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五月六日(公元635年),李唐创立者唐高祖李渊在大安宫病危,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想必他的内心是喜悦的,此时的唐王朝是一个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的大统一王朝,这一切他都功不可没。
虽然李渊并不知道在自己死后儿子如何来评价自己,但是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慢慢地他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人世。
谈及唐王朝,很多历史爱好者就会想到一代女皇武则天、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少有人会提及李唐的创立者李渊,甚至有人认为他胸无大志,能够坐上皇位,完全是他儿子李世民的功劳。
我们今天去西安不难发现李世民、武则天的陵墓前游客人山人海,而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却显得格外冷清,甚至有些人认为李世民实际上才是李唐的创立者,却忽略了唐帝国真正的缔造者李渊。
谁才是晋阳起兵的真正主导者
晋阳是李唐的发迹地,关于晋阳起兵,新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李渊在担任太原留守期间,晋阳宫监裴寂和晋阳令刘文静加入李氏集团。
刘文静对李世民非常赏识,他常常对裴寂说,李世民是天纵之才,像曹操那样的人物,不是庸碌之辈。
所以刘文静早在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也就是杨玄感反隋失败后,就劝说李世民举兵,两人不谋而合。此后李世民多次苦口相劝父亲李渊起兵,但是李渊总是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于是李世民决定打算收买李渊最信任的裴寂,他派高斌廉带着重金找裴寂下棋,故意输钱给裴寂,裴寂总是赢钱,自然非常乐意跟高斌廉下棋,时间一长,裴寂跟李世民也开始有了交情。
当时机成熟之后,李世民便把自己举兵的想法告诉了裴寂,希望裴寂帮忙劝说李渊赶紧起兵,裴寂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力劝李渊起兵,但是李渊依旧没有答应,无奈之下李世民与裴寂只能用计逼李渊起兵。
于是李世民等人打算在隋炀帝的行宫晋阳宫内设一个圈套,时任晋阳宫监裴寂请李渊到晋阳宫喝酒,趁李渊喝醉酒之后,便挑选了几位美女陪侍李渊。第二天李渊酒醒之后,大惊失色,晋阳宫内的女人都是隋炀帝的女人,他怎么可以染指,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紧接着裴寂走了进来对李渊说:“你家老二早就做好起兵的准备了,我们也是被逼的,况且现在你也闯下大祸了,事已至此,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等着皇帝杀了你,第二条起兵”。万般无奈之下,李渊只能被迫起兵。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晋阳起兵李渊完全是被动者,而李世民才是主导者,但实际上这段记载多半是虚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夸大李世民的功绩。
首先,从时间上看,在击败历山飞后,李渊就已经开始密谋举兵,这个时间点远远早于晋阳宴会。
其次,如果裴寂真有力劝李渊起兵之功,为何在裴寂的墓志里却没有丝毫提及,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决意反隋
关陇贵族出身的隋炀帝即位后,竭力打压关陇集团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关陇集团子弟颇为不满。
公元613年,关陇贵族子弟杨玄感、李密趁隋炀帝征辽东、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起兵反隋,不过因为杨玄感有勇无谋,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同为关陇贵族子弟,李渊并没有参与杨玄感叛乱,反而奉隋炀帝之命负责镇守弘化郡。
此时李渊夫人的族兄窦抗便劝诫李渊起兵,他说:“杨玄感叛乱只不过开了一头罢了,你才是名应图谶的那个人,我们可以趁机举兵。”李渊却让窦抗不要胡说八道,会惹祸上身。
图谶是指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桃李子歌》歌:“桃李子,洪水绕杨山。”大概意思是说李氏当王。虽然李渊拒绝了窦抗的提议,但不代表李渊没有举兵的野心,当李渊听闻《桃李子歌》歌时,他也觉得自己就是名应图谶者,李渊觉得“桃李子”就是指他的姓“李”,而“洪水”是指他的名“渊”。在激动之余,李渊又有点担心,担心隋炀帝会借此除掉自己。
李渊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自从杨玄感起兵后,隋炀帝更加疑神疑鬼,总觉得关陇子弟都要背叛他。
一次隋炀帝召见李渊,恰好李渊生病不能进谏,隋炀帝便问:“李渊得了什么病,能死吗?”,李渊听闻后吓了一身冷汗,原来隋炀帝一直盼着自己死。
