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十二月,宋辽两国签署“澶渊之盟”。此后,两国间不再有大的战事,和平状态保持了100多年。那么,
镇守边关的将领在和平状态下如何筹备北部边防呢?
这里举镇守雄州的大将李允则的事例予以说明。
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到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北宋政府选派大将李允则先后镇守北部边防重镇雄州和瀛洲。李允则在雄州主要做了两项与边防有关的工作。
图注:李允则画像
第一是修筑战备工事。
雄州城北原来有一座瓮城,李允则打算把这座瓮城与雄州大城合二为一。为了不引人注意,李允则故意放出风来,说要在城北建东岳祠,自己出黄金百两做供器。老百姓听说后争相捐助金银。过了这一段时间,李允则又放出风来,说有盗贼从北方来了,下令缉捕盗贼,并且把告示贴到了宋辽边界上。
利用这种紧张氛围,李允则开始下令修筑城池,名义上说是要保护东岳祠,很快就修好了一座大城,疏通了护城河,筑起了弯月型的堤防。
这样就把原来的瓮城纳入到雄州大城里面了。
瓮城结构图
雄州百姓原来大多用草来覆盖屋顶。李允则开始教百姓制造砖瓦,建造房屋。城墙全用砖砌,城下用沟堑环绕,沟堑旁边再种上榆树柳树等树木。雄州北边原有许多陷马坑,城上还有瞭望楼,可以看到十里远的地方。李允则说:“南北双方既已讲和,还要这些干什么?”就下令拆掉瞭望楼,填平陷马坑,腾出的空地作为驻守部队的菜园。“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李允则还下令整治街道
,把寺院迁移到城北的高地,在寺院中的佛塔上,可以瞭望三十里远。
雄州的重要战略位置
朝中有人对李允则的这些做法提出异议,认为这样做会引起辽国的疑虑。李允则上奏说:“初通好不即完治,他日如有倾颓,复安敢动?因此废守备,臣恐辽人不可测也。”宋真宗肯定了李允则的意见。
第二是对辽国开展间谍战。
有一次,一个百姓找李允则告状,说自己被辽国人打伤,那个辽国人跑了。
李允则给了受伤百姓二千钱,却不与辽国交涉。
一个月以后,幽州(今北京,当时是辽国的南京)派人来问有没有打伤宋朝百姓的事,李允则回答说没有此事。原来,这是辽国人来核验间谍刺探的情报是否准确。李允则的答复让辽国人以为间谍妄报,于是就杀了这个间谍。
还有一次,李允则审问抓到的辽军间谍。间谍供述说,是燕京大王派来的,并交出了他刺探到的有关宋军兵马粮草的情报。李允则说:“你得到的情报是错的”,并让人把真实情报写好给了对方。间谍请李允则加印密封。李允则照做,并赏间谍很多金子,让他回去了。几天后,那个间谍把李允则给的情报原封不动送回,还送上了辽军方面的情报。
李允则不仅善于利用契丹间谍,还亲自派雄州百姓张文质假扮僧人,到辽国刺探情报。张文质伪装得很好,甚至在辽国做了官。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张文质回到宋朝,被任命为三班奉职、潭州监当。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李允则因功升任客省使,知镇州,兼镇定钤辖。这是北宋中央政府对他镇守边关十四年的肯定。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卷一百〇五
《宋史·李允则传》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