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唐朝的兄弟,大多数人想起来的,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领军出征,南征北战,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可以说,没有李世民,也许就没有李渊的皇位。
然而,立下赫赫战功、麾下支持者如云的李世民,却依然只能被封为秦王,而大唐的皇太子、未来的皇帝,则是功绩远远不如李世民的李建成。
这仅仅是因为,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按照立储以嫡、以长的规定,自然而然地成为皇太子。
兄弟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并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惨祸。
玄武门的阴影,笼罩了大唐200多年。
而在李世民的子孙后代中,也出现过一对兄弟。他们的情形,和当年的李建成、李世民何其相似:长兄是嫡长子,按照礼法,应该立为太子,弟弟的能力却远超哥哥,没有弟弟,就没有父亲的皇位。
不过,这对兄弟,却没有走到玄武门的血腥结局。他们联手上演了一出“兄友弟恭”的戏码,哥哥坚决地让出太子之位,转身当富贵闲王去了。
李世民要是知道了,恐怕会嫉妒地眼睛发红:我若有这样的好哥哥,何至走到杀兄逼父这一步啊!
这个哥哥,就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
而他的弟弟,就是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那么,这个李成器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甘愿让出皇位?李隆基登基之后,他的结局如何,是备受猜忌,还是安然度过一生?
01、李旦长子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他在李隆基登基之后,改名为“李宪”。为了阅读方便,本文将全文称呼他的原名李成器。
李成器出生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还在世,当时的太子,还是李旦的六哥李贤。
李成器出生的第二年,李贤被废,李旦的七哥李显被立为太子。
李成器5岁那年,李治去世,李显登上皇位,在位才55天,就被武则天废了。李成器的父亲李旦成为新皇帝,李成器也被立为皇太子。
第一次当太子的李成器,懵懵懂懂,恐怕连行礼都还不会。等他稍微长大一些之后,就会发现,在武则天的阴影下生活,是多么的恐怖和绝望。
李旦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朝堂大事,由武则天说了算。他甚至连在宫里,都不能自由活动。皇帝尚且如此,李成器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
度过了如履薄冰的6年之后,李旦被废,武则天登上皇位,成为空前绝口的一代女皇。
李成器,也由皇太子,降为了皇孙。
从那之后开始,真正恐怖的生活开始了。
李旦居住在东宫,没有太子之名,而武家人希望,武则天百年之后,能把皇位传给武家,而不是还给李家。
而武则天,也变着法子打压李旦。
来自四面八方的陷害,向东宫袭来。最血腥的一次,东宫的一个乐官面对来审讯的酷吏,当众剖腹,才保住了李旦。
而李成器的母亲,李旦的原配妻子刘皇后,和李隆基的母亲窦德妃一起,在被武则天召进宫之后,神秘地失踪了。
没有人知道她们在武则天那里遭遇了什么。后来李旦复位之后,问遍所有人,翻遍皇宫,也没能找到她们的尸骨,只能以招魂的形式,埋葬她们。
即便是和武则天骨肉相连的皇孙,也不能保命。李成器的堂弟,也就是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作为李治活着的时候亲立的皇太孙,仅仅因为被人诬陷说武则天坏话,就被武则天派人杖杀,年仅19岁。
他那怀着身孕的妹妹李仙蕙,也就是武则天的亲孙女,也死于非命。
在这种恐怖而压抑的环境中,李成器和5个弟弟,战战兢兢,谨言慎行,相互依靠着,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后来,李成器的弟弟李隆基回忆这段日子的时候,说他们兄弟“出则同游,学则同业,事均形影,无不相随”。简而言之,就是干什么事,都在一起。
或许就是因为这段共患难的艰难时光,让他们的家庭氛围特别融洽。父子不相疑,兄弟不相忌,这在皇室里,是罕见的。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日后的李旦、李成器、李隆基,能走向和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截然不同的结局。
02、李旦复位
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15年之后,宰相张柬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把李旦的哥哥、前任皇帝李显,扶上皇位。
李旦一家的生活,终于迎来转机。
李显把李旦封为安国相王,并打算把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也由寿春郡王晋升为亲王,并增加封户。
或许是出于谨慎的考虑,李成器拒绝了,表示自己当不起这么大封国的重任,更何况,他如今只是亲王的儿子,本来就只该封郡王。
从这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成器或许天性就不喜欢争抢。要知道,由郡王升为亲王,不仅地位上升,收入增加,他的父亲,也会脸上有光。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可能是风头太盛,容易被打压。
李显当了5年皇帝之后,被皇后韦氏毒杀,他16岁的小儿子李重茂继位。
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想要效仿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她打算,先除掉安国相忘李旦和太平公主这两个眼中钉肉中刺。
李隆基得到消息之后,当机立断,联合禁军,诛杀韦后,并废了皇帝李重茂,恭请父亲李旦登基。
而这件事,李隆基事先,并没有和李旦商量。
他的理由是:此事太过危险,如果李旦不知道这件事,若是失败了,也不会牵连到他。更何况,李旦太过注重兄弟子侄的感情,若是他反对,这件事也不好办。
不得不说,这个理由,太过牵强。韦后本来就打算除掉李旦,李隆基造反失败,相当于是给她递刀子,怎么可能不牵连李旦呢?
