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还是奸臣?大宋名臣寇准曾是时代英雄,为何却落得凄惨败亡?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北方契丹族游牧政权辽国兴兵十万南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要地,寇准以一人之力怒斥求和派南迁之计,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稳定军心,使得宋辽两国僵持不下最终签订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寇准位高权重,成为大宋的英雄,民间百姓甚至认为若无寇准,宋朝必危,可是,为什么寇准最终却落得凄惨败亡的局面?
官场直男+心机boy的合体,捧皇帝,踩同僚
公元961年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名门望族的寇准自幼就有神童之名,十岁做诗,十五岁读《春秋》,十九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后更以刚直闻名朝堂。据说他曾奏事进谏,结果忠言逆耳惹怒宋太宗赵光义,在宋太宗离座后寇准竟急急起身,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说完。
此举在当时无异于藐视皇权,但宋太宗事后却对他十分欣赏,赞他有魏征之贤。自此,寇准简在帝心,平步青云,仅仅十年就进入政治权力中心,成为枢密副使,参与军国大事。
很多人根据寇准刚直进谏的事迹认为他是个耿直人,情商也不高,个人认为其实不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对官场同僚,性格刚直的寇准确实情商低,表现得恃才傲物,十分清高。在当时,官场极其看重同乡、同年这些人脉圈子,但寇准毫无乡党观念,从来不参与乡党聚会,更是对同年、上司并对自己有提拔和庇护之恩的宰相王旦多有非议,处处与其做对,揪王旦的黑历史、小辫子,黑他踩他,毫不留情。
而对皇帝,被传性格刚直的寇准其实有另一幅面孔,他非常清楚好面子自比唐太宗的宋太宗赵光义要名,要一个贤名,所以他当了一回魏征,各取所需,便如劝帝立储,亦是表明皇储择立全在帝心之间,恪守为臣本分。
心黑手狠道德缺损,厚黑学典范,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宋名臣寇准
而在另一件事情里更说明寇准是一个擅长官场厚黑学的人。
有一次寇准与同僚温仲舒外出,路遇疯子在二人马前下跪大喊万岁,在封建王朝中这种事可大可小。果然,寇准的政敌张逊听说此事立马大做文章,诽谤寇准脑有反骨,其心可诛,不料寇准十分机智,将温仲舒拉出来,言下之意这是张逊处心积虑针对他寇准一人的阴谋陷害,于是双方在朝堂上互相揭短,最终双双被贬。整件事情里,寇准通过骂架,成功将涉及谋反的政治事件下调成扰乱朝堂秩序的轻罪,一顿贬斥就解决了。
居功自傲,惨遭贬斥,为回权力场毫无底线
澶渊之盟后寇准因对社稷有功,声势名望一时无两,行为自然不再如以前那般小心翼翼,与皇帝奏对颇有自恃,居功自傲,处理军国大事也渐渐表现出大权独揽的倾向,其政敌王钦看准机会对宋真宗道尽了寇准在澶渊之盟事件中的赌徒心态和机会主义倾向。
所谓赌徒心态是指钱快输光了,赌徒就会把全部钱一次押上,正如那场澶渊之盟前的战争,宋真宗御驾亲征,赢了好说,输了的话不仅宋朝颓败,宋仁宗也将沦为俘虏丢尽宋朝颜面。这一席话就此将寇准在宋仁宗心中的地位一扫而空。
很快,寇准失宠,不再被宋仁宗所倚重,他糟糕的官场ton同僚关系立马坍塌,谣言诽谤蜂拥四起,说他拥兵自重,说他大权独揽,说他有谋反之心,宋真宗将他贬斥出京。值得一提的是,由奢入俭难,权利同样如此。尝到了权力生杀予夺掌握别人命运的寇准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为了重回权力中心,寇准主动上表请求宋真宗效仿古往今来大有作为的帝王封禅泰山,以表文治武功。
此举一下子击中了宋真宗好大喜功的内心,更令人意外的是,前半生刚直不阿的寇准为了营造盛世景象,在地方大闹蝗灾时蒙着良心上书说在其辖区内蝗虫有感皇帝精诚,都不与庄稼作对,纷纷“抱草而死”,甚至伪造天书制造祥瑞,邀功请赏,就此,寇准靠着谄媚得以升官,成为真宗朝盛世大骗局的背书者之一,也从陕州知州升任户部尚书。
可惜寇准终究失去了宋真宗的宠信,在官场上前后不一判若两人也被他人所不齿,与丁谓的争权更是一败涂地,之后再度被贬斥,最终被贬到雷州半岛死于这个流放地。
历史上对寇准这个名臣的评价往往只抓住他闪光的一面,却忽视了他后半生那不为人知的阴暗一面,只能说人性隐藏深,而历史隐藏得更深,要想了解真实的历史人物就少不得我们去抽丝剥茧,拨云见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