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宦官仇士良为何软禁皇帝,屠杀皇子、大臣?他真的一手遮天?

唐朝宦官仇士良为何软禁皇帝,屠杀皇子、大臣?他真的一手遮天?

传言中,唐朝的宦官很凶悍,一不高兴就干掉皇帝,换个听话的乖宝宝耍着玩。其实这都是以讹传讹,有唐一朝被宦官弑杀的皇帝只有一个唐穆宗,还交代得含糊不清。

我个人认为,唐朝最牛气的太监当属仇士良,此人显贵二十余年,制造了无数骇人听闻的惨案。靠这些强力手段,他大权独揽,上,软禁皇帝,中,架空相权,下,屠杀半数朝臣,其凶悍程度,连赵高、魏忠贤都得跪拜。

仇士良无非就是一介家奴,他哪里来的这么大能量?凭什么能架空皇权?数量众多的文武百官为何连一个小小的太监都对付不了呢?

仇士良从曾祖开始世代宦官。您别以为我喝多了,“官宦”与“宦官”不分,宦官啥都能干,唯独不能生儿子,哪来“世代宦官”?

您说的是常态,某些特殊时期不一样,比如唐朝中后期,宦官有儿子很正常,他们有的是成年后才入宫,早就有了儿子。有点是收养义子,从法统上讲,人家也是有后的。

仇士良入宫时已经十六七岁了,史书记载他有五个儿子,其中除了长子,其余也都当了接班人。

看起来仇家人吃宦官这碗饭吃上瘾了,疼一时,幸福一世。

按我们现代人的标准划分,仇士良其实属于庶族阶级出身,也是个读书人,水平还不算低。因此仇士良入宫后充当了“掖庭局宫教博士”,承担宫人们的文化教育,包括经史和书法、艺术等项目。

所以,仇士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内廷教师”,当然,这个“人”仅是指宫女、太监等服务人员,以及部分嫔妃。

您可能奇怪,读书世家为何选择如此低贱的职业?科举入仕不香吗?

这就要涉及“未来预期”的估量问题,唐朝是个门荫为主,科举为辅的时代,庶族阶级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并且发达的机会不多。

相对而言,宦官集团层次较低,庶族阶级在那个群体里更容易脱颖而出,而且由于中唐以后宦官已经获得了与士族阶级同等的地位,从收益角度看,这条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也是如此,仇士良没有任何突出贡献,24岁就做到了内常侍、五坊使,34岁做到淮西宣慰使,39岁升任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赐上柱国。唐文宗即位后,仇士良又兼任知内史省事、飞龙使。

“知内史省事”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内总管”,类似于李莲英的角色。“飞龙使”是弼马温,负责全国的马匹生产和交易。

不久,唐文宗想除掉权宦王守澄,便剥夺了他的左神策军中尉之职,以仇士良代之。从这一刻起,仇士良既是大内总管,又是手握禁军大权的实力派宦官。

历史进入“仇士良”时代,就在他刚刚获得兵权的当年,震惊历史的“甘露之变”就爆发了。

▶甘露之变,连杀四位宰相,朝堂为之一空

“甘露之变”是李训特地为仇士良精心设计的陷阱,目的就是为了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岂料,由于操作不当,仇士良脱网了。

于是,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拉开帷幕,仇士良指挥神策军将朝中一千多大臣杀了六百多人。又在长安城内大肆搜捕,将李训、王涯、舒元舆、贾餗四位宰相及其家眷全都杀害,连女婴都没放过。

同时又株连相关文武大臣几十人,中书省等机构几乎被洗劫一空,连商人都在搜捕中遭了殃,长安城内一片白色恐怖。

▶软禁唐文宗,朝政大权北风压倒南风

“甘露之变”爆发后,仇士良得知唐文宗也参与其中了,愤怒的他令翰林学士崔慎由起草诏书,准备废了唐文宗。

崔慎由大惊失色,表示为了崔氏家族,宁可被杀也绝不会干这种事。仇士良才不得不罢手,但依然没忘记教训唐文宗几句:“今天如果不是崔学士,你就没资格坐在这里了。”

从那以后,唐文宗就成了仇士良手上的“金丝鸟”。连皇帝都成了橡皮图章,南衙的宰相班子就更是摆设了,朝政大权全都落入仇士良的手中。

有一次,唐文宗对大臣哀叹:朕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人家是被强蕃所制,我却被一个家奴玩弄。

▶刺杀宰相,满朝惊骇,朝廷再次虚空

当然,也会有硬骨头的大臣,宰相李石就是其中之一。他多次跟仇士良开杠,要求他尊重皇帝的合法权益(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惹得仇士良如坐针毡。

在做了数次退让后,李石得寸进尺,仇士良终于被惹毛了。某一天,李石在上班途中突遭冷箭袭击,意识到大事不妙的他立刻调转马头往家里狂奔。

岂料,家门口又突然冲出杀手,迎着李石就砍。李石的马受到惊吓,猛地向前蹿,杀手来不及调整,一刀砍断了马尾。受伤的马撒腿狂奔,将杀手远远扔在身后,李石意外捡了一条命。

这件事再次震动长安,满朝大臣都很清楚,幕后凶手一定是仇士良。惊恐之下,大臣们都吓得不敢出门,好长一段时间,数百人的朝会只有不到十人参加。

▶私立皇帝、连杀二皇子、一皇妃,气焰熏天

开成五年,唐文宗病危,宰相李珏建议让太子李成美监国。仇士良却突然插话:“李成美年幼,怎么能担当大任,请改立颍王李炎。”

然后,他径自起草诏书,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易储,而大臣们竟然束手无策,唐文宗躺在那里一言不发。

