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渊退位时留下14个字,李世民不以为然,16年后字字应验

李渊退位时留下14个字,李世民不以为然,16年后字字应验

公元635年6月25日,大唐王朝太上皇李渊病危,昔日那个马背上弯弓搭箭创立新朝的英明君主,此时已经满头白发,衰老不堪,只能窝在病榻上苟延残喘。

唐太宗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和自己的一众孩儿们日夜侍疾,为李渊亲尝汤药,可谓是孝顺不已。

但是李渊却没有被这个儿子所感动,他看着这个正当壮年,意气风发的一代明君,眼中满是痛苦,纠结和怨恨,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他还用尽所有力气向李世民发出一个恶毒的诅咒。

李世民虽然痛苦与父亲的怨恨,但却对这个诅咒颇为不以为然,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渊临死前的这个诅咒居然在十余年后字字应验,分毫不差。

玄武之变,逼父退位

李渊和李世民的恩怨,还是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李世民原本是李渊的嫡次子,按照古代的继承法则,他是绝对不可能越过他的嫡长子大哥李建成上位的,但是李世民他自己争气啊,在跟着李渊打天下的时候,他带着他的一众手下们东征西战,替李渊打下了至少一半的大唐江山,也给自己收揽了数不清的人才。

所以李渊对李世民也很是偏爱,不仅破格将他封为秦王、天策上将,还把大唐最富饶的封地和大半的兵权都给了他,这就让他的太子李建成相当不满了,李世民拥有了那么多权利之后,他这个大唐的太子还有什么说话的地方,就算是将来他登机,李世民恐怕也是无冕之王。

而且李世民也不甘心做一个辅佐长兄的贤王,他明明比李建成更加优秀,也更能成为一个明君,凭什么要因为出生的顺序就把这他亲手打下来的大唐天下拱手让人?

兄弟俩都觉得对方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最大阻碍,卯足了劲的想把对方干掉,李世民到处搜集李建成的不法之事,然后让自己这边的大臣天天在李渊面前上告,李建成就更绝了,收买了李渊身边的一众小妈,让他们在李渊耳边吹耳旁风,诬陷李世民不是个东西。

李渊虽然原本很偏爱二儿子,但是他对大儿子也没有什么强烈的不满,更没有想过要换太子动摇国本,所以李世民的种种行为在他眼里就没那么乖巧了,再加上宠妃们日日在自己耳边吹耳旁风,于是他对李世民就日渐冷落了起来,还把他身边的一众谋臣武将都调离了京城,想要逐步削减他的势力。

这李世民哪里能忍?他和李建成闹了个天翻地覆,将来如果真的让李建成成功登机的话,哪还有他们秦王府一家的活路?在身边一种谋臣武将的鼓动之下,李世民下定决心要把李建成送上西天,拿回这个本该属于自己的大好天下。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父亲面前控诉李建成谋害自己,李渊虽然不想让这个儿子成为太子,但更不想让几个儿子直接自相残杀,于是就召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入宫分辩,可他不知道,这两个儿子一来,就再也回不去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刚走玄武门的时候,就被埋伏已久的李世民带着人追上去,几箭送上了西天。李建成死后,李世民身边的大将尉迟敬德拖着带血的刀闯进了李渊的宫殿。

李渊一见尉迟敬德这样子就知道大事不妙,赶忙询问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落,可结果却让他痛不欲生,尉迟敬德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带兵入宫谋反,如今已被秦王李世民斩于马下。

要知道这三个儿子都是他和原配皇后窦夫人的嫡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呀!如今为了皇位,居然弄到了骨肉相残的地步,可在悲痛的同时,李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李世民顶着万世骂名杀兄灭弟,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出口气的,他盯上的是老父亲屁股底下的这把龙椅。

如今李世民的手下已经掌握了整个皇宫,李渊就算拼死反抗,也不能改变李世民上位的结果,更何况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就是他最年长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他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了。

