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后世对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南方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抵御了挟灭两国之威来袭的金国,有再造乾坤之功。
另一方面,他对敌国卑躬屈膝,没有太过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愿望,李清照还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他。基于后者,有人就认为赵构能够得个高宗的庙号,有些名不副实。
(一)、任意为之,不遵照谥法解
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君王去世以后,进入太庙而享受的供奉之号。他起源于崇尚祭祀的商朝,曾经也因为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而被放弃。
在很长的一段一时间里,只有那些功勋卓著的帝王才配获得庙号。到了三国时期,礼崩乐坏,很多小诸侯也都拥有了庙号。因此,它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
1. 与众不同的宋朝庙号
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同时也会遵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说法。不过进入唐宋以后,就没有那么考究了。
大部分君王,都有庙号,所以大都参照《谥法解》中来评定。不过宋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它不遵循此法,而是全凭继任君王和大臣们议定。
北宋的前两位皇帝庙号自然是太祖与太宗,这与汉唐没什么区别。接下来就是真仁英神哲徽钦而南宋则是高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等。
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较罕见的,诸如真、仁、光,还有以往谥法中未曾出现过的,就像神、哲、宁、理、端等等。
所以,后人才会觉得宋朝的庙号普遍都非常奇怪。而赵构虽然有些过错,但是对整个宋朝而言有不世之功,他的庙号十分常见,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显得不是特别出众。那么,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2. 庙号普通,并不意味着功绩磨灭
高宗这个庙号并不稀缺,比如唐高宗李治,还有清高宗乾隆。
用在此二人身上,显得有些德不配位。不过,毕竟是其继任君王评定的,也在总不能弄的太难看。高,在《谥法解》中意为"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所以,这个谥号并不是有意在贬低赵构,反而是在赞美他。也有人为赵构鸣不平,因为他毕竟是个中兴之主,在宋朝濒临灭亡之际,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认为重整山河的赵构应该和建立东汉的刘秀一样,至少也得获得个世祖的庙号。可他和刘秀有着很多的区别。
首先,刘秀是白手起家,虽然是汉朝宗室后裔,但早已经同汉平帝与汉哀帝等人出了五服,没有沾多少西汉光。
而高宗的父亲是徽宗,哥哥是钦宗,他是正儿八经的皇家子弟,能够重振大宋,这个名号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东汉是推翻了新朝以后建立的,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崭新的国家,只不过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延续了汉的这个叫法。
南宋则不一样,赵构没有推翻任何朝代,只是在南方召集大宋旧部,所以它可以说是继承得来。而且,赵构能得到高宗的庙号,也是经过孝宗和文武群臣们深思熟虑的结果。
(二)、争议不断,最终定"高"
宋朝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常见庙号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它是有意不与唐朝重复,就是不想和唐朝有着一样的境遇,所以只保留了太祖与太宗这两个既定的庙号。
其次,宋朝文官势力庞大,前任帝王的庙号必须由其评定,所以这些博闻强识之人,自然不愿意遵循守旧,一昧的引用谥法。
同时,庙号大量出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小国大都短命,宋朝不愿意自己诅咒自己,所以可以避免与当时的庙号有所重复。
1.选择众多,择不善者而弃之
宋高宗不同于其他君王,他的皇位不是钦宗禅让的,也不是徽宗指定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同时,他一生有很大的功绩,也做出了很多的错误决定。所以,自当是应该斟酌一番。当时的大臣们主要提出了这几个选择:世祖、圣宗、尧宗、艺宗、大宗、成宗、烈宗。
