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1549年3月,55岁的朱执指挥卢镗、柯乔攻入双屿岛,活捉海盗头目李光头、许栋等96人,一举荡平了荼毒东南沿海27年之久的倭乱。
然而,闽、浙人以海为生,地方豪族、富商、官吏人人通倭,户户走私,突然丧失重利,遂将矛头直指朱执。不久后,巡按福建御史陈九德、兵部侍郎詹荣上疏弹劾朱执。嘉靖昏庸,竟下旨罢免了朱执的官位,改派杜汝祯南下审问。
得知消息后,朱执羞愤不已,痛哭流涕道:
“我已贫困交加,又意气自负,决然不能对簿公堂。即使皇帝不想杀我,福建人、浙江人也不会放过我。我死,自决之,不需要他人。”
言罢,服毒自杀。朱执死后,卢镗、柯乔相继遭到屠戮,沿海倭风再起,出入东南如入无人之境。而在这一年,38岁的胡宗宪刚刚以雷霆手段扫平了宣府、大同数起兵乱,逸群之才,跃然于纸上。
那么,心怀救国救民思想的胡宗宪用了什么办法,才能在奸臣当道的嘉靖朝脱颖而出,从而坐镇浙江呢?他会如何对待倭寇祸患?而他又是否会重蹈朱执的覆辙呢?
倭寇的兴起
明朝初叶,朱元璋实施“海禁”政策,严令片板不许下海。当时,张士诚、方国珍的残余势力寄居海上,勾结日本武士,频繁骚扰山东沿海。朱元璋屡次遣使入日,要求怀良亲王取缔倭寇,却都遭到日本的拒绝。
数年后,朱元璋在沿海一带修建城池75座,驻兵10万,防备倭寇入侵。然而,朱元璋的防御策略并未能阻挡倭寇的野心。从山东到江苏、浙江,延伸到福建,倭寇的身影无处不在。
1392年,怀良势力衰弱,足利义满统合南北,终结了日本50余年的分裂。作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与依靠倭寇势力获取财帛的怀良不同,他渴望与明朝实现经贸往来。故而,在他执政日本时期,取缔海盗在日本的窝点,严厉打击倭寇。大明的海疆,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宁。
直到嘉靖继位第二年,倭寇之乱卷土重来。当时,日本室町幕府沦为大名手中的傀儡,大内义兴和细川晴元明争暗斗,抢夺与明朝的勘合贸易。而在宗设谦道的船只率先抵达浙江市舶司时,细川晴元麾下的副使宋素卿竟凭借朝中关系,贿赂太监赖恩,后来者居上。
宗设谦道武人出身,脾气暴躁,遇到不公之事,就难以控制自身的杀戮本性。因而,在宴会中,率领部下砍杀了鸾冈瑞佐。不仅如此,他还对宋素卿紧追不舍,从宁波到绍兴,无数明朝百姓死于宗设谦道的屠刀之下。
“争贡之役”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让年幼的嘉靖对日本产生了厌恶情绪。不久后,浙江市舶司遭到废除,海禁再起,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追求利益至上的葡萄牙商人、日本武士和地方豪族纷纷铤而走险,以双屿岛为中心,架构了一张秘密的走私贸易网。
走私的暴利不仅会滋生腐败,还会再次将倭寇推向历史的舞台。在嘉靖时期,投身私下贸易的浙江、福建大户比比皆是。他们利用财富、人脉关系,交结官吏,打通地方,成为倭寇在明朝的护身符。
1547年,进士出身的朱执走到了抗倭第一线。朱执为人清廉,刚正不阿,是嘉靖中期少有的良臣。自主政浙江后,朱执就以雷霆手段,打压官匪勾结,清剿倭寇和通倭的百姓,肃清海防。
两年后,朱执更是亲自指挥卢镗、柯乔攻入倭寇的老巢,活捉了许栋、李光头等头目,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乱。然而,功成之后,迎接朱执的却是富商巨贾的构陷、朝臣的嫉恨以及皇帝的猜忌。性情刚烈的朱执不甘受辱,以死明志。
朱执死后半年,东南各省倭风再起。他们从抢夺沿岸船只逐渐登陆劫掠,浙东、浙西成了倭寇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抢就抢。有时,他们还会组织一支七八十人的队伍深入饶州、徽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反观驻守东南海疆的明军,却畏倭如虎。在浙江,明军闻倭寇之名,皆望风而逃。在南京,守备将士战死近千人,却无法留下一具倭寇的尸首。更有甚者,溧水县丞赵珠臣得知一小撮倭寇即将抵达,当即弃城逃跑。
