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推翻了韦后集团,唐睿宗李旦继位为皇帝。
唐睿宗继位后,在册立太子一事上犯了难。
当时皇长子李成器和皇三子李隆基最有资格被立为太子。
李成器是宗法意义上的长子,而且在684年,睿宗李旦即位为帝的时候,年仅6岁的李成器被立为皇太子,只不过之后武则天废黜睿宗,李成器也失去了皇太子的地位。无论从立嫡立长的原则,还是追溯684年的旧例,都应该立李成器为太子。
李成器可能看出了帝位的凶险,也可能知道三弟李隆基的手段,或者是真心无意帝位,所以他对睿宗说:“储副(皇太子)者,天下之公器也,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时,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意思就是说,皇太子是国家根本,天下太平的时候立嫡长,但国家有难的时候应该立有功之人,如果不是这样,则国家上下都会失望,不是江山社稷之福。
李成器有如此胸襟气度,确实难得。又或者,李成器深知帝王权位的凶险,不如做一个承平王爷。
李隆基知道后,也是坚辞不受,说自己非长子,应该立大哥李成器为太子。俩兄弟你来我往,再三谦让,最后李旦拍板立李隆基为太子。谦让太子恐怕在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太子之位历来都是争得头破血流,居然还有谦让的,也是颠覆了正常人的认知。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和李成器更加手足情深,他曾令人制造了一床大被和一个长枕,与成器等诸兄弟同枕共眠。等到李隆基登基后,在兴庆宫的西面盖了一座楼房,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取《诗经·小雅》中“常棣之华,鄂不铧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典故,表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好就像花和萼那样相依而生,不能分离。拳拳兄弟之情,溢于言表。
李成器不仅谦让帝位,在弟弟唐玄宗有难的时候,也能赴汤蹈火。李隆基刚即位,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权势熏天,大半个朝堂都以太平公主府马首是瞻。太平公主为了效仿其母武则天,准备发动政变夺取帝位。李成器此时和李隆基“打虎亲兄弟”,亲自率兵平叛了太平公主的政变。由此看来,李成器真是个品格高尚的哥哥,他不恋栈权位,又肯为兄弟出生入死。
李成器最开始被封为宋王,之后晋封为宁王,官拜太尉。741年11月李成器病逝,享年六十三岁。玄宗听到大哥李成器病逝的消息后 “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李隆基也真心舍不得自己的大哥。
李成器死后,唐玄宗下诏追谥李成器为“让皇帝”,以表彰李成器的贤德。李隆基以皇帝之礼安葬李成器,称其墓为“惠陵”。
李成器谦让李隆基的故事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一段佳话,它也证明了在残酷的帝王之家也能存在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