当时呼声最高的就是世祖,就像后来的爱新觉罗·福临因为是入关以后的第一任皇帝而得此庙号。
不过,当时的大臣们不像清朝那样愿意一昧的跪舔,他们觉得称祖有些溢美。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每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才能够称祖。
后来朱棣能够称祖,完全是因为嘉靖的大礼议之争,他本来的庙号就是太宗,关于他的史书也叫做《太宗实录》。
而清朝入关以后,不太遵循这些规矩。从清朝皇帝二三十个字的谥号中,就可以看出。还有,赵佶都只评了一个徽宗,若是父亲为宗。
而赵构为祖,那么难免有失昭穆之序,会引得天下人耻笑。因为庙号中带着一个祖字,第一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掉了。
2.相对中肯,择其善者而从之
南北两宋的文官地位都很高,所以他们不必为了讨好新君,刻意给上任君王美谥。就根据其生前的种种行为以及个人性格,看着来就可以了。
既然无法用祖,那么也得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圣宗,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平三藩,灭噶尔丹,收台湾的康熙皇帝,其庙号就是清圣祖。
赵构既然当不了祖,那么成为圣宗也还可以。"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很明显赵构在后者上做的并不好。
所以,圣宗还是不适合他。那么剩下的尧宗,为何不可以呢?这个尧,指的就是帝尧,意思是高宗的功绩可以比肩尧舜。
很显然,这非常不合适。当时开创盛世的仁宗,都不敢自比尧舜,高宗若是用了这个,难免会饱受诟病。所以,还是高比较适合他。
因为殷商的著名君王武丁,就是用的这个谥号。虽然有些溢美,但并不是特别的过分,世人还能接受。
(三)、君臣相投,大功告成
其实综合来看,高宗这个庙号之于赵构还算是比较中肯。他有再造乾坤之功,虽然不愿直面对抗金国,但是内政打理的也算井井有条,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兴之君。
如果没有他,想必宋朝就和后来的明朝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滥杀忠臣,那是他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
那么,高宗究竟是不是赵构最合适的庙号,既然不能用世祖以及圣宗和尧宗外为何不用其他的选择?
1. 其他皆不可,无须再争论
烈宗对赵构而言也是一个不可选择,"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不过这个字容易让人联想到英烈,而且历史上几乎也没有人用过。
所以,这并不是最佳选择。至于宋徽宗,倒是和大部分的宋朝君王的庙号一样,都很稀奇古怪,可是说起来不太好听。
他也不懂什么艺术,这个庙号还是更适合他那个以亡国为代价追求艺术品质的父亲赵佶。再者如大宗,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文学性,同时难免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
宋孝宗听闻这个以后,感觉大家就是在瞎胡闹。那么思来想去,还是礼官颜师鲁等人提出来的高宗最合适。
2. 有据可循,既有历史意义也符合人物特性
"本朝开基中兴,皆在商丘,国号大宋则今拟庙号独取乎商之高宗实为有证"。这句话的意思是,赵匡胤在商丘建立的宋朝。
而赵构称帝也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宋朝时名作南京应天府)。因此,宋朝和商丘有着冥冥之中注定的不解之缘。
而商丘曾经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首都。宋国王室乃殷商后裔,后来投降了周朝。商朝的第二十三位君王名叫武丁,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励精图治,开创了一番盛世。
而恰好,他的庙号也是高。要知道,武丁这个庙号,含金量要比后世的称高者,高的多。所以,拟定高宗为赵构的庙号就是在往武丁身上靠拢。
之前有个宋国在商丘,宋国又有个祖先叫武丁,而宋朝又和商丘有着很深厚的缘分。如此一来既有了可以寻觅的历史踪迹,又能够言简意赅的概括赵构的这不平凡的一生。
后人认为赵构配不上这个庙号,就是因为他"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
如果基于宋孝宗的立场,这个庙号很适合自己的养父。这个庙号并不普通,只是在其他君王庙号都很稀奇的宋朝,显得格外出众。
当然,赵构的这个庙号也没有完全参照谥法。还是和其他君王一样的。
结语:
宋朝庙号奇怪,因为统治者特意的不想和魏晋南北朝的那些小国重复,也有意的避开唐朝。而赵构的庙号为高,其实饱含着后人对他的赞美。
而且,也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性。没有采纳其他选择,是因为世祖有些溢美,而其他的根本不合适。
参考文献:
《宋史》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