而在这一年,声名鹊起的胡宗宪也被嘉靖寄予厚望,以巡按监察御史的身份,进驻浙江。临行前,胡宗宪指天立誓,豪言道:
“此次任职,若不擒获汪直、徐海,平定东南倭患,永不回朝。”
胡宗宪平倭
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自幼家境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大多数读书人不同的是,胡宗宪喜好兵法谋略,又崇尚武力,精于骑射,是当地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26岁时,胡宗宪考中进士,跻身大明朝堂。在山东益都担任知县期间,胡宗宪组织百姓扑灭蝗灾,避免了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而在面对为害益都多年的盗匪时,胡宗宪又一改前任清剿的做派,大力招抚,不仅解决了当地匪患,还招抚了数千人充任义军。
可以说,步入仕途的胡宗宪精明干练,处事果断,极受百姓的信赖。然而,胡宗宪并非是明朝士大夫推崇的“清流”。他懂得变通,行事圆滑,没有道德约束。
当时,明朝上级官吏南下考察时,所过之处,各级县吏必盛情招待。对于耿直的官员来说,这是无妄的开支,虚耗民力。可胡宗宪却将超额的税粮用以支付来往开支,既满足了上司的需求,避免遭到报复,又不至于给百姓增加负担,两全其美。
1547年,胡宗宪丁忧归来,嘉靖当即派遣他巡按宣府、大同,在帝国北疆,胡宗宪兵不血刃的就平定了两起士兵哗变事件,赢得了嘉靖的信赖。而后他又前往湖广,参与平苗作战,立下大功。
胡宗宪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不仅让嘉靖大为欣喜,还吸引了权臣严嵩的目光。不久后,胡宗宪就以巡按御史的身份,驾临浙江。
然而,浙江一行,却成了胡宗宪人生的巨大转折点,也为他光彩夺目的一生,染上了污点。当时,江浙明军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绝非倭寇的对手。总督张经苦无良策,只好请命调遣“广西狼兵”入浙。不幸的是,在张经、李天宠的身边,还有嘉靖派来的“督军”赵文华。
赵文华能力低微,又奸诈狡猾,作为严嵩的义子,他在东南沿海几乎一手遮天,胡乱更改张经的部署。在遭到张经的严词斥责后,赵文华怀恨在心,竟不顾东南抗倭大局以及“广西狼兵”刚刚取得的王江泾大捷,肆意构陷张经。
对于张经的冤屈,身为监察御史的胡宗宪不仅未能秉公上奏,还曲意逢迎,跟随赵文华一道诋毁张经,连带着李天宠也成为了胡宗宪的笔下亡魂。纵然胡宗宪的行为是为了平定倭寇,建功立业,可踩踏着忠臣的尸骨走上巅峰,也是非常令人不齿的。
张经罢官处死后,在赵文华的推荐下,胡宗宪的升官速度有了显著提升。从兵部左侍郎到直浙总督,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胡宗宪就手握江南、江北以及浙江各地明军,权力之大,远超朱执、张经。
上任伊始,胡宗宪就制定了明确的平倭计划。对内,整治军纪,严明赏罚,重用戚继光、俞大猷等武将,加强沿海明军的战斗力。对外,则将矛头直指汪直、徐海,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汪直是明人,青年时就参加了双屿岛的海寇团体。朱执清剿双屿岛时,汪直侥幸逃脱到日本平户。在朱执死后,汪直招募了叶宗满、徐惟学等一群骨干,称雄海上。巅峰时期,汪直甚至拥兵近十万,自城“徽王”,是东南沿海倭寇的领头人物。
胡宗宪对汪直的评价很高。在他看来,汪直聪明、机警,重义气,是一方枭雄,很难被彻底击败。十数年来,因清剿不利,而身首异处的浙江大员,更是多如牛毛。因此,胡宗宪决定用计诱降汪直。
