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作为帝王可以说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但是他的登基之路沾满了亲人的鲜血,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领幕僚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史称玄武门之变。到底是什么事情压折了李世民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置自己的亲兄弟于死地呢?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早已被内定为下一任皇帝的人选。除了有太子的身份,李建成还深受李渊器重,早早地就让他以处理内朝政务。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世民,李渊也应该也很器重,但培养方式略有不同,李世民则是早早地开始带兵征讨,南征北战。
李世民16岁奔赴雁门关营救被突厥围困的杨广,18岁随父造反,北灭刘武周稳定山西,西平薛举于浅水原; 24岁天下平定,虎牢之战一举歼灭两大强敌王世充和窦建德,为唐朝扫平了最后一大障碍,可谓是百战百胜,立下赫赫战功。在唐朝的版图奠定过程中李世民身居首功。
班师回朝后,李渊对这位给自己开疆拓土的儿子也毫不吝惜,先是封了一大串头衔,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等等。不久后,又下诏特许李世民自置官署,有了特权后,李世民召集了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天策府18学士。以及以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人为首的武将队伍,文武双全的官员配置,俨然形成了一个小朝廷。
此时李世民的声望与野心已经达到顶峰,李建成东宫集团内的谋士魏征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潜在的威胁。但是李建成却没有太在意,相较于李世民的如日中天,李建成似乎有着更大的资本。李建成是当朝太子,合理合法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辅政期间也展现出了应有的能力。他在朝内的人脉也是李世民不能比的,政治优势占据上风。而李建成的小伙伴们也非等闲之辈,魏征便是其中一员。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砝码便是四弟李元吉坚定地站在了自已这边。
此时比李建成更能看清危险的是李渊,强势的李世民让他感到非常不安,为了自己的王位,为了自己的太子,他开始出击了,但事情的走向却完全没有按照李渊的规划发展。旧唐书记载,事发一个月前,太白金星白天出现在正南方的午位,这是王权更替的前兆。随后李渊下令征讨突厥,封齐王李元吉为行军大元帅,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人调离秦府,听从李元吉调遣。这对李世民的天策府集团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同时也让李世民下定了弑兄逼父的决心。
玄武门之变前日,主管天文官员傅奕再次找到李渊密奏,太白金星连续在白天出现,天有异象秦王要反。李渊立刻下令召见李世民让他作出解释。李世民明白老爹到底想要干什么,便哭着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并反过来状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当时脑子愣是没转过弯来,居然让他们兄弟三人转天一早上堂对峙,这样李世民多出了一夜的时间,而这一夜足够让李建成与李元吉人头落地。
玄武门是初唐宫城太极宫的北门,是皇帝和大臣们入宫的必经之路。发动政变前,李世民就与玄武门左右屯营将军敬军弘与吕让衡变成了同一阵线的战友。根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本来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属于李建成一党,事发当日正是常何当班,所以李建成才放松警惕没有带亲兵前往。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常何曾随李世民打过仗,此时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路上心中盘算着如何在对峙的过程中占据上风,但从玄武门进宫后到临湖殿这一路上的气氛太过诡异,二人掉头想走,此时李世民出现了,李元吉感觉大事不妙,回身想用箭射李世民但由于太过紧张,导致弓都拉不开了。李世民在后面先是射死了李建成,在追赶上李元吉时双方坠马,李元吉起身想用弓勒死李世民,被赶来的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李建成部下得到消息后率精兵2000赶来攻打玄武门,可惜为时已晚。进不去城门的东宫军队势为太子报仇,准备攻打秦王府,此时尉迟敬德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城下的军队看到首级知道大势已去便各自散去了。取得胜利后,李世民命尉迟敬德披甲持械去保护皇上。李渊见到满身血腥的尉迟敬德后便知道两个儿子已没了性命,便下旨将军国大小事均交由秦王处置。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在当日下午被诛杀。
李渊作为开国之君自身肯定有一定实力,李建成处理朝政多年也有一个好皇帝的潜质,只是李世民太强了,强到他不当上皇帝老天都看不过去。李世民登基后任用贤能、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的国力达到顶峰,作为大唐的百姓会不会在意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