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是京兆杜氏,第一个在唐朝成为宰相的杜氏族人,因为第二个儿子杜荷参与李承乾谋反,导致杜如晦后代子孙在唐朝几乎被灭绝。
虽然杜如晦的后代子孙在唐朝不怎么样,但是家族里其它人可是枝繁叶茂,几乎贯穿整个唐朝,比如杜淹、杜楚客、杜行敏的后代,他们也成为了唐朝各自后代的始祖,不仅有京兆杜氏,还有杜正伦,以及濮阳杜氏都很有名。
京兆杜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今天小编主要讲杜如晦父辈以及直系后代子孙的事迹。其余人另讲。
京兆杜氏自汉朝就有民间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和京兆韦氏并称,杜甫在《赠韦七赞善》诗中就曾引用。
先把杜如晦的亲族理清,后面会用到,他亲族,祖父杜徽为
隋朝怀州长史、丰乡县侯,赠洛州刺史。父亲杜吒隋朝昌州长史,赠襄州刺史。叔父杜淹在唐朝做到了宰相。弟弟杜楚客,工部尚书,安固县令。
大家族难以避免的会内斗,杜如晦叔父害死了大哥,这事在旧唐书有记载:“
如晦弟楚客,少随叔父淹没于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睦,谮如晦兄于王行满,王世充杀之,并囚楚客,几至饿死,楚客竟无怨色。洛阳平,淹当死,楚客泣涕请如晦救之。如晦初不从,楚客曰:“叔已杀大兄,今兄又结恨弃叔,一门之内,相杀而尽,岂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请于太宗,淹遂蒙恩宥。楚客因隐于嵩山。
杜如晦和叔父有什么愁怨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愁怨,而是嫡庶有别造成的,因为杜如晦的奶奶死后,祖父又续娶了一位继室妻子,就是杜如晦叔父的亲生母亲,因为奶奶是太原郭氏出身,除了五姓七望外,太原郭氏也是接近于顶级世家的存在,所以杜淹很仇视嫡系杜如晦他们,所以在杜如晦大哥和弟弟杜楚客在洛阳时,杜淹就中伤诋毁杜如晦的大哥,被王世充杀了,而弟弟也被囚禁,差点被饿死。李世民在平定洛阳后,当时杜如晦已是李世民的人了,杜淹是要被处死的,杜如晦当然不愿意救他,杜楚客为杜淹求情,家族不要自相残杀,打算自刎,杜如晦这才向李世民求情,杜淹被赦免,杜楚客隐居嵩山,杀兄之仇,被弟弟求情而化解。后来杜淹和杜楚客都在唐朝做到了宰相。
杜如晦自幼就很聪慧,悟性也高,非常喜欢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在605年到618年期间,被隋朝征为预备官员,算是候补官职,这期间被吏部侍郎看重,杜如晦成为滏阳县尉,不过隋末这段时间,天下大乱,杜如晦就弃官归隐回到家里。
杜如晦和房玄龄早就认识,在李渊父子进入长安后,人才奇缺,房玄龄自然想到了杜如晦,就向李世民推荐,说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就这样杜如晦被李世民征召,进了秦王府法曹参军。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后,被李世民视为亲信。
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又是李世民文学馆学士,房玄龄善于谋划,可以想出很多办法,而杜如晦善于决断,这两人互相配合,为李世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房谋杜断”。
武德年间,李世民在平定洛阳后,威势威望越来越高,封无可封,李渊特别为李世民设置了“天策上将”头衔。
李建成作为太子,感受到李世民的强势,对于秦王府的文臣武将恨的牙根痒痒,收买也不行,就向李渊提出,要把他们调到外地任职,不仅是程咬金,杜如晦等人,而且还有很多军中的校尉,这些校尉都是李世民的人,都掌握着一定的兵士,而杜如晦也在此列。
这时候房玄龄劝李世民,以后会用到杜如晦的地方很多,希望李世民把杜如晦留在京师长安,这期间李建成和后宫妃子勾结,不仅对李唐宗室李神通下手,而且杜如晦还被尹德妃父亲的家仆殴打。
争斗越来越激烈,最后杜如晦和房玄龄,还是被驱逐出长安,不得回长安,不然杀全家,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曾经让长孙无忌联系放杜二人,他们不敢回来,后来又让尉迟恭去,假如不来就杀了他们,他们看见尉迟恭带着佩刀,就明白不去,肯定是死,于是化妆成道士跟随尉迟恭回到了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后,杜如晦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同年十月,李世民论功行赏,拜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但是根据杜如晦曾孙女墓志铭记载,其实杜如晦食邑才五百户,比秦琼程咬金的还少。
贞观二年,李世民命杜如晦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贞观三年,顶替长孙无忌吏部尚书职位,掌管官员的选拔,官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估计长孙无忌记恨杜如晦了,而且长孙无忌还让房玄龄压制了二十多年,后来长孙无忌以房遗爱为突破口,弄成了李治朝大案,牵连了很多人。
贞观四年,杜如晦得病不能上朝,李世民仍然给俸禄,还多次派名医为其治病。还把女儿嫁给了二子杜荷,可惜杜荷参与谋反,把家族弄得差点被灭族,也导致了杜如晦后代,在唐朝历史上名声不显。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罢朝三日,杜如晦转封莱国公。
