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
。武则天14岁入宫,25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31岁成为大唐王朝新的皇后,这一路走来,既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更淋漓尽致展现出了她非同寻常的智慧与权谋。
武曌是李渊晋阳起兵的元勋、应国公武士彟的女儿,因貌美的名声,在贞观十一年(638年)十一月,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后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为“媚娘”,这一年武曌14岁。三年前,父亲武士彟去世,武家也已经败落。一个不谙世事的花季少女,没有娘家强大势力的支持,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嫁给大自己26岁的中年大叔,在母亲杨氏无助的啼哭声中,走进深不可测的后宫,开始前途未卜的生活。
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生活了十二年,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逝世,武曌的地位仍然是刚进宫时的五品才人,也没生下一男半女,足以说明武曌在宫中不受重视,不讨欢心。从来就是母凭子贵的后宫,武曌的命运和结局,只能是依照唐朝后宫惯例,在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沦落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相伴,在寂寞无奈中了却残生。
大唐皇后
准确预见黑暗即将来临,提前谋划通向光明的道路
在进宫前与家人分别时,面对母亲的悲痛欲绝,武曌平静的劝止母亲,
“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既是劝慰母亲,也是表明心志,她决不会甘心终身为尼的命运安排。
早在贞观一十七年(643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时,极其聪慧的武曌,提前洞察朝堂未来的局势,将自己未来的机会和希望,投向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太子身上。在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期间,借着太子李治进宫侍奉的机会,正值青春貌美年华的武曌,将自己的美貌、柔情和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少年太子眼前。九岁时就失去了母亲,长期缺乏母爱和温情的李治,在柔情万种的武曌面前,彻底沦陷了。一个二十多岁的成熟少妇,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年,在四目相对的瞬间,暗生情愫,彼此许下了海誓山盟。
李治与武曌的相恋相爱,完全是武曌的一手筹谋。太子李治,一个从小就胆小懦弱的少年郎,在一向威严强势的父皇眼前,与自己的“小妈”产生恋情,李治没有这个胆量。而比李治大四岁的少妇武曌,深谙宫廷生活,深处不利的境地,时刻为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忧心重重,李治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对武曌来说,眼前这位英俊的少年太子,正是自己心仪的白马王子,更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救命稻草,她只有放手一搏,不管不顾,只有使出浑身的本领,穷尽心智,捕获少年太子的心,牵系少年太子的情。
武则天
武曌与李治两人的关系,在唐太宗去世前,应该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不太可能做出出格的实际性动作。但,越是这种精神的恋情,越是摄人心魄、欲罢不能。
后来李世民去世,作为先皇的妃嫔,又没有生下儿女的武曌,被遣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这一年来的分离,对武曌来说是度日如年,不仅是对李治的思念,更是对前途叵测的担忧和无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从武曌《如意娘》这首诗作来看,短短四句写尽相思愁苦之感,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也可以看出她对李治的真爱真情。
登基后的李治,在唐太宗李世民逝世一周年的忌日,来到皇家寺院的感业寺进香。对于精明的武曌,得到消息后绝不会放过唯一的机会。她人为地制造了与李治的偶遇,两人时隔一年后重新相逢,
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以身相许,顷刻间涌上心头
,两人互诉衷肠,互道离愁别恨,武曌泪水涟涟,李治也心有戚戚,
“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
从沦为她人的棋子中,发现成为棋手的机会
陪同皇帝李治,一起来到感业寺进香的王皇后,以女人独有的敏锐,感觉出了这个在感业寺出家的先皇的女人,与自己的丈夫,曾经一定有过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作为女人,第一反应应该是生气和敌视,但同样冰雪聪明的王皇后,却对武曌微笑以待,并在心中暗暗决定,我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个妩媚的武氏接回宫去,成全她们间的这段恋情。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本该是她应有的心怀与胸襟。但,王皇后却有着另一番打算和私念。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氏,是著名的名门世族之后,貌美似玉,温婉贤淑,在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就遵照唐太宗李世民的父母之命,明媒正娶纳入皇家,之后跟随李治的身份变化,晋升为太子妃、皇后。
在李治的后宫,与王皇后争宠夺爱的,还有一个冤家对头萧淑妃。同样是名门大家之后的萧淑妃,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兰陵萧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兰陵萧氏与诗句中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再加上陈郡袁氏,并称:“王谢袁萧”,是南朝的“四大望族”。同样的出生高贵,同样的貌美贤良,萧淑妃还有另一项王皇后无法超越的优势,那就是她为李治生下了一个皇子和两公主,而王皇后却长期没有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治的情感天平,不自觉地倾向了萧淑妃,这让王皇后心里酸楚不堪。
