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带你了解宋真宗赵恒跌宕起伏的一生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带你了解宋真宗赵恒跌宕起伏的一生

(北宋宫殿一角)

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农历12月2日,东京开封府第传来数声来自婴儿的啼哭,这已经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了。

赵光义面对着这个孩子,他想了很多。

人终归不是神,生老病死亦是人之常情。他的孩子越多,他所要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正在慢慢地变老。

这个孩子换过许多的名字,为了保持文章内容的连贯性,我们在此统一将他称为赵恒。

年幼时候的赵恒,其实并不太受他的父亲赵光义的待见,但是赵恒的伯父,也就是当时的皇帝赵匡胤却十分喜爱他,认为他天资聪颖,长相英俊,于是就将他领进宫中来抚养。

《宋史》:“(赵恒)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爱之,育于宫中。”

开宝九年十月,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驾崩,他的兄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关于宋太宗的即位,其实还有过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宋太宗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和当时的宰相赵普与宋太祖赵匡胤三人聚在一起谈关于皇位的故事。

杜太后认为赵匡胤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无非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死后幼主柴宗训即位,主少国疑才给了赵匡胤机会,所以只有将皇帝的位子传给兄弟赵光义然后再传给其他的兄弟,国家才能运行长久。

最后,杜太后让赵普将她的遗命写成一份誓书,藏在金匮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

千百年后,我们已经难以找到这个故事的真相,从这个故事来看,按照杜太后的说法,皇位肯定是要传给另外兄弟几人中的一个。但是有一个人的出现,却使得这件事情发生了转机。

这个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大宋王朝元老级人物,宰相赵普。

(赵普 形象)

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

很多宋太祖时代的大事情,诸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统一战争等,赵普都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宋太宗时代,赵光义向赵普询问传位的事情,赵普明白他的意思,皇帝不想让兄弟来继承皇位。

于是赵普就向赵光义讲述了自古以来皇帝传位都是要传子的故事,宋太祖已经失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兄弟(赵光义),难道官家也要重蹈覆辙吗?

赵光义听完赵普的论述,心里十分高兴,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赵光义已经完全放弃了将皇位传给兄弟的想法,而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还在世,现在就是要想办法如何安置他们。

德昭的故事,在前一期讲宋太宗赵光义时已经说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

而德芳,却又在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忽然离开人世,年仅23岁。

威胁赵光义传位的两大隐患,就这么离奇地被消除了,剩下能对皇位构成威胁的,只有他的弟弟赵廷美了。

没错,赵廷美最终也因为受到赵光义的压迫悲愤自杀了。

(影视剧中的赵廷美)

走了,都走了,凡是能够威胁到皇位安危的人都走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接下来的路是一帆风顺的,反而是更加扑朔迷离。

很多读者可能会奇怪,本期文章的主人公不是赵恒吗?为什么要讲这些和赵恒不沾边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皇位,假设按照原来的路线走的话,根本不会落到赵恒的头上。

皇帝最喜欢的是长子元佐。

而赵恒既没有得到太宗足够的关爱,他的母亲也不是正宫皇后,况且他还是第三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怎么轮也轮不到赵恒。

但是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

长子元佐,因为太宗召集皇子喝酒没有邀请他,就一怒之下放火烧了宫院,被皇帝废为庶人;

次子元僖,因为宠爱侍妾张氏,而冷落李氏,张氏一时得意,就想要毒死李氏,但谁知,装有毒药的美酒竟然阴差阳错让元僖喝了下去,当场死亡。

无奈之下,赵光义只得册立赵恒为太子,赵恒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得到了太子储君的头衔。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3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

历史,来到了宋真宗时代。

赵恒即位之初,也的确做出了一些对宋朝发展有利的事情,如鼓励群臣纳谏、发展农业生产、约束皇亲国戚等等。

赵恒:“国家大事,足食为先。”

以致于在宋真宗初期,宋朝社会的发展一度出现了小康局面,史称“咸平之治”。

但很快,赵恒就要面临他即位之后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北方宋辽边境的战乱。

由于宋太宗年间在对外军事上的多次失败,宋军已经逐渐陷入被动,而辽军就借此不断袭扰边境,掠夺财物。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9月,辽朝萧太后与圣宗皇帝亲率重兵压境,宋朝边关一度告急。

