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一个是自己表兄弟,一个是自己表叔,李景隆真的很难。
这就是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扮演的角色,都说李家一家子都受朱元璋隆恩,理应对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忠心耿耿,奈何最后时刻开门倒戈了。
但问题只李景隆一家就算要报恩,那也报得是朱元璋的嗯,是大明朝的恩,因此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那都是朱元璋的后人,也都算大明朝的代理人,那么李景隆最终怎么选择,我觉得都没有问题。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
先简单来看下靖难之役,说白了就是一个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的事情,朱允炆即位后诸侯王们不怎么听招呼,让朱允炆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北边那些“塞王”,其中又以燕王朱棣威胁最大。
那么削藩就成了朱允炆必然的选择,但朱允炆这个人优柔寡断大家都知道,削藩是要削,但他又不太敢直接得罪最强大的朱棣,于是就找了块敲门砖。
朱允炆
周王的成功无疑让朱允炆看到了胜利在向他招手,而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李景隆,于是朱允炆对自己的这个表兄弟也就更加信任了。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朱棣看到后自然警惕性大增,你朱允炆会不会哪天就把矛头指向我?
所以说朱允炆若一开始就对朱棣动手,朱棣还真不一定能反应过来,成功几率很大,当然前提是别用李景隆。
接着说靖难之役,既然朱允炆不仁要削藩,断叔叔们的活路,那就别怪朱棣不义了,于是一场长达三年的皇位争夺战开始了,这就是靖难之役。
而我们的主角李景隆可以说在这一战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老朱一家遍天下
首鼠两端的人物
文章一开始就说过,一个是李景隆的表叔,一个是他表兄弟,其实无论他怎么选,在我看来都没问题。
可问题出在朱允炆才是朱元璋选定的正统,按理说李景隆承蒙朱元璋的恩情,就应该誓死效忠朱允炆。
朱元璋
但我觉得这属于道德绑架,李家确实从朱元璋那得到了诸多好处,那么报答是应该的,那么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面对这个问题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都是大明朝,而谁将来对大明朝更有利,他就支持谁,这也算是报老朱家的恩了。
再者,李景隆作为一个人,也肯定要为他自己的将来和李家考虑,那么在皇权争夺这样至关重要的站队问题上,他肯定要慎之又慎。
朱允炆影视剧形象
所以说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之所以会输,李景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朱允炆自己身上。
明知道李景隆不仅是自己的表兄弟,也是朱棣的表侄子,他依旧毫无保留的选择信任李景隆,以至于北伐惨败,最后甚至开门献城。
李景隆影视剧形象
李景隆的选择
很多朋友认为李景隆是在最后关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为了自己和李家的将来考虑选择老门献城的。
实际上打靖难之役一开始,李景隆的很多细节就已经暴露出了他的选择。
北伐那些事就不提了,李景隆这人的能力着实一般,用朱棣的话来说就是一典型的纨绔,很贴切。
朱棣
但问题是,李景隆在兵败从德州往济南撤退时,德州还有百余万担的存量,相信都不用有什么军事常识,正常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就算带不走也不能留给敌人。
而李景隆却偏偏选择了把这些粮食留给了朱棣。而这只不过是众多细节中的一点,只要大家仔细研究一下,还有很多细节都能看出李景隆其实很早就有自己的选择了。
比如自己手下有能力的将领他都弃而不用,有人说是李景隆心胸狭窄,怕别人抢走自己功劳。
李景隆
我不否认有这种可能性,但问题是又没打胜仗,何来功劳可抢?所以我觉得李景隆是故意为之的可能性更大。
《明史》对于李景隆的真实立场并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说法,但不少其他史书都很明确的说李景隆对朱棣能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既然李景隆很早时候就已经再向朱棣表决心了,朱允炆看不出来,朱棣会看不出来?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朱棣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胜出后,李景隆的待遇吧。
明史
靖难首功
看小标题就看出来了,朱棣给李景隆记了首功,就连战功赫赫的朱能都无法和李景隆相比,“太子太师”的头衔更是只有他一人,由此可见李景隆在靖难之役后大明朝廷的地位。
甚至不管朝上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是以李景隆为首讨论,可谓是一时间风光无两。
李景隆影视剧形象
但我们中国自古就有一句古话“狡兔死,走狗喷,飞鸟尽,良弓藏”,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对朱棣作用不可为不大,就算为了堵住那些建文前臣的嘴,朱棣也得重视李景隆。
但朱棣这人狠起来,和他爹还真像,一开始为了稳定局势,安抚民心,他在处理建文前臣的问题上可没少下功夫。
朱棣影视剧形象
但随着局势稳定了,这些建文前臣基本都遭了朱棣的毒手,这些人没了,作为“头功”的李景隆留着还有啥用?
自然没多久朱棣就让他去此后朱允炆了。这就是李景隆在靖难之役后的下场。
形象啊
结语
其实这事说起来,朱允炆是真的难辞其咎,一开始的时候,作为肱骨之后的李景隆扛大梁,没人有意见,甚至以方孝孺为首的大臣们都支持李景隆,但随着李景隆的表现,这些大臣都看得出来李景隆首尾两端了,还差点没把李景隆打死在朝堂上,奈何朱允炆还是信任李景隆。
方孝孺
哎,用高明《琵琶记》里的一句话来形容朱允炆就是“我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当然,李景隆最后的结局也为他的选择付出了代价,朱棣这一点做得是真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