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古代多少将领的崇高追求,他们可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君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换来的确是君王的冷眼相望。南宋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岳飞,带领着岳家军出生入死,在与金国的战斗中冲锋陷阵,可以说是抗金第一人,但是下场如何?在快要胜利之时被十二道金牌强行下诏回朝,这导致岳家军伤亡过半。回朝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削夺军权,锒铛入狱,最后处死。靖康耻,犹未雪。岳将军却早早的身死道消,究其原因是他没弄明白自己因该效忠的人是谁。
一 北宋已亡,赵构的心思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是在南方的氏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赵构的皇帝权力其实是地方的军阀所给予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拥有权力,这与带领兵马克敌制胜的开国皇帝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赵构在初期只是诸多军阀的一个排面罢了。所以赵构一直担心的就是自己这个正统的位置过于缥缈,还有一旦二圣回来难免会被其他军阀拥立,这样将会引起集团内部的矛盾,这是赵构难以接受的,所以他费尽心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北宋已经是过去式,而当今是南宋赵构的天下,要让自己有话语权,必先巩固军权。
二 中央收军
赵构登基后心中想着的事情其实就只有一件,那就是如何完成自己对徽宗、钦宗正统的继承,让南宋和北宋区分开,首先就是建立自己能够支配的中央军队,因为军权代表着话语权,只要自己能够建立起只听自己话的中央军队,就能够掌控南宋的命脉。
1.中央军队重建拱卫南宋
北宋随着蔡京等人的专权,导致了朝政一片混乱,卖官鬻爵、以权谋私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正阳的政治背景下,军队的建设不受到波折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徽宗时期兵权被童贯掌控了几乎二十年,军队的战斗力微弱的不堪一击,兵不习战是常态。“上下率敛;举放营债;聚集赌博;差使不均;防送过远;单身无火聚。”等六弊造就了北宋末期士兵根本没有战斗力。
北宋在连金伐辽之时,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配合金兵南下,北宋几乎派遣了所有的中央主力军,但是还没有辽国正面作战,中央军队已经损失过半,对于北宋的中央军队打击十分巨大,这是第一次打击。第二次,在金人南下之时,姚平仲冒险偷袭金人的营地,这一仗直接损失了数万陕西兵。第三次,在救援河北三镇之时,为了解救太原城的困局,在这场战役中动用了所有的兵力,最后导致陕西主力军彻底灭亡,随后在不停地在拆东补西和金人入侵的情况下,北宋的精锐也几乎消失殆尽了,这才会有靖康之难的发生。
赵构即位后,北宋留给他的家底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南宋几乎就是与北宋相独立的两个政权,金人掳走徽宗、钦宗后还顺带杀死、抓走了一大批北宋的官员,因此对于赵构来说,北宋对南宋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但是毕竟名义上摆在那里,而且赵构还是需要借助人心向宋的趋势,为自己树立正统的地位,但是北宋留下的根基又如此之弱,那么该怎么办呢?当然是重新建立自己能够掌控的中央军队,这样即使自己并非正统继承也没人敢质疑。
赵构在重建属于自己的中央军队是做了以下努力。首先,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赵构即位南京,完美的过度了大元帅府的八万士兵,然后由宰相为主,建立了御营使司,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都出于此。南宋高层利用这些人招纳叛亡,平定盗贼,在这个过程中岳飞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逐渐壮大,形成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三人为首的三大将军集团,掌握大量兵马,而岳飞则通过继承东京留守司遗产一跃成为几大主帅之一。
这些其实都是南宋初的无奈之举,放任武将壮大,最后在建炎末年形成韩、张、岳三大帅势力,脱离了赵构中央军队建立的初衷,但是也是无奈之举,赵构并不能依靠自己建立起中央军队。
面对三人的做大,赵构也越来越担心,开始准备蚕食四人的兵权。首先,他先通过笼络三人麾下的中下层将领,告诉他们中央军的好处,从内部分化。其次,高宗开始对阻力较小的下手,张俊成为首要目标,赵高时不时警告他要认清形势,站对队伍,站在中央一派才能保证子孙荣华富贵,否则自身难保,张俊本身就是亲中一派,当即表示绝无二心,答应臣服,就这样中央军首先获得张俊势力,其次对韩世忠威逼利诱,让秦桧诬陷韩世忠有二心,然后提拔韩世忠的部下,韩世忠面对中央和内部的压力最终上缴钱粮选择臣服。
于是,三大帅中只剩下岳飞,但是岳家军治军严谨,几乎只忠心于岳飞,再加上岳飞战功赫赫,想动岳飞几乎没有可能,但是面对着岳飞的一家独大,高宗也寝食难安,在面对自己彻底掌控天下兵权的最后一关,赵构终于对岳飞动了杀心。
中央军队的建立,其实是赵构为了搭建属于自己、属于南宋的班底,然而岳飞这种掌握军政大权,并且有效忠北宋前任倾向的将领,自然是赵构的心腹大患,一旦束缚不了岳飞,真的迎回二圣,那么岳飞是否会效忠钦宗?无论是否,赵构都没办法冒这个险。
