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玄武门警钟长鸣,朱高炽和朱高煦争斗不休,朱棣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玄武门警钟长鸣,朱高炽和朱高煦争斗不休,朱棣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第四个年头, 朱棣 被小舅子徐辉祖围困于浦子口,危在旦夕,朱高煦率援军奋力赶到,朱棣大喜过望,抚摸着朱高煦的背,意味深长的说,“世子多病,加油吧,少年!”

朱高煦听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精神为之一振,勇猛异常,一举击溃了徐辉祖。

这个情节不是旭哥杜撰的,《明通鉴》中有确切记载: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剧照

如果熟读史书的朋友,是不是觉得这个情节似曾相识呢?

没错,公元617年,李渊晋阳起兵,对李世民说,“这全是你的谋略,若日后得了天下,立你为太子。”

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资治通鉴》

后来的结果,人尽皆知,李渊束缚于封建礼法,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长期留守长安处理政事,李世民在外平定天下,身边聚集起了一股庞大的势力,李渊又不加于约束,任其势力膨胀,在两个儿子之间左右摇摆。

最终,在武德九年,酿成惨祸。为了帝位,兄弟相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杀害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李渊被迫退位,传位于李世民。这一事件,也为后来大唐王朝一百多年间屡屡上演的宫廷政变埋下了祸根。

唐大明宫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书就是为了不在同一条河里掉进去两回,难道朱棣没有读过这段历史吗?

非也,朱棣有自己的考虑:

一个是,世子 朱高炽 是个肥仔,有足疾,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他不喜欢这个儿子;老二朱高煦英武善战,作战勇猛,同样擅长军事的朱棣认为老二像自己,喜欢这个儿子。

更重要的原因是,非常时期,朱棣需要给儿子许诺点什么,激起朱高煦的忠诚和勇猛之气。

历史似乎又要沿着玄武门的悲剧演进,朱棣和侄子建文帝争天下的四年里,世子朱高炽留守大本营处理政事,老二朱高煦跟随父亲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威望很高,大有盖过朱高炽的势头。

朱高炽自然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是嫡长子,又早在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立为燕王世子,可以说,他是朱棣法理上的继承人。

此外,朱高炽虽身有残疾,但生性端重沉静,仁孝有爱,很有处理政事上的天分,加之在北平保卫战中,以一万人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兵马的围攻,可以说,也不是泛泛之辈。

朱高炽剧照

这种情势,就和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二子争位”的局面非常相似!

老大都以嫡长子身份获得未来皇位的继承权,也都擅长政事,并非碌碌无为之辈;老二都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威望和势力不逊色于老大。于是老大和老二身边都聚集了大批支持者,在朝堂上互相攻击、争权夺利。

这就好比一场球赛,双方打的火药味十足,怎样才能让比赛不失控,考验的就是裁判的智慧了。

朱棣显然吸取了李渊的教训!

夺得天下后,朱棣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呢?

是像自己一样雄才大略的开拓之君,还是一个守成之君?

当然是后者,天下大乱,经历一代雄主之后,一个性格沉稳、能与民休养生息、善于团结朝堂文武大臣的人才是上佳人选。这也是为什么太祖朱元璋选择朱标,而不选择更像自己的朱棣的原因,想必朱棣也深知这一点。

恰巧,朱高炽就是那个和朱标一样的上佳人选,而朱高煦虽打仗十分了得,但性格残暴,夺天下时,是杀敌的利剑,治天下时,就是害群之马,如果让他当上皇帝,说不定又是一个秦二世、隋炀帝。

有了这些基本的判断,朱棣不再犹豫,在永乐二年就早早的将朱高炽由世子升级为皇太子,同时将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并要朱高煦离开京城,前去就藩,气的朱高煦大骂,“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

离开京城,就意味着离开了权力中枢,就失去了争夺储位的机会,朱高煦死活不肯去,这一次,朱棣疼爱儿子,心一软就答应了。

永乐二年,仁宗立为太子,封高煦汉王,国云南。高煦曰:“我何罪!斥万里。”不肯行。从成祖巡北京,力请并其子归南京。成祖不得已,听之。—《明史》

朱棣剧照

可当朱高煦再一次表现出争夺储位的意向时,朱棣立即展现了雷霆手段!

留在京城后,朱高煦策划了一系列打击、构陷太子朱高炽的事件,致使太子亲信解缙冤死、黄淮入狱;1415年,朱棣觉察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将朱高煦改封到青州,催促他就藩,可朱高煦就是死活不动身。

1416年,朱棣返回京城,怒斥朱高煦,剥夺冠服,诛杀了他身边的亲信,将其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极力向朱棣求情,朱棣随将朱高煦徙封到乐安州,并命他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这一次,朱高煦不得不慢慢悠悠的启程了,从此也就失去了争夺储位的机会。

面对和李渊相同的处境,朱棣显然技高一筹,避免了玄武门的悲剧在大明王朝再次上演。

李泌剧照

其实,唐代还有一位皇帝,直接将大唐王朝可能的又一次“ 玄武门之变 ”直接扼杀在了摇篮里,他就是唐肃宗李亨。

马嵬驿和唐玄宗分道扬镳后,李亨北上,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此后开始谋划平叛的事宜,准备封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统领天下兵马平叛。

李倓是肃宗三子,有雄才大略,凶猛善战,得到军中将领的拥护,从“用人以才”的角度看,李倓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再合适不过了,但这个决定遭到了李泌的反对。

李泌直言,“建宁王确实有帅才,但广平王李俶毕竟是兄长,如果建宁王大功告成,将置广平王于何地?”

唐肃宗有些不解的说,“广平王是嫡长子,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还需要去担当元帅之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泌苦笑,看来只能挑明了说,“现在国事艰辛,大家的目光都焦距在元帅身上,假如建宁王立下大功,就是陛下不想立他为继承人,和他一起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能善罢甘休吗,太宗身上发生的事情不就近在眼前吗?”

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太上皇即其事也!—《资治通鉴》

唐肃宗一听到玄武门之变,想必心里咯噔一下,立即改封嫡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

有一句俗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没有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踪迹,以史为鉴,正是我们读史书的意义所在,明成祖朱棣和唐肃宗李亨正是熟读经史,以玄武门事件为教训,成功避免了祸起萧墙的宫廷争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李渊,世子,封高煦,老二,悲剧重演,天下,朱高煦,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李渊,朱高煦,唐肃宗,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李渊,世子,封高煦,老二,悲剧重演,天下,朱高煦,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李渊,朱高煦,唐肃宗,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李渊,世子,封高煦,老二,悲剧重演,天下,朱高煦,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李渊,朱高煦,唐肃宗,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