我想,更可能的理由是,如果这件事让李旦参与进来,最大的功劳,就不是李隆基的了。
李隆基纵然对父亲、哥哥都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对皇位,是很有想法的。
03、辞让储位
李旦顺利登基之后,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为难了很久。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皇太子,毫无疑问应该是李成器。更何况,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李成器就已经当过太子了,此时复位,名正言顺。
然而,没有李隆基,就没有李旦的皇位。
李旦更深的忧虑,是玄武门之变的前车之鉴。
李隆基此举,昭示了他的野心。如果李成器依然当了皇太子,他会效仿李世民么?
可是如果李成器当不成皇太子,他会甘心么?到时候,会不会是反向玄武门?
莫说李旦头疼,大臣们也在忧心忡忡地盯着这父子兄弟3人。
李唐皇室已经动荡、血腥了20多年,经不起新一轮的折腾了。
这时候,李成器主动站了出来,提出要放弃太子之位。
他恳切地对李旦说:储君,是国之根基。若是寻常时期,自然是要立嫡长子,但是如果国难当前,就应该灵活应变,立有功之人当太子。
我想,这番话还有另一个意思:如今的唐朝,动荡不安,急需一个有能力的人,带领他们走出阴影。此时,能力更强的李隆基,毫无疑问更适合做这个人。
李旦看着这个儿子,老泪纵横。
他再三确认,李成器说的是真心话之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的两个儿子,多半不会走向兄弟相残的残酷结局了。
儿子会为父亲、兄弟考虑,父亲自然也会为儿子考虑。
李旦在诏书里,着重强调,李成器是主动放弃太子之位,而不是被李旦废弃: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朕之元子,当践副君。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
这不仅顾及到了李成器的面子,也为他在李隆基面前刷了一把兄弟情深。
他相信,李隆基未来,也不会为难自己的这个主动退让的大哥的。
04、风云再起
立储的风波,并没有因为李成器主动相让、李隆基当上太子而结束。
因为,诛杀韦后的大功臣,并不仅仅是一个李隆基。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太平公主不喜欢李隆基,觉得他太难控制了。她一再地在李旦面前挑拨这兄弟俩,想让李旦废了李隆基,改立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
考验他们父子兄弟亲情的时候到了。
面对太平公主的挑拨,李隆基拉着李成器秀起了兄弟情深,做了一张长长的被子,一个长长的枕头,哥俩躺进了一个被窝。
局势稍有异动,李成器二话不说,到外地当刺史去了,远离他们的争端。
最后,李旦为了表决心,主动退位,让李隆基当了皇帝。
713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终于成为真正说一不二的皇帝。
而李成器,也很快回到长安,好好地当他的富贵闲王去了。
05、享受生活
或许是天性如此,或许是为了避嫌,李成器对朝政一点兴趣都没有。
李隆基一个劲地给他加官,但是根据史书记载,他基本不管事,成天在府里吃喝玩乐,还玩出了花。
武则天时期,李成器兄弟五人一起住在集体宿舍五王宅。李隆基登基之后,曾经住过的地方,扩建成兴庆宫,其余兄弟4人,都居住在兴庆宫周边,李隆基没事就来个哥哥弟弟们一起吃喝玩乐。
平时吃到什么好吃的,也会让人给大哥送一份。
还经常拉着大哥展示兄弟情深,亲自到大哥府上做客,并带来大量赏赐。
李隆基前期最爱的妃子,武惠妃,为他连生2子1女,全部夭折。当武惠妃生下第4个孩子之后,李隆基不敢再自己抚养,就把这个孩子送到了李成器府上,请李成器代为抚养。
这也可以看出,李隆基对李成器是何等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孩子,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李隆基曾经最爱的儿子,寿王李琩。