于是李渊只能把李世民册封为皇太子,并在两个月之后退位做了太上皇。

临终遗言,满是诅咒

李世民终于得偿所愿之后,对这个父亲也有了几分愧疚之心,于是就对李渊极为孝顺,不仅天天带着老婆儿子上门请安,还给老爹进献了一大批宫人美女,希望李渊能够在醇酒美人中安度晚年,也算是让他这个儿子尽了一份孝心。

对于李世民送上来的这些美人珍宝,李渊倒是秉承着不拿白不拿的原则,欣然笑纳,还在退位的这几年里给李世民生了十七八个弟弟妹妹,但是李渊的心中从来都没有过一日真正的安宁和太平。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他这个做父亲的为了大唐的安宁和自己的安稳,却一直一言不发,不仅没有给两个儿子报仇,还任由李世民将他们贬为庶人,移出族谱,让他们死去还要背负着造反的污名,他这个父亲做的是何等的可笑?

更让李渊愧疚不已的是,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居然把他们所有的儿子全部杀光了,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都是李渊的亲生孙子,他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心中又是何等的痛不欲生?

可一切的痛苦都无济于事,他已经是个没有权利的太上皇,根本就无法抵抗如日中天的儿子,更何况李世民的确是一位旷古未有的明君,在他的带领下,大唐终于走出了隋朝末年的乱象而产生的衰弱和贫瘠,变得欣欣向荣起来,就算是为了自己打下的这片江山,他也不能为了两个死去的儿子去指责李世民呀!

所以李渊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痛苦中煎熬,哪怕这么多年李世民出于愧疚,对他这个父亲百依百顺,什么好东西都紧着他先来,他也没法缓解心中对死去的两个儿子的愧疚。

在这样的痛苦煎熬中,李渊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可他越接近死亡,就越怕去见那两个冤死的儿子,他怕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地里看到了人间的一切之后,会怨恨他这个不作为的父亲,更害怕父子三人在地下聚首之后会把目成仇。

这种担忧和害怕让李渊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崩溃,哪怕李世民确实对这个父亲孝顺的不得了,每天都放下政务趴在床边亲自服侍他,他对这个儿子的怨恨还是一日日的增加。

李世民知道父亲的心结,对他此前的歇斯底里也没有什么怨恨,还是整天守在他身边,直到李渊的弥留之际。

在这个时候,李渊心底多年来压抑的痛苦和怨恨终于像火山爆发一样倾泻而出,他死死的盯着李世民,翻来覆去的问到他为什么不给两个兄弟一家一条活路,可无论是他还是李世民心里都清楚,皇位之争向来是你死我活,谁都没有其他选择。

在这样煎熬了不久之后,李渊拼着最后一口气向李世民发出了最深切的诅咒:“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诅咒,要知道李世民的儿子们也是他的孙子啊。但是一夕之间失去了自己的长子四子又失去了十几个孙子的李渊早已被多年来的痛苦压垮了精神,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在此前为自己冤死的两个儿子做最后的一点讨伐。

李世民对于这份诅咒痛苦不已,毕竟他对父亲还是很有感情的,可李渊居然在死前诅咒他这个儿子重复他的命运,这着实是太过狠毒。

但是李世民也没有把李渊的诅咒放在心上,毕竟如今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已经是太平,再也不会出现纷争动乱,如此这般,皇室里也不会再出现一个功高震主到可以把太子大哥掀下来的秦王了。

可命运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人越不相信什么,那件事就越会发生,在16年后,李世民痛不欲生的发现,李渊的诅咒居然全数应验,他也终于体会到了父亲看着儿子们手足相残的痛苦。

十六年后,字字应验

李世民在以非正常手段上位之后,为了防止膝下的儿子在因为继承权的问题闹出大事儿,于是就立刻把他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以此来告诉其他的儿子,不要再多想什么皇位的事情了,好好帮你们大哥办事就行。