在与萧淑妃的争斗中明显处下风的王皇后,暗中发誓,一定要夺回丈夫的宠爱,夺回后宫之主的尊严。当她在感业寺见到武氏的那一刻,她的心中有了主意:她要将武氏这个妩媚的女人,接回宫来,放在丈夫身边,来分散丈夫的注意力,转移丈夫在情敌萧淑妃身上的宠爱。等萧淑妃失宠后,再想办法将武氏弄走,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宠爱。一个女人,为情所困时,真是昏招频出。在皇后的一番暗中操作下,武曌如其所愿,顺利回到了李治的后宫,为李治和武曌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真如王皇后所料,完全转移到了武曌身上,确实实现了让皇帝李治冷落萧淑妃的目的。但是,实现将皇帝的宠爱重新回到王皇后自己身上的目标,却似乎遥遥无期。李治对武曌的宠爱与日俱增,几乎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经历了感业寺的凄冷岁月,重新回到宫中的武曌,绝不允许再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因此,武曌尽其所能抓住皇帝的心,对李治百依百顺,给予李治无限的柔情和甜蜜,让从小失去母爱且性格柔弱的李治,无法抗拒,彻底沦陷。武曌入宫后不久,生下皇子李弘,之后很快就被拜为二品昭仪,地位仅次与皇后二个等级。于是,后宫争宠的战斗,在王皇后与武昭仪之间展开。
武则天
优秀的棋手,就是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王皇后的优势非常明显,她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选定的儿媳,是李家明媒正娶的正妻,更是大唐母仪天下的皇后,占尽了礼制和道义的高地。同时,娘家太原王氏的影响力巨大,是用之不尽的政治资源;朝廷之上,舅舅柳奭是中书令,与皇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一帮托孤重臣,也遵循李世民的意愿,成为王皇后的坚定支持者。也正因为拥有这些天然的优势,出生高贵的王皇后,心高气傲,在与皇帝李治生活交往的过程中,不会也不愿刻意迎合顺从,自然也难讨李治的欢心。
武曌的劣势非常致命,她曾经是先帝李世民的女人,是李治的小妈。虽然娶自己的继母,在隋唐的皇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毕竟有违人伦和礼法,时时都是反对者口诛笔伐的靶子。同时,虽然父亲是大唐的功勋之臣,但武家不是名门望族,没有根基和实力,朝堂之上更没有得力大臣的支持。
这场争斗,在王皇后眼中,只是一场后宫争宠,但是对于武曌来说,是命运的抗争,是生死的较量,没有任何退路和妥协,败了就永无出头之日、死无葬身之地,她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武曌要做得,只有将自己卑微到泥土里,委曲求全,用自己母性无私的爱、成熟女人的情,去全身心关心、照顾自己的丈夫,
以他的快活为自己的快活,以他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与他息息相关,心心相印,成为他心灵的港湾和情感的寓所。
对于9岁就失去母亲,独自生活在人情冷漠深宫的李治,对心爱女人的柔情,对于母亲般的怜爱,无可抗拒,无法逃避。李治的情感天平,无疑倾向了武曌。但,对于根基深厚的皇后,要真正将她打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牢牢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王皇后与武昭仪的后宫战争,武昭仪一直牢牢地掌握着主动权,一直处于主动进攻的一方。
武昭仪的第一次出击,夯实群众基础。
已是二品昭仪的武曌,在宫中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同时又深得皇帝的宠爱,完全有资本扬眉吐气、安享富贵了。但对目标远大的武曌来说,还仅仅是人生的出场戏。她为了后宫之主皇后的宝座,为彻底击败自己的政治对手,极尽其聪明才智和谋略权术。对宫中的所有人,特别是不受王皇后待见的人,包括宫中其她妃嫔和女官、宦官,甚至做苦役的普通宫女和太监,她都放下身段,曲意奉承、殷勤结交,得到皇帝的日常赏赐,也全都分送给这些人,在宫中营造了良好的口碑和舆论,为与王皇后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武昭仪的第二次出击,趁其不备,痛下杀手。
武曌生下皇子李弘没多久,又为李治生下了一个公主。作为后宫之主的王皇后,其她的妃子为皇家开枝散叶,在名面上是一定要去看望慰问一番的。本来就没能生育儿女的王皇后,见到武曌出生不久的女人,一时动了真情,很是喜爱,抱着逗弄。精心计算了时间节点的武曌,等王皇后一离开,立即偷偷地溜了进来,在被子里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然后快速离开。之后再跟随皇帝一起来看望襁褓中的女儿,等李治掀开被子时,发现小公主已经死了。武曌当着李治的面,询问身边当值的宫女、太监,都说刚才只有王皇后来过。武曌放声痛哭,悲痛欲绝。皇帝李治对这件事一时也没有头绪和主张,但王皇后无法自我辩解清楚,李治只能怀疑是王皇后所为,再联想到她以前与萧淑妃争宠相斗时,在背后说萧淑妃的坏话和短处,从此对王皇后产生了厌恶之情。李治以前只是不喜欢、不亲近王皇后,这件事之后,他对王皇后彻底失去了信任和感情,渐渐地动了废黜皇后之位的念头。
武则天
武昭仪的第三次出击,乘胜追击,一招制敌。
彻底失宠失势的王皇后,相对于武曌来说,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想将其彻底打败,还需要最后一击。武曌很快就抓住了机会。已经处于败局的王皇后,为了挽回局面,与自己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在宫中行厌胜之术(巫术,也就是用布帛或木头做个人形,对着诅咒),诅咒武曌,希望用这样的办法来报复和击败武曌。由于武曌良好的群众基础,王皇后的罪行很快被告发而败露。也有史书认为,是武曌派心腹制造假现场,诬陷王皇后。
厌胜之术,历来就是宫中大忌,处理很严。王皇后的罪行暴露之后,唐高宗李治大怒,废黜王皇后母亲柳氏魏国夫人称号,禁止她进宫,免去其舅父柳奭中书令的职务。从此,王皇后彻底失败,废黜其皇后的尊位,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之后不久,武曌暗中指使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许敬宗上表李治,请求废除王氏,改立武曌为大唐新皇后。唐高宗李治,几番犹豫之后,于唐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下诏将王皇后与萧淑妃同时被废为庶人,囚禁宫中。几天之后的十一月一日,李治命令重臣李勣、于志宁手持玺印,进封昭仪为皇后,同时命令群臣及四方酋长,到肃义门隆重朝见新皇后。从此,经历5 年的蛰伏和争斗,31岁的武曌,正式走进大唐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心,走上属于她的宽广的政治舞台。
“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后人多以诡诈、阴险、狠毒来形容和评价武曌,但身处当时的境遇、为求自保的她,又有多少无奈和情非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