而李成器,作为一个富贵闲王,不需要用节俭来树立形象,又赶上开元盛世,平时生活之奢靡精致,让人惊叹。
《开元天宝遗事》如此记载:宁王骄贵,极于奢侈。
宁王,就是李成器的封号。
他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去结交李白、王维一类的大诗人,经常拉着他们举办宴会。
接见宾客之前,还要先在嘴里嚼一种香料,一开口,满堂清香,雅致得很。
宴会之上,百支蜡烛熊熊燃烧,还会根据宾客的欢乐情况,忽明忽暗。府中还有很多雕成婢女形象的灯座,从早到晚,都张灯结彩。
要知道,在唐朝,蜡烛可是奢侈品啊。
李成器还喜欢养花,又担心满园的鲜花,会有鸟雀来啄,就让人花园里系了许多红线,红线上系金铃,鸟雀一飞来,园丁拉响金铃,叮当作响,鸟雀就不敢靠近了。
这引领了长安城的时尚潮流,人们纷纷效仿。
李成器爱饮宴,爱鲜花,还爱美人。他的身边,有几十个绝世美人做宠姬。
他的王府附近有一个卖饼师傅。有一次,李成器发现卖饼人的妻子美貌无比,对她一见钟情,就给了卖饼师傅一大笔钱,把这个美丽的女子据为己有。
然而,女子人在王府里生活,心里,却日日夜夜地想念着自己的丈夫。
一年之后,在一次宴会上,李成器问她:你还想念你的前夫么?
女子垂下头,默默无言。
李成器一下子就明白了,叫人把卖饼师傅带了回来。夫妻二人再次相见,默默无言,唯有泪千行。
著名的诗人王维,就在这场宴会上,还特地为此事写了一首诗: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成器在开元年间,过得真是放飞自我,毫不在意名声。
06、追封皇帝
李成器一共有5个弟弟,其中最小的弟弟,在武则天时期就夭折了,其他人,都活到了李隆基登基之后。
然而,当63岁的李成器卧病在床的时候,他所有的弟弟,活着的,只剩下皇帝李隆基一个人了。
李隆基焦虑不已,派去给李成器治病的大夫,以及送药的人,排了一路。有人能让李成器稍微好起来,李隆基就大喜过望,大加赏赐。
开元二十九年,李成器去世。至此,李旦的6个儿子,只剩下老三李隆基一人尚在人世了。
除了早夭的幼弟,李成器的3个弟弟,在去世之后,都被李隆基追封为太子,分别是:惠庄太子李成义,惠文太子李隆范,惠宣太子李隆业。
李成器去世之后,李隆基觉得,给大哥也追封太子,远远不够。
毕竟,李成器本来就当过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旦复位之后,本来也该重新封他为太子。
当年,要不是李成器主动相让,这对兄弟,还不知道会不会走到玄武门之变的程度。
李隆基思来想去,决定追封哥哥为皇帝。
他给李成器的封号是“让皇帝”,并特地解释: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这是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皇位是哥哥让的,写进了哥哥的谥号里。
这也是唐朝第一次,弟弟把从来没有当过皇帝的哥哥,追封为皇帝。
写在最后
如果当初李成器不主动提出让位,他们兄弟之前,会重现玄武门之变么?
如果李成器上位,他有能力迎来盛世么?
历史没有如果,这段历史也不需要如果。
这父子三人,谱写了最好的剧本:李成器主动让位,李旦甘心放手,李隆基登基,迎来开元盛世。
相比之下,当唐朝的其他皇帝面对类似的抉择时,李渊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立李世民,也狠不下心来打压李世民,放任他们兄弟象征,最终酿成惨案。
李隆基的儿子李亨,选择了杀死更出色的那个儿子,以避免自己重蹈李渊、李旦覆辙,有朝一日当太上皇。
而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和李世民力争到底,命丧玄武门;李倓的哥哥李俶,面对弟弟的强势,不争,也不让,眼睁睁看着弟弟被杀,自己也难以收拾残破的山河。
不得不说,李成器的选择,实在是太明智了。
只可惜,李隆基没能善始善终,最终在安史之乱中烂尾了。
否则,这段故事,就是完美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