李炎就是后来的唐武宗,唐文宗的弟弟。

唐武宗刚刚即位,仇士良又大开杀戒,他将曾经参与皇储之争的安王李溶(唐文宗之弟)、太子李成美、贵妃杨氏全部诛杀。

看看他干过的事,您还觉得魏忠贤很牛吗?他连给仇士良提携的资格都不够。

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历史,宦官其实是个最低贱的群体,仇士良哪来的能量,可以做到一手遮天呢?我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宦官架空皇权之说有夸大之嫌

以上的故事虽然出于正史,但很显然,这些记载有夸大的成分。

历史是士族阶级写的,宦官历来就被他们看不起,因此这个群体长期以来就处于被他们丑化的状态。

本质上,宦官只是皇权的附庸,即便他们在某个阶段可以欺盗皇权,甚至弑杀皇帝,但总的来说他永远不可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我们说一个简单的事实,后来唐武宗一句话就解除了仇士良的权力。按理来说,唐武宗应该就是个傀儡,应该受制于仇士良才对,怎么就乖乖交权了呢?

宦官哪有什么权?他的权都来自于皇帝,有两大大原因,让宦官集团永远都脱离不了对皇权的依附。

其一,宦官不是一个整体,仇士良做不到一呼百应。

宦官跟外朝的文武官员们一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很厉害。比如仇士良的发达,就源于他扳倒了王守澄。

您可能会问,仇士良手握兵权,可以用武力胁迫皇帝。扯淡!做不到,至少不能完全做到。

中央禁军有神武军、龙武军、金吾卫和神策军,每军又分左右二军,前三者者叫“禁军六军”,主要负责皇宫内院的安保,左右神策军主要负责皇宫外围的警卫,以及对外征战。

仇士良的左神策军只是八支军队中之一,想控制皇帝纯属做梦,况且部队的调动还需要两位枢密使共同签署。

除非仇士良能通吃左右神策军,以及两位枢密使。皇帝不傻,绝不可能让他们一条裤子。

其二,宦官集团是庶族阶级,掌握不了上层资源,很孤单。

权力本质上绝不是个别人的博弈,而是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仇士良有资源吗?他唯一的资源就是皇帝的信任,不像那些豪族势力,身后站着一大群家族的牛人。

没有拥趸,仇士良很孤单。

“甘露之变”仇士良之所以能打败李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训试图将宦官们一网打尽,这就等于帮仇士良缔结了一个紧密的宦官联盟,这不是仇士良的胜利,而是李训的自我摧毁。

所以,我个人认为,所谓仇士良一手遮天太夸张,他确实拥有很大的权力,在复杂的斗争中,有时候还能做到对文官集团的碾压,但绝不可能脱离皇权。

✔仇士良与皇权的关系是相互支撑

我个人认为,仇士良囚禁唐文宗不可信,虽然他们有矛盾,但他们有共同的利益。

事实上,“甘露之变”后,朝政决策几乎看不到仇士良的影子,不存在仇士良独断朝政的现象。如果唐文宗愿意,六军可以很轻松地解除掉仇士良的兵权。

其实我们要理解宦官集团存在的意义,它其实就是皇权刻意培养起来的忠实信徒,用来对付外朝势力的工具。

回顾唐朝的历史,唐代宗、唐德宗、唐宪宗都曾经废掉过宦官的权力,最后又都无一例外地再次启用宦官。

理由很简单,外朝的文官跟皇帝不一条心,武官又不受皇帝信任,皇帝更愿意将权力分配给宦官。

“甘露之变”中有一个细节,当李训和仇士良两派混战的时候,唐文宗不顾李训的苦苦相求,居然跟仇士良走了。那时候神策军还没到位,李训和金吾卫明显占有,干嘛要跟仇士良走呢?

理由只有一个,唐文宗更相信仇士良。所以,我认为唐文宗自比汉献帝的情节不可信。

✔仇士良专权源自皇权的支持和士族集团的内耗

我这么说不是为了替仇士良洗白,事实上,仇士良确实干了很多坏事,但我们不能将这些事件以道德标准简单化处理。

如果说仇士良有专权的现象,只有两个原因导致。

其一,唐文宗故意纵容。这一点无需赘言,这是所有皇帝启用宦官的共同原因。

其二,士族集团内耗。

唐文宗时期“牛李党争”进入白热化,朝政几乎瘫痪。当时的宰相,李珏、杨嗣复属于“牛党”,郑覃、陈夷行、李石属于“李党”,他们数次当着唐文宗的面争吵、相互攻击、闹辞职,气得唐文宗说:党争比藩镇更难治。

那个时期士族集团的道德水准滑坡现象也很严重,连续出现科举舞弊。此外,还有朝中大臣与藩镇勾结的情形发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派谁也不服谁,那就只能看着仇士良做事,他们反而没意见。

事实上,如果仇士良只想着自己专权,他没必要立已经成年唐武宗,而是应该支持李成美这样的少年郎。

总之,我们对仇士良的评价不能脸谱化,这很容易遮蔽双眼,让我们失去了对历史的深刻研讨和反思的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宰相,阶级,唐朝,皇帝,仇士良,宦官,李石,儿子,唐文宗,屠杀,故事传记,李训,仇士良,宦官,李石,唐文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宰相,阶级,唐朝,皇帝,仇士良,宦官,李石,儿子,唐文宗,屠杀,故事传记,李训,仇士良,宦官,李石,唐文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宰相,阶级,唐朝,皇帝,仇士良,宦官,李石,儿子,唐文宗,屠杀,故事传记,李训,仇士良,宦官,李石,唐文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