贞观五年,李世民又想起了杜如晦,派人去杜如晦家里慰问,把杜荷封爵为郡公。后来凌烟阁杜如晦排第三。
咱们看看杜如晦的子孙后代,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
杜如晦有三个儿子,有记载只有长子杜构,次子杜荷;另外一个儿子可能是庶子,还有没有不得而知,第三个儿子,出土杜如晦曾孙女墓志铭,才为我们所知,以后杜如晦的后裔都是庶子,其它两个儿子后代无记载。
第一位:长子杜构
杜构作为杜如晦的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开国公爵位,官职慈州刺史,在父亲病重的时候,李世民看望时,杜构被李世民授予尚舍奉御,这可是直接进入了尚书省,起点非常高。新唐书记载杜构同时还是左千牛。
杜构的事迹不多,贞观五年,在登州和莱州剿匪时,被鱼嘴戳断了左腿筋,可能有点瘸。
杜构再有记载的时候,就是被弟弟杜荷牵连,官位爵位都被罢免,成了平民百姓,流放到岭南,死在了流放地。杜构妻儿史料不详。
第二位:次子杜荷
杜荷因为是功臣子弟,所以被李世民尚公主,很少有长子尚公主的,城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嫡女,长孙皇后所生,因此杜荷不仅有爵位,还有实职,被李世民赐予爵位襄阳郡公,官职尚乘奉御,能统领宿卫士兵,属于皇宫中的禁军,起点不低。
城阳公主在贞观时期,被李世民指给了杜如晦的次子杜荷为妻,这在当时算出降,不是尚公主,杜如晦的面子够大的,本来这桩婚事应该该是一场佳话,杜荷作为太子李承乾的心腹,未来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没准像他父亲一样从龙功臣。
杜家在杜如晦死后,还想恢复杜如晦在世时的荣光,那就得支持下一任皇帝,争取从龙功臣的地位,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杜家杜荷做的有点过了。
杜荷支持李承乾,杜楚客支持李泰,两位叔侄,就跟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一样,脚踏几只船,不管谁最后登上皇位,杜家都能得到富贵,而杜荷火力全开,大力支持李承乾,在东宫的地位就像当年秦王府时杜如晦一样。
贞观十七年,杜荷和李元昌、赵节、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其中李安俨是李建成的人,还和李建成是连襟,因为他们都是娶的郑氏女为妻。
杜荷劝李承乾篡位夺权,对于杜荷的做法新旧唐书都有记载,杜荷对李承乾说: “琅邪颜利仁善星数, 言天有变, 宜建大事 ,陛下当为太上皇。”和李世民当年一样,把李世民弄成太上皇,可惜李佑谋反案,牵扯到了纥干承基,他害怕之下,告发了太子谋反,李承乾谋反案,还没有发动,就因为纥干承基,而无疾而终。
杜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都因谋反罪被斩首,而杜荷在被斩首前,还非常傲慢不服气。妻子城阳改嫁薛瓘,杜荷夫妻二人,有没有子女,史书无记载。
杜家的做法,对于古代的大家族来说,都是正常的事情,脚踩两只船无可厚非,估计李世民就是生气,也不会痛下杀手,坏就坏在杜荷,对还在位的皇帝李世民起了杀心,李世民可不能忍受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时期的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也是把宝押在了李泰身上,他们两家都没有押对宝,他们可没有程咬金聪明,要是老实的做官,靠着杜如晦的余荫,也不会被李世民痛下杀手的!
第三位:杜爱同
杜如晦这个儿子,应该是庶子,因为在古代地位低,可能没有被牵连,做到了皇银青光禄大夫、银州都督、营州都督职位。这还是根据杜爱同孙女墓志铭知道的!
墓志记载:曾祖如晦,皇银青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右仆射、蔡国公,食实封五百户。祖爱同,皇银青光禄大夫、银州都督、营州都督。父从约,皇千牛、秦州都督府士曹参军事、右台监察侍御史。
杜如晦曾孙女墓志铭的出土,才为我们揭开了尘封的历史,原来杜如晦还有第三个儿子,虽然杜爱同有州郡都督之名,是没有实权的,都督前加上“使持节”,才可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事长官的权力。
杜如晦的孙子杜从约
他是杜爱同的儿子,官职皇千牛、秦州都督府士曹参军事、右台监察侍御史。士曹参军事掌管河津及营造桥梁、廨宇等事,这算起都督府的实职,七品官,后来做到了监察侍御史。
杜如晦的曾孙女
杜从约有没有儿子不知道,但是他的女儿联姻窦氏窦昇,他是李渊的发妻娘家人,是窦毅来孙,这个家族很有意思,他们家族从北周孝闵帝开始,窦毅晋封神武郡公,到了唐朝一直是爵位世袭,从来没有爵位降等级的事发生,窦昇是窦灵感的儿子,他们家族爵位世袭也很有意思,可以在不同的堂兄弟以及兄弟间袭爵,窦昇是在哥哥窦昱死后,继承神武郡开国公爵位。
杜如晦曾孙女是在开元廿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的,死于京兆盩厔县家中。
她的传承世系是:杜如晦—杜爱同—杜从约—杜氏。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往往很多名人的后代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其实真实的情况只是被埋在了地下,杜如晦曾孙女还被封为临颍郡君。这就是杜如晦后代子孙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到此为止。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