面对如此情形,朝中大臣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

而宋真宗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懦弱的皇帝,他最初是一心想要听从主和派的建议,迁都南下。

危急时刻,是寇准一众人站了出来,将朝中主和派核心人物王钦若调离京城,加上各大臣的重重压力,宋真宗最后才勉强同意亲征。

因为皇帝是勉强同意的,所以还是迟迟不肯出发。这时候,寇准就展现出他超人的智慧了。

(寇准 形象)

前线战事告急,而寇准却将急报都压了下来,等攒得够多了一次性全部交上去给皇帝看的时候,赵恒顿时吓蒙了,连忙问寇准能有什么办法补救。

寇准说道:“只要皇帝御驾亲征,便能迅速化解危机!”

赵恒无奈,只能立即动身北上。

果然同寇准说的那样,当赵恒来到交战地点澶州城的时候,宋军将士马上士气大振,局面大有好转。

辽军方面害怕再打下去会吃不消,于是主动提出向宋议和。而宋真宗赵恒其实也早有议和的想法,双方经过几番交涉,最终签订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和约规定:辽军撤回,宋每年给辽输送绢20万匹、银10万两,宋辽为兄弟之国。

澶渊之盟,有它积极的一面:

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促进了宋辽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与民族融合;

但同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条件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朝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屈辱。

而且,自此之后,北宋的财政危机加剧,北宋人民的生活负担也大大加重。

《中国通史》:“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对外耻辱。”

但是这些,在宋真宗赵恒看来,似乎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认为澶渊之盟换来了宋辽双方的长久和平,而宋朝不过是损失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财物而已。

但是宋真宗的懦弱、畏惧、和对宋朝百姓带来的战争伤害,将会永远,被世人记住。

除此之外,因为先前王钦若被寇准从中央撤职,便怀恨在心,战后就一直跟在宋真宗后面挑拨离间,说寇准不顾皇帝安危来打仗。

不仅如此,王钦若还不断向皇帝说明签订澶渊之盟的耻辱性,以致于后来皇帝一气之下撤掉了寇准的宰相职务。

(影视剧中的王钦若)

宋真宗对王钦若说:“打仗不行,有什么办法能雪耻呢?”

王钦若回答很简单:“封禅。”

什么是封禅?

封禅就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禀报功德的大典。

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都去过泰山进行封禅。

(五岳之首·东岳泰山)

无一例外,他们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才有底气、有能力进行泰山封禅。

封禅的时候,宋真宗身着华丽的外衣礼服,面对着太祖太宗两位先帝的灵位,祭祀各路神灵。

可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相比于其他几位泰山封禅的帝王,宋真宗的一生可以说的功绩也只有即位之初的那几年日子,泰山封禅只能满足他内心所谓的江山,而不能给大宋帝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

澶渊之盟之后,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正是宋朝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大好时机,但是这个难得的机遇却被宋真宗用来进行所谓的祭祀。

今天拜这个,明天拜那个,

就连朝政都不管了,大臣们只能看着空荡荡的皇位发呆,渐渐地,宋朝的社会问题越攒越多,宋朝的人财物力也因为皇帝祭祀受到了严重影响。

可能这些钱财对皇帝来说无足挂齿,但是对于宋朝人民来说,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于身家性命才能换来这些财物,就这么浪费了……

人民也有生活的权利,他们不应该是统治阶级获得利益的工具!

文章要收尾了,我也想要再说点什么。

宋真宗的一生,充满意外,又富有传奇色彩。

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最初的“咸平之治”,再也见不到宋真宗励精图治的样子,只知道,他的一生,要结束了,而他所做的一切,功与过,将会在未来的历史中,一一体现。

《宋史》“真宗其初践位,必多作为,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2月20日,宋真宗赵恒驾崩于汴京宫延庆殿,享年55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弟,事情,宋真宗,赵匡胤,皇位,皇帝,赵光义,赵普,宋太宗,赵恒,观点评论,宋真宗,赵光义,赵普,赵恒,王钦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事情,宋真宗,赵匡胤,皇位,皇帝,赵光义,赵普,宋太宗,赵恒,观点评论,宋真宗,赵光义,赵普,赵恒,王钦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事情,宋真宗,赵匡胤,皇位,皇帝,赵光义,赵普,宋太宗,赵恒,观点评论,宋真宗,赵光义,赵普,赵恒,王钦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