早期的李承乾也确实是个明君的料子,他聪慧过人、孝顺谦逊、友爱兄弟,不到十岁就能帮助李世民处理政事,还处理的有模有样,所以无论是宫中的帝后还是朝中的大臣,都对这个太子寄予厚望。

倒霉就倒霉在他们寄予的厚望实在是太厚了,李世民为了培养出一个旷世明君,不仅从小就拉来了一大批大儒给儿子授课,还授予他们随时规范儿子言行的权利,要知道那些大儒各个都是想要按着培养一个尧舜的标准工作的,有了李世民的放权之后,他们就更是无所忌惮,把个李承乾管的都要抑郁了。

在这些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李承乾不能出去骑马打猎,穿几件漂亮衣服都要被骂奢侈,言行举止都被束缚的不能出一点差错,更可悲的是,就算他想找老爹要点儿钱修一下自己年久失修的东宫,身边的老师和大臣们都要骂他是桀纣之行,只顾自己快活,不顾老百姓死活。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李承乾简直要喘不过气来,他觉得自己这个太子当的实在是没有一点儿意思,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驴多,还要天天被骂,实在是可悲至极,但是他幻想一下自己将来成为天下至尊的场面,又觉得他还可以继续撑下去。

但倒霉的是,随着16年的时间飞逝,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忘记自己是怎么上位的了,对他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娇惯的无法无天,李泰想要建崇文馆招揽文臣,李世民同意了,李太想要和太子一样的待遇,李世民也同意了,就连李泰上朝时因为太胖气喘吁吁不想走路,李世民也给了他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坐轿上朝的待遇。

李承乾一看,这情况不对呀,这不妥妥的又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昔日往事重现吗?他要是再不做点什么,就迟早要落的跟自己那个倒霉大伯李建成一样的下场了。

巧了不是,被李世民的千娇万宠养出了野心的李泰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如果不先下手为强的话,李承乾将来要是做了皇帝的话,哪里会放过他?

于是唐太宗膝下的两个儿子终于也走了他的老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斗得你死我活,他本来还想调节一下这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但是李承乾早已被逼得精神崩溃,居然学着他一样发动了政变,结果被资深的造反家李世民无情镇压。

有了这个造反的罪名之后,李承乾是肯定当不了太子了,李泰就觉得自己可以上了,他居然在李世民面前表忠心说:“将来我当了皇帝,一定会杀了自己所有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同胞弟弟李治。”

这不是扯淡吗?李泰如果真的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敢杀,又怎么会对弟弟有什么怜爱之情呢?李世民想起了李渊临终时的诅咒,绝望的发现它竟然成真了,如今他自己的儿子也像昔日的他一样,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不择手段,让他也体会了一把李渊曾经痛不欲生的感觉。

悲痛归悲痛,李世民还是想要尽可能的保全自己所有的儿子,于是他立了小儿子李治为太子,把两个大儿子全都流放到外地为王,希望这样就能够逃脱父亲“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的诅咒。

但是现实却并没有如李世民所愿,李承乾和李泰因为登高跌重,很快就在痛苦中病逝,而李治登基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把他的14个儿子几乎全部都弄死了,李渊当年的诅咒,一字不差的全数应验。

自古以来都有皇家无亲情的说法,但事实上并不是他们没有亲情,而是他们不能有亲情,因为在皇室的皇位更迭下,那点微薄的感情根本就无法抵御他们对权势的渴望,最终只能消失无踪。

这份痛苦,曾经的李渊承担过,后来的李世民也承担过,乃至李建成、李元吉、李承乾和李泰这些失败者也无法逃脱,这或许也是所有皇室中人无法摆脱的宿命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带着,大唐,父亲,李世民,李元吉,儿子,字字,李建成,太子,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承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带着,大唐,父亲,李世民,李元吉,儿子,字字,李建成,太子,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承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带着,大唐,父亲,李世民,李元吉,儿子,字字,李建成,太子,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承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