当时,汪直留在金华的母亲、妻子,都被关押在牢中,受尽折磨。胡宗宪力排众议,坚持释放二人,并派遣专人照顾她们,巧妙的收揽了人心。不久后,他又派遣蒋洲、陈可愿赶赴日本,将汪直家人的情况,详细说明。
汪直是个孝子,他虽对胡宗宪的“招安”之心仍有怀疑,却不免心动。在一来二去的沟通中,为了表达“归附”的诚意,汪直将徐海即将入侵东南沿海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因此,胡宗宪才能在徐海到来时做好万全准备,并暗中派遣罗文龙挑拨徐海和手下徐东、叶明的关系,让他们三人“狗咬狗”,成功地铲除了徐海的势力。
一年后,汪直亲率3000名全副武装的倭寇,登陆浙江岑港。胡宗宪深知,汪直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考察他的招抚态度。然而,尽管胡宗宪的姿态摆得很低,汪直却不为所动。作为一代谋将,胡宗宪效仿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计策,诱使汪直养子汪滶抄录了胡宗宪写给朝廷的赦免汪直的诏书,方才打消了汪直的疑虑。
不幸的是,与朱执一样,成功拿下倭寇的胡宗宪也遭到了朝中内外的猜忌。百姓认为他收受汪直数十万两金银,为海寇说情。朝中官吏弹劾他放纵汪直登陆抢掠,就连俞大猷,也对胡宗宪的招抚方案极为反感。
俗话说:“人言可畏”。极善自保的胡宗宪在诱降汪直后,当即追回了请求赦免汪直的奏疏,而是言辞激烈地将汪直描绘成东南沿海的罪魁祸首,并请旨诛杀。
狱中自尽
胡宗宪的背信弃义,直接诱发了驻扎岑港的海寇作乱。而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胡宗宪又利用职务之便,诬陷俞大猷纵兵逃窜,将他下狱处置。因此,胡宗宪可以称得上是平倭的首功之臣,但绝非是品格优秀的良臣。对于权力、地位的爱好,远胜于他对道德的追求。
更为明显的是,胡宗宪在赵文华死后,竟然通过献金的方式,讨好严嵩、严世蕃父子,一股脑地扎进了严党麾下。而对于喜好道术的嘉靖,胡宗宪也是倾尽全力,收罗白鹿、白龟等祥瑞之物,投其所好。
除此之外,胡宗宪对于财帛的喜爱,也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浙江数年,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挥霍无度,竟得到了“总督银山”的称谓。若非严嵩在朝为他保驾护航,胡宗宪早就死在了御史的弹劾下。
然而,随着嘉靖晚年严嵩的垮台,胡宗宪的末日也到来了。内阁首辅徐阶授意陆凤仪奏告胡宗宪贪污受贿、勾结严嵩等十余条罪名。就在胡宗宪罢官免职,赴京受死时,嘉靖却对他网开一面。对于嘉靖来说,胡宗宪是有大功的,贸然处死他,必然会遭致骂名,更会使大明走到无人可用的地步,是得不偿失的。
1565年,在家过了两年清闲日子的胡宗宪,又被嘉靖抓到了京师。当时,严世蕃、罗文龙伏法受诛,可在御史搜查罗文龙的住址时,却发现了胡宗宪写给严世蕃的“圣旨”。众所周知,在严嵩辉煌的十数年,严世蕃常常代替他草拟圣旨。胡宗宪的盲目大意,最终为自己埋下了危险。
当年十月,胡宗宪在狱中写下“辩诬疏”,却没有得到丝毫回应。就像对待严世蕃一样,嘉靖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功臣,彻底抛弃了。他回想昔日的所作所为,为了建功立业,不得不去讨好赵文华、严嵩,不禁万念俱灰。不久后,“蒙冤受屈”的胡宗宪自杀身亡,年仅54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宗宪逮捕入京时,嘉靖也没有放过他的妻子、女儿。众目睽睽之下,竟对二人施以杖刑,可以说是对胡宗宪最大的“羞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