除了收军权,他还重视正统的争夺。
2.为南宋正名
说了那么多,其实赵构最想做的事情无非是标榜自己正统继承人的身份,但是因为自己的皇帝身份来源于张邦昌,张邦昌是金国册立的皇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邦昌才是真正继承北宋道统的人,而张邦昌害怕自己没有办法正名,本身也不愿意去僭越,于是趁金国北撤后联合隆佑太后立了赵构为皇帝,所以赵构皇位其实是别人让给他的,再加上隆佑太后还是废后的身份,加深了赵构的自卑,他想要获得徽宗钦宗的即位认可,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赵构即位后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向金人和宋民证明自己名正言顺,而他最大的挑战就是金人,金国占据了中原,从合法性来说,金国才是继承宋朝的正统,所以赵构尤其重视金国对自己的看法,赵构替代了张邦昌后金人震怒立即发兵南下,本该是大战一触即发,赵构毕竟与金国有着灭国之仇,但是,赵构却多次派人议和,甚至愿意让秦桧替代自己向惊人下跪称臣,目的就是为了金人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可以说毫无骨气,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赵构为了南宋正统的名声算是豁出去了。
赵构为了自己的合法地位,还冤枉了同宗室的皇叔意图谋反,将其诛杀。还不支援在五马山苟延残喘的信王赵臻,最后导致其全军覆没死于金人之手,它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消灭北宋“余孽”。因此当他碰到岳飞这样死脑筋非要攻破金国迎回二圣的武将时,当然更想杀他了,因为一旦二圣迎回,天下正统尽归钦宗,等于将他拉下皇位,灭南宋而复立北宋,这是赵构无法接受的。这也可以从后面岳飞死后赵构只要求金国送回韦太后和徽宗的梓棺就能看出他有多害怕钦宗会回来夺取正统。
赵构无论是重建中央军也好,想办法获取正统的身份也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资本,增加自己建立的南宋是正统的资本,但是这诸多的努力都在岳飞这里遇到了困难,岳飞一心想一洗靖康之耻,迎回二圣,天下正统可不能有两个,岳飞此举在赵构的心中已然形成了背叛。
三 岳飞的错误
刚好,岳飞身上的种种都成为了赵构的眼中钉肉中刺,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在迎回二圣后形成强大的军事支撑,岳飞一门心思迎回二圣,又与赵构费尽心机要将二圣留在金国背道而驰,这在赵构看来,岳飞就是效忠于北宋。
1.岳家军起源
岳家军是宋朝战斗力最高的军队,其来源于分裂的东京留守司,宗泽是留守司最初的最高统领,其收取东京及其周边的流寇,各大势力,在当时号称百万之众,然而这些人本身就是仰慕宗泽的个人魅力和权威,并不服从宋廷和中央军制,宗泽离世后这些将士也就失去了依附的目标,再加上宗泽的继任者杜充无心抵抗金人南下,导致内部出现了大的争执,此时东京留守司就只剩下了岳飞一军,其他的人要么投靠岳飞,要么再次落草为寇,岳飞也通过与金国的周旋,慢慢的独立成军,成为南宋大将军,这些兵本身就对中央没有任何好感,慢慢的将崇拜转向了岳飞,岳家军自此出现,这些士兵几乎就像是岳飞的私兵,不听宋廷调遣,只听岳飞,有将无君让赵构十分忌惮岳飞。
岳家军的实力强悍和独立刚好与赵构意图建立统一的中央军制背道而驰,在三大帅中,岳家军的军纪最好,战斗力最强,如果岳飞叛乱,这只军队势必会势如破竹,岳飞黄袍加身是有机会的,这就让想要天下正统归心的赵构十分担忧,但是,岳家军并不像韩世忠和张俊的军队那样内部矛盾颇多,而是铁桶一块只忠心于岳飞,然而岳飞又不卑不亢一心抗金,什么都听不进去,完全不知道他是忠心北宋还是南宋,所以赵构出于自己权力的收拢考虑也欣然答应金国处死岳飞,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杀了岳飞就能换回徽宗的骨灰和韦太后,等于自己可以祭祀宗庙,就是天下正统,何乐而不为。
2.迎回二圣终害己
岳飞虽然是民族英雄,但是赵构需要的是效忠于自己的将领,而不是天天在自己伤口上撒盐,天天嚷嚷要迎回二圣的贼子。很明显,岳飞打的金国节节败退已经触碰到了赵构的底线。
“迎二圣,归京阙”,这是岳飞在南宋初年一直强调的事情,就如《满江红》所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样,岳将军心怀壮志,对于靖康之耻耿耿于怀,在封建社会中,君王被俘虏是莫大的耻辱,那么如何做才能洗刷民族之耻?答案是攻破金国,迎回二圣,这是岳飞的壮志,但是不是赵构的壮志,这还是赵构的逆鳞。赵构在每次快答应的时候都议和,首先是担忧将领走得太远容易生变,最重要的就是不想让前任回来,但是岳飞一直喊着迎二圣的口号,还打的金国节节败退,这就让赵构怀疑,这个岳飞到底是忠心我呢还是忠心北宋?
要知道,此时的北宋和南宋已经是两个朝代了,官员、士兵没有一样的,而且在赵构争夺正统的敏感时期,岳飞这样子行事,不正是摆明了坐实自己非正统的身份吗?这是赵构最忍无可忍的头等大事,二圣回京必将掀起钦宗、高宗何者为正统的轩然大波。相比起这样的代价,杀了岳飞又算得上什么呢?
再加上,金国答应赵构,只要杀了岳飞就能议和,并且承认赵构的合法地位,禁锢钦宗,你说赵构能不杀吗?
总结:
综上所述,赵构做了那么多努力,收军权也好,杀宗室也罢,向金国俯首称臣,都只不过是为了消除北宋的影响,来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但是,岳飞首先掌握了一支赵构难以支配的军队,还一心想要迎回二圣,这在赵构看来他就是想借二圣,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岳飞被杀是因为他没弄清楚,赵构其实很介意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