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重文轻武的宋朝,是经济文化繁荣的大宋,也是羸弱不堪的弱宋

重文轻武的宋朝,是经济文化繁荣的大宋,也是羸弱不堪的弱宋

提起北宋印象,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或婉约或豪放的诗词歌赋,繁华热闹的商铺市井,就如《清明上河图》里那一片祥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宋朝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经济蓬勃发展的兴盛朝代,可就是这样一个盛世,面对外敌的贪婪的搜刮却显得那么羸弱不堪,毫无招架之力,甚至背上了“弱宋”的称号,试问何以至此,恐怕和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难脱干系,宋朝时期已经不仅是“轻武”,更多的还是“抑武”。

北宋重文轻武的根源是赵匡胤防止历史重演

北宋建立在唐朝晚期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战争不断的基础上,赵匡胤亲自经历了五代十国时的种种军事政变,而他本人也是凭借兵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对“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自然有着深切的体会。

所以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唐末武将动辄就威胁中央政权的弊端,并且颁布法令限制和削弱将领兵权,将兵权收归在皇帝手中。

赵匡胤即位不久便采纳赵普剥夺强臣军权的建议,于是便有了“杯酒释兵权”,打发开国功臣回家养老,将军权尽收手中。

总得来讲,就是宋太祖怕历史重演,才大力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毕竟自己就是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绝对不能给别人这样的机会。

名儒为相侯、武将难入朝

宋朝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繁荣,从宋太宗开始就极力推崇文人做官,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代官僚从根本上排斥武将进入国家的权力中枢。

宋朝刚建立之初,宋太祖有感于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年来的方镇强权,认为武将威胁甚大,便决定不但宰相需用读书人,连掌兵的枢密使也多由文人担任,就连战功彪炳的狄青也未能久居枢密院。

历史上很少有像宋朝一样,出现十分有造诣的文学家成为高级行政长官的朝代,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司马光,辛弃疾……一个个都是宋朝乃至古代中国享有盛名的文人学者,同时在官场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这种从宋初即推行的“重文轻武”措施,一直贯穿了两宋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

“重文”使得宋朝政治经济蓬勃发展

陈演恪先生称赞宋朝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登峰造极的盛世,这样的盛况与宋朝统治者重文是分不开的。

文化蓬勃发展的宋朝盛产诗词大家,如苏轼,范仲淹,李清照等等,他们的传世之作堪称经典,都是教科书上要求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那种,同时儒学在宋朝也得到了复兴,并进入了“新儒学”时代。

再者宋朝也是科举制度趋于完善的朝代,这种萌生于隋唐的取士制度,创建的初衷就是打破门阀士族对官场的垄断,可惜隋唐并没有实现这一目的,能够通过科举位列朝堂的官员还是寥寥无几,而宋朝对于科举制度最大的进步是真正实现了给予寒门士子一条出路,禁止官宦世家与寒门相争,以考试成绩代替门第血统作为取士的标准,不拘一格的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无疑也大大的推动了宋朝文坛的发展。

宋朝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样繁荣昌盛的宋朝,在大家熟知的《清明上河图》上就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轻武”导致宋朝亡于外敌之手

受“轻武”政策影响,即使再有能力的武将也终将被埋没。比如宋朝的狄青,他是身经百战,有丰富经验的武将,但有人认为其为武人,不能重用,只能辅佐文臣,作为北宋唯一的武将枢密院使,竟然遭到文臣的嘲讽和排挤。

欧阳修曾上书,认为狄青“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要求“罢青事务”。文彦博更认为狄青虽为忠臣,也应防范,并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为例,说明武将不可掌握军权,狄青最终被赶出朝廷,忧愤而死。

宋朝的最终灭亡也离不开“重文轻武”对军队造成的负面影响,像军队内相互牵制,弊病丛生,许多有才能的武将也没有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还有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等等。

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攻破开封,第二年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等宋朝皇室北归,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泱泱大国被欺凌的毫无招架之力,故被后人冠以“弱宋”的称号,想想这都是重文轻武埋下的祸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狄青,经济,军权,文化,宋太祖,赵匡胤,历史,宋朝,朝代,武将,观点评论,狄青,宋太祖,赵匡胤,宋朝,武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狄青,经济,军权,文化,宋太祖,赵匡胤,历史,宋朝,朝代,武将,观点评论,狄青,宋太祖,赵匡胤,宋朝,武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狄青,经济,军权,文化,宋太祖,赵匡胤,历史,宋朝,朝代,武将,观点评论,狄青,宋太祖,赵匡胤,宋朝,武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