰相,还能当将帅,另一面他既没有向朝廷推荐贤才,还每每说大道理,而且还自己享乐,败坏祖父杜佑的遗风,被当时的人们戏称为“秃角犀”。
杜悰去世五年后,黄巢起义军爆发。
第二杜慆
他继承曾祖遗风,打仗能力很不错,非常勇猛。
年轻时,事迹不详,不过在唐懿宗发生了庞勋叛乱,当时杜慆任职泗洲刺史,庞勋围攻泗州城,一位在野士人辛谠从广陵来到泗洲见他,规劝他把自己家属送出城,只自己留下守城。
杜慆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这要是听了他的话,主将找后路,那士兵们怎么想,队伍还怎么带啊?
于是就对他说:“我送家里一百人出城求生,军心就动摇了,还不如同将士同生共死。”
将士们听了杜慆的话,非常感动,军心一下子就稳了,杜慆开始加高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察看作战器械,无微不至,等待叛军的到来。
当时叛军的将领李圆非常轻视杜慆,有点看不起的意思,仅仅派了百名骑兵,就冲入城里了,还想把府库封存,没想到杜慆只是假意糊弄他呢,杜慆一边拍马屁并且送礼,一边好酒好肉招待,叛军根本没有想到杜慆会算计他们。
第二天,杜慆就埋伏三百名穿铠甲的士兵,在设宴的时候,这三百伏兵趁机,把他们全部消灭。
城外的叛军将领李圆知道后大怒,率军逼近城墙,而杜慆带领兵士杀死了叛军几百人。李圆见不能攻下城池,于是退守城西的营地。
庞勋接到战况消息,又增加兵力,并且把招降书书射进城中,逼迫杜慆投降。无巧不成书,此时正赶上天黑,杜慆趁机击鼓登城大声呼喊,李圆锐气丧失,跑回徐州。
叛军昼夜攻打不停,辛谠建议向这一带的守将郭厚本请求救援,而浙西节度使杜审权,派遣将领带一千士兵支援式,反而被李圆包围,全军覆灭。
杜慆想办法派人秘密走小路,向京城求救,皇帝得到消息,派戴可师率领沙陀、吐谷浑兵马二万,征讨庞勋。同时淮南节度使派李湘驻扎淮口,与郭厚本会合,两部分的人马,也被李圆打败了,李湘等人战死,此时杜慆也没有了援兵。
叛军士气大盛,他们用铁锁链拦断淮河,不怕死的搭攻城梯,不要命的向城上冲锋。而泗洲城中粮食也完了,杜慆他们只能煮稀粥充饥。
唐懿宗也怕杜慆投降,或顶不住压力,于是派使者带来了奖赏,加封杜慆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并且勉励他继续坚守城池。
这样的态势下,庞勋还不忘要招降杜慆,派李圆进城见杜慆,劝他投降,杜慆愤怒下把李圆给杀了。
而庞勋还不死心,又送信招降,这样不行啊,杜慆就想了一招,连蒙带骗的吓唬庞勋,在回信上说安禄山等人已经被剿灭了,你们也快了。
杜慆是想用计策吓得他们心惊胆寒,撤兵而去,庞勋没被吓到,又屡次攻城不能得手,正好朝廷招讨使,马举率领援兵到了,庞勋这才撤军退走。
这次起义历时一年多,在泗洲城杜慆就拖住了叛军十个月,不仅保住了泗洲城,也拖了叛军十个月,这次起义也被称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叛军人数达20万,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导致唐王朝没落,正是由桂州戍守兵卒起兵拉开序幕的,祸根也是源于此次起义。
叛军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杜慆升任义成军节度使、873年,检校兵部尚书。
杜慆的子女,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他具体什么时间死的不详,只知道病死!
杜行敏的六世孙辈
杜悰他有三个儿子
杜裔休,懿宗时历任翰林学士、给事中,犯罪降职任端州司马。
杜孺休和杜述休被沈粲所杀。
杜牧
长子杜承泽早亡。
二子杜晦辞,左补阙,史部员外郎,淮南节度判官,曾隐居于阳羡水榭。
三子杜德祥,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知贡举。
杜牧继室妻子,还生有两子一女,杜兰、杜兴、女儿杜真。
杜行敏的七世孙辈
杜牧的孙子,杜德祥的儿子杜遵。
京兆杜氏杜行敏的后代子孙,到此为止!史书记载还是杜牧的传承最远。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