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成千古绝对,千年来有几人能对上?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成千古绝对,千年来有几人能对上?

在以儒学治国的唐代,知识分子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诗歌方面,唐代可谓是一骑绝尘,历朝历代都难以望其项背,以凄艳诡谲著称的诗鬼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被司马光喻为"奇绝无对",在才人辈出的唐朝竟无一人能够工整的对上,"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想必李贺的内心也如辛弃疾一般感到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怅惘。那么李贺写下这千古绝唱要表达何种心境呢?

一腔激愤铸诗篇,独领风骚数百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看似是写上苍与衰兰为客送别的悲情,其实是李贺在表达自己壮志难酬、仕途无门的凄苦与哀婉,但是据了解,李贺其实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怎么着也是个皇亲国戚。

而且李贺自小就名扬千里,七岁就在唐代先哲们面前写了一首《高轩过》赞誉韩愈与皇甫湜的才情,可谓千古一遇的神童,15、16岁时就凭借乐府诗与文章圣手李益齐名而被称为"乐府二李"。

据记载,李贺常常带着背着小锦囊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诗句,一旦有了灵感就立刻写写下来放在锦囊中,回到家连饭都不吃也要先把诗句整理好,因此被他母亲称为"呕血作诗"。

而李贺的身体也变得非常的差,还不到十八岁,他就已经发鬓斑白,但也因为这份刻苦,我们才能收获李贺这位颗如李白般浪漫的沧海遗珠。

然而出名并不意味着人生得以一帆风顺,反而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招来嫉妒与排挤。李贺虽然可以算是王族后裔,却因为是远支而家境贫寒,父亲李晋肃到了晚年才谋得一份县令的小官,但没几年父亲便去世了,皇族的后裔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官二代的好处。

自小就展现出的过人的智慧更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当李贺考取到乡贡秀才进京准备参与进士考试时,当朝权贵纷纷与之交好,竟被应举的秀才所嫉妒,在当时,讲究避忌讳,遇到君主与尊长的名字时,需要改字或缺字避讳,当在考场上考题出现尊长名字,也需要找理由主动离开考场。

因此,应举秀才就以李贺父亲名字"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而构陷李贺对父亲不孝。尽管大文豪韩愈写下了《讳辨》为之辩解,但依旧被奸人的谗言闹的满城风雨,最终李贺依旧没能考取进士。

直到元和六年九月,李贺才被推荐荫官从九品,再次回到长安,但是生活并不如意,尝尽人间辛酸百态,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现实,为此亦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针砭时弊的诗篇。

如讽刺唐宪宗沉湎与求仙问道的《苦昼短》,对中唐藩镇割据的抨击的《雁门太守行》,再如抒发满腔豪情壮志的《南园十三首》等等。

当他看清自己了无光明的仕途与黑暗的现实后,满含忧愤的被迫离开长安,写下赫赫有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在汉代,金铜仙人因为不忍离开长安而撒下清泪,李贺借见证了汉代兴衰的金铜仙人譬喻自己,可谓情真意切,凄绝长恨,留下了赫赫有名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千古绝唱。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事实上,自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绝对,连在诗歌最繁荣的时代都无人能对得上,这无疑给了后人挑战的欲望。

在以词为诗的宋朝,诗人们绞尽脑汁,宋代孙洙曾对出下句:"摇摇幽恨难禁。"显然并不工整。

万俟咏亦对出下句:"此情说便说不了。"虽然对上了,口语化的痕迹仍然非常强,宋朝初年,石延年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上苍有情会衰老,月亮如果无恨又怎会有阴晴圆缺?

早在苏轼时,就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借月喻人,石延年此对句极为精妙,不仅合辙音韵,意境也十分贴切。

除了原本李贺慨叹自己仕途无望的悲鸣外,更染上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慨叹,千古绝句终于被世人所破解。

但是,自从石延年对上之后,接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风潮并未就此终止,直到现在,依旧有无数诗词爱好者前仆后继投入这千古绝对的怀抱,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作高峰,在二次创造下,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新的角度与体验。

我们的主席就曾对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与李贺、石延年的意蕴、气度都不一样,在主席的诗句中已然没有了对自身抱负难以实现的怨怼,而是站在领导者的角度上对天下百姓处在水深火热的战火之中的关切,对人间匡扶正义的道路漫长无期而感叹。

近现代的文学家施蛰存也曾对出:"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通过人与天、有情与无情的对比,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接对此句呢?

天妒英才,李贺27岁仙逝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贺的诗歌中透着与李白相似的浪漫,若说李白的诗歌隽永飘逸,仿若仙风道骨的谪仙,那么李贺的诗歌就是奇崛艳丽、瑰丽冷俏的鬼魅,二人的诗歌都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虽然为世人所赞颂,但却无法模仿那神韵与豪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当初满怀希冀的少年,呕心沥血只为求诗的学子,也曾踌躇满志,英姿勃发。

离开长安后,李贺曾经做过3年的幕僚,但当时中唐时代政治混乱已初显苗头,封建社会到了这种时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

李贺自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悲剧性的,当时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抱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心态做着徒劳的挣扎。

在反叛失败后,李贺的身体状态早已被掏空,因此他拖着残破的身躯回到河南老家休养,或许是天妒英才,年仅27岁李贺就驾鹤西去。

但是短暂的人生并没有掩盖他的才华,短暂的27年内他所著的每一句诗都振聋发聩,后世的人们能够通过他的诗歌一睹这位风华绝代的天才的风姿,他的才情越过千年仍然为世人所赞颂。

自我嘲讽"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李贺早已"雄鸡一声天下白",我们悲允那个时代的不公,我们唏嘘李贺的际遇,我们通过他的诗歌体味千年前他的激愤与不甘,他的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必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李贺的诗值得流芳千古,他的人亦值得赞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名字,李贺,壮志,父亲,诗歌,仕途,千古,后裔,石延年,诗句,观点评论,李贺,诗歌,李晋肃,咸阳道,石延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字,李贺,壮志,父亲,诗歌,仕途,千古,后裔,石延年,诗句,观点评论,李贺,诗歌,李晋肃,咸阳道,石延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字,李贺,壮志,父亲,诗歌,仕途,千古,后裔,石延年,诗句,观点评论,李贺,诗歌,李晋肃,咸阳道,石延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