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对金国的仇恨之深,使他们在报靖康之耻时手段极为残酷,他们联合蒙古大军,在数年战争中将金国的人口从722万骤减至仅剩10万。
金国屡次侵扰南宋,造成南宋朝廷与百姓无比痛恨,金兵曾攻入南宋京城,掳走大批宋人至北方,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
南宋虽然后来收复失地,但对金国的仇视已成硬伤,为了彻底报复金国,南宋朝廷决定联合蒙古,消灭这个心腹大患。
蒙古军队强大,一鼓作气便攻入金国腹地,金国难以招架,南宋的干将岳飞之子也加入战局,一同包夹金国。
在几年的战争中,金国境内城池陷落,人口死伤惨重,由722万骤减至仅10万,其残酷手段令人发指。
连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的尸体,也被拦腰分成两半,这彰显出南宋对金国的仇恨之深,手段之狠毒。
金国的覆灭,似乎令南宋痛快报仇,但南宋是否因此而真的安泰?蒙古大军一旦剿灭金国,其势力将如何?他们会否也对南宋产生威胁?
南宋在决定联蒙灭金时,是否已经深思这些后果?还是一心想着报仇,未料今后之祸?这些问题,都在金国覆灭后逐渐体现,也使南宋的命运起了微妙的变化。
南宋朝廷在报靖康之耻与联蒙灭金的选择上实属两难。
金国虽然屡次侵扰南宋,造成靖康之耻,但是作为南宋与蒙古之间的缓冲,也有其存在价值。
如果选择直接与金国对抗,虽能报仇雪耻,但南宋国力有限,难以完全消灭强敌,且还会招来蒙古的进攻,这就如同“唇亡齿寒”。
然而,如果选择联合蒙古除金,则必须借道蒙古大军进入南宋境内。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南宋对蒙古的防备心理也不亚于对金国,但在仇恨的驱使下,南宋最终选择联蒙。
这一选择,尽管在当时看来属于上策,但实为“匕先一着”。
南宋朝廷在这一决定中,并未深思,蒙古南侵之后果为益友亦或强敌。同时,朝廷内部的权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也未解决,这直接导致了南宋名将的力量难以完全发挥。
当蒙古大军顺利消灭金国后,南宋朝廷才警觉,蒙古此来难以驱逐,蒙古要求南宋割让土地,南宋不从,遂展开长达45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中,南宋虽然初期略占上风,但由于朝政问题,名将难以施展护国之志,最终只能固守,而蒙古则一鼓作气,逐渐逼近南宋国都。
1279年,8岁的南宋皇帝赵昺与大将陆秀夫在崖山跳海身亡,南宋灭亡。
这场灾难的发生,源于南宋朝廷在报仇与防御之间的选择,以及政治上无法有效运用人才,才导致南宋最后覆亡于蒙古之手。
南宋名将中的佼佼者,如岳飞、韩世忠、刘琦等,屡次大败金兵,但朝廷的无能腐败,使他们的努力大打折扣,如“隔山打牛”。
岳飞曾率兵击溃金将完颜宗望,收复襄阳等失地,但被奸相秦桧贬至临安,最后杀害。
韩世忠也曾多次败金,却被诬陷叛国,幸得刘光世相救,然而刘光世后来亦遭贬谪,韩世忠再无用武之地。
刘琦也是南宋抗金名将,曾于淝河之战大败完颜宗弼,但他为宗室之后,常引起桑榆的猜忌,屡遭打击,刘琦虽然因军功得封“铁骑将军”,但他的势力始终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当蒙古大军侵南宋时,这些名将本有机会成为抵抗之源泉,但刘光世已去世,刘琦亦在蒙古入侵前夕病逝,只剩下岳飞的两个儿子岳云和岳雪,却因为年少,难以独挑大局。
朝廷每每出了奇才,却又要令其力量无法充分发挥,这使得南宋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抵御外敌的合力,内斗不息,怨气满朝,阻碍南宋在面对强敌时发挥全部潜力。
这恰如隔山相望,牛死于山,却无人知晓,直至山倒牛出,南宋虽有众多才华,但终因朝政之弊,无人体察全局,把握机遇,才使国势日艰,最终无法幸免,这才是真正的“隔山打牛”。
名将之死,国之不幸,实因朝廷之病在先也,这最终使南宋虽有屡战屡胜金兵的辉煌战绩,却难逃覆灭的命运,令人扼腕惋惜。
南宋对金国的仇恨,让其在报复时毫不留情,将金国人口减至仅剩十万,连最后一位皇帝的尸首也被分裂,但这种报复最终无法挽回南宋的命运,败亡之因,实已埋下。
金国虽曾屡次侵扰南宋,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作为南宋与蒙古的缓冲,南宋将其彻底消灭,就如拔掉自己的“牙齿”,导致“唇亡齿寒”。
而南宋国力有限,又无法完全驱除蒙古,这已埋下败因。
且南宋朝廷内部的斗争激烈,使其无法有效运用人才,如秦桧贬岳飞等,这使南宋始终无法充分集中力量对外,等蒙古南侵,南宋已难以回天。
此外,南宋选将不优,蒙古军队实力强大,也是南宋败因之一。
如崖山海战,南宋舰队虽众,却不敌蒙古,即便有李纲等将领,也难以挽回,而蒙古大军一鼓作气,最终乘胜进军至临安,这已成定局。
所以,尽管南宋痛快报复金国,彰显其仇恨,但真正的败因,却并非金国,而是南宋自身的弊病。
朝廷内乱,人才难以发挥,选将不当,导致难以集中全力抵御强敌,而蒙古的强大,更是南宋无法抵挡的外患,这已埋下南宋灭亡的伏笔。
金国的覆灭,不过是南宋灭亡的序章,真正的败因,是南宋自身政治上的弊端与军事上的劣势。
这导致南宋虽报仇于金,却依然难逃被蒙古吞并的命运,其败亡已成定局,所谓“败因在先”,金国之彻底覆灭,不过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所以,南宋对金国的报复,狠毒毫无疑问,但这并未使南宋国运有所好转,金国的覆灭,不过暂时满足了南宋的仇恨,却没能扭转南宋日益危殆的命运。
南宋在决定联蒙灭金之时,并未深思联手强敌的后果,他们一心想着报仇,未料后来的灾祸。
等金国覆灭,蒙古势力于中原称雄,南宋既无金国做缓冲,也难以真正驱逐蒙古,这才悚然惊觉初衷之失。
但此时南宋的国势已日衰,蒙古兵力强盛,难以回天。
南宋虽然与蒙古较量45年,但最终仍因各方面劣势,于崖山之战失败,主帅跳海,国亡定局。
这才知联蒙虽能报仇,却是害己之举,金国覆灭,非是南宋国祚之转机,而是灭亡的序章。
最终,南宋报仇虽然手段残酷,但终究未能挽救国运,他们在仇恨的驱使下,未能正视强敌的真正意图,这才造成今日覆灭的命运。
金国的覆灭,不过加速了南宋覆灭的进程,真正的灾祸还在蒙古身上。
这也充分显示,政治上的短视,会给国家带来何等深重的后果,这是一个所有朝代都应该悉心体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