不久《桃李子歌》也传到了隋炀帝耳中,隋炀帝大怒派人彻查此事,正好此时李金才得罪了隋炀帝身边的大红人宇文述,在宇文述的挑拨之下,隋炀帝认为李金才是名应图谶者,李敏因为与李金才过于亲密也受到牵连,于是隋炀帝以谋反罪将李敏和李金才等三十几人处死,其家人被流放岭南。
虽然这次李渊侥幸逃过一劫,但李敏和李金才死后,当时李姓的三大家族只剩下李渊一家,这使得李渊更加惶恐不安。杨玄感、李敏和李金才的死让他渐渐明白,隋炀帝不会放过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子弟。如果他不反抗,他将会是第二个李金才,他不能任人宰割,于是李渊下定决心反隋,但是在时机尚未成熟之时,他不能轻举妄动。
为了消除隋炀帝对自己的猜忌,李渊开始吃喝玩乐,想尽一切办法抹黑自己,他想用这种方法来麻痹隋炀帝,以求明哲保身。
可见李渊是一位行事非常谨慎之人,隋炀帝疑心病重,杀人不眨眼,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满门抄斩。
秘密起兵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李渊拿到这份美差事可激动坏了,他对李世民说:“你看古代的尧帝就封于唐,大家称之为‘唐尧’,也称之为"陶唐",前段时间的谶语‘桃李子’中的桃同“陶”,而山西又是古代的唐国,我们家世代的封号叫‘唐国公’,这难道不是天意,如果我违背天意,必遭祸患”。
这段记载来自《大唐创业起居注》,李世民即位以后,对唐朝建国和李渊在位期间的史料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李世民的目的是为了美化自己,掩盖李渊、李建成在建国中所立的功绩,我们今天看到的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渊、李世民在建国中的作用,史源来自于被李世民修改过的《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所以可信度不高。
但是《大唐创业起居注》却逃过了被篡改的劫难,保留了历史原貌。
从李渊与李世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李渊并非胆小怕事之徒,也不是李世民描绘的那样不敢起兵,他只是行事比较谨慎。
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期间,以五千的兵力击败农民起义军历山飞的两万多人,历山飞手下的将士们带着家属约数万人投降李渊,李渊实力大增。
突厥趁李渊讨伐历山飞,后方空虚之际,率军攻打马邑,致使马邑失守,为此隋炀帝迁怒于李渊,李渊差点丢了性命,隋炀帝的逼迫加速了李渊起兵的步伐,在李渊看来起兵一事不能再拖延,再拖延可能自己就命丧黄泉。
于是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分别在河东地区、太原城内秘密结交豪杰,同时他还偷偷派人把自己的女婿柴绍召进太原,一起谋划起兵一事。
李唐开国
举兵一事李渊一直秘密进行,他一直没有公开起事。
首先,从实力上来说,当时李渊的实力还不足以与隋朝对抗。
其次,李渊身边还有隋炀帝派来监视他的王威和高君雅,在这两个人的监视下,李渊招兵买马也只能秘密进行,想要扩充兵力非常困难。
为了增强自己实力,李渊还派刘文静游说突厥与之合作,李渊提出雄厚的条件,只要拿下长安城,金银珠宝都给突厥。
公元617年二月,在李渊管治下的马邑,一位名叫刘武周的军人杀马邑太守王仁恭发动叛乱,虽然李渊的后院着火了,但在李渊看来,这也是自己名正言顺扩充兵力的大好时机。
于是李渊打着讨伐刘武周的旗号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和筹备军粮,在数日内招募数千士兵,李渊把这几千人交给李世民统领,并让这支军队驻扎在兴国寺。
此时李渊非常激动地对李世民说:“兴国寺这名字越听越让人舒坦,多好的名字,多么吉利的名字啊。”
尽管李渊起兵之事做得很保密,但王威和高君雅也慢慢察觉出来了一些问题,两人发现李渊在重用一些隋朝的叛臣,这其中包括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人,两人一致认定李渊有问题。
同年五月,一位名叫刘世龙的乡长向李渊告密说:“王威和高君雅已经知道你的意图了,准备举行祈雨仪式之际,除掉你。”于是李渊决定先手下为强,设计将王威和高君雅杀掉,自此李渊正式起兵,这一天是公元617年五月十五日。
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李渊一开始并没有打着反隋的旗号,而是以“废昏庸的隋炀帝,立代王杨侑”作为自己的旗号,在乱世挟天子以令诸侯方是上策。
在出征长安前,李渊为了防止自家后院起火,他非常谦卑地给李密写了一封信,信中李渊把李密夸得心花怒放,以此来麻痹李密。同时他又派人去稳住突厥人,安排李元吉镇守后院太原。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渊带着长子建成、次子世民率军三万余人向长安进发,先后攻破霍邑,击退屈突通部,占领永丰仓,为了笼络民心,李渊与百姓约法十二章,在唐军攻入长安后,老百姓载歌载舞迎接唐军。
李渊攻入长安后效仿曹操拥立杨侑为帝,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没多久,杨侑禅位于李渊,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号“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