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范:唐玄宗的弟弟,杜甫笔下的岐王,一生传奇让人难以置信

李范:唐玄宗的弟弟,杜甫笔下的岐王,一生传奇让人难以置信

杜甫曾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叫做‘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句诗出自《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说,当年诗人曾和李龟年,多次在岐王和李龟年的家中相遇,感慨当年的美好时光。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杜甫为什么会单独用这两个地方,来放在诗里举例呢?

实际上,杜甫之所以会挑选这两个地方,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另有深意。因为在唐朝开元年间,岐王和崔九这两人,身份地位都比较特殊。这其中的崔九,指的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而岐王,则是指唐玄宗的亲弟弟,岐王李范。

在唐玄宗时期,这位岐王,那可不是一般的权贵能比拟的。要想理解这位岐王,当时到底有多大权势,我们还得从李家当年的一些家事说起。

岐王李范,原名叫李隆范,后来因为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而改名李范,他出生于公元686年,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个儿子,前面还有三个哥哥,李成器、李成义和李隆基。

李隆范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李旦,当时正好在位。但是这个皇帝,和其他皇帝不太一样。

公元683年,李旦的父亲,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治的前两个儿子李忠、李孝早早去世,三儿子李显登基,史称唐中宗。

李显上位之后,急于培植自己的势力,独掌大权。这严重影响了武则天与首辅宰相裴炎的利益。李显继位55天后,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把他迁到均州、房州等地,过了14年的囚徒生活。

然后,武则天改立李治的四儿子,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可是李旦登基之后,形同虚设,完全由武则天说了算。

李旦如同是一个傀儡,没有任何实权,而且连自由都彻底失去了。李旦登基之后,直接被武则天软禁在宫里,并且严禁李旦一家和外人接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范出生了。

李隆范在李旦的所有儿子里排行老四。

在李旦登基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李成器、庶次子李成义。李旦当上皇帝之后,又和一个窦姓妃子生了老三,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接下来才生出了老四李隆范。在之后又有了老五和老六,不过老六早夭了,所以李旦家只有5个儿子,这5个儿子在朝廷里演出了很多故事。

李隆范出生时,李旦一家一直被软禁在深宫之中。

李隆范六岁的时候,已经掌握所有大权的武则天,直接废黜了李旦,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至于李旦,则是被她封为“皇嗣”(相当于太子一职。皇帝当了,反过去当太子,这也真是奇葩啊)。

李旦在“皇嗣”这个位置上,武则天依然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依然将李旦一家软禁。

直到又过了八年之后,武则天已经70多岁的高龄,打算把皇权还给李家,在李显和李旦之间确定太子人选。这个问题很棘手,在关键时刻,李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史载:“皇嗣称疾不朝,固请让位于庐陵。”态度十分坚决。

于是,武则天将庐陵王李显从房陵接回来,立为太子,降皇嗣李旦为相王,解决了这一问题。

直到这时,李旦被降为相王,失去了太子之位,远离了朝堂斗争的核心,一家人才终于重获自由。

因为之前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旦一家一直被软禁,过着特殊的生活。所以,李旦的五个儿子,彼此之间感情也是极好的。在被软禁的日子里,李隆范对音律越来越感兴趣,后来更是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爱好。

此后的几年里,李旦一家暂时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核心,日子稍微过的安稳了一些。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太子李显联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政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恢复了李氏唐朝。这场政变,后世称为神龙政变。

这时候,李显要封李旦为“皇太弟”,也就是将来接替皇位的人,不过,李旦再一次推辞。

神龙政变发生的时候,李隆范刚好年满二十岁。随着李显复位,李旦一家彻底重获自由,李旦的几个儿子,也得以正常入仕做官。

在之后的几年当中,李隆范虽然有了官职,但一直不愿参与权力斗争,所以日子过得相对悠闲。不过,老三李隆基却野心勃勃,在这几年当中,结交了不少好友,联络了许多势力,为后来的那场政变,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这几年当中,李旦一家虽然过得稍微舒服了一些,但朝堂上的斗争,却依然没有停止。

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立其妻韦氏为皇后,并追赠皇后父韦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中宗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左拾遗贾虚己的批评,却没有引起中宗的重视。

韦后想效仿武则天干预朝政,中宗每坐朝,其必施帷幔坐于殿上,引起了朝臣的极大不满。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韦后大肆揽权,在朝堂上清除异己。最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早点实现执政野心,竟在食物中下毒。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暴毙,享年54岁。

韦皇后立李显年幼的儿子李重茂为傀儡皇帝,自己独掌大权。

李唐宗室绝对不允许再出现武后第二。于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已经准备数年的李隆基,却突然站了出来,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入宫诛杀了韦氏,再次拥立李旦为皇帝。

政变之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又扶李旦复位。李旦登基后,将太平公主食邑加至万户,同时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至于老四李范,则是再次成了亲王。

后来,李隆范又被封为岐王,兼任左羽林大将军,负责帮李旦守卫宫城。这也就是岐王这个封号的由来。

在这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就渐渐多了起来,最开始,太平公主并没有看出李隆基是个野心勃勃之人,所以并不曾提防李隆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常常政见不一,太平公主越来越发现李隆基难以控制,这和她想保有权势的初衷是相悖的;李隆基不愿意让女人来干政,更不愿意皇权受到威胁。两人开始成为敌对一方。所以接下来,一场姑侄二人之间的斗法,由此开始。

此时的太平公主也发现了李隆基难缠,绝不是易于之辈。所以她就积极鼓动李旦换太子,理由是李隆基既不是皇帝的长子,更不是嫡子,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太子啊。

不得不说,庶子身份是李隆基无法改变的硬伤。

那个年代,嫡长子永远是太子的第一候选人,李世民虽然破坏了规矩,可骨子里还是很尊重规矩的,面对太平公主的挑衅,李隆基坐卧不安,毫无对策。

并且,太平公主希望改立李旦的其他几个儿子为太子。但是,当太平公主开始接近几名皇子,表现出想要拥立他们上位的时候,李隆基的四个兄弟,无一例外,全部坚决表示拒绝!而且,兄弟四人还坚决站到了李隆基身后,帮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权!

或许是因为当年被软禁的时候,兄弟几人的感情实在是太好。而且,被软禁的岁月当中,兄弟几人也见惯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不愿在为了权力而牺牲。

总之,面对姑姑太平公主的示好,兄弟几人没一个妥协,反倒是坚定站到了李隆基的身边。这其中,李隆范更是最为坚定的一个。

712年,李旦实在不愿意夹在两人之间左右为难,于是自动做了太上皇帝,让李隆基来做皇帝。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太平公主依然不肯善罢甘休,反倒是打算再次发动政变,废掉李隆基。

不过,就在太平公主即将发动政变之前,李隆基却抢先下手。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李隆基和龙武将军王毛仲、高力士等亲信十多人,带领卫兵三百多人,出武德殿,进入太极殿左边的虔化门,派人召来了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直接将二人斩杀,迅速稳住了北门禁军。然后,玄宗又派人捉拿宰相萧至忠、岑羲等人,皆斩之。

而太平公主听到风声之后,逃入了山寺中,不过,三天之后,她又回来了。玄宗毫不留情,赐死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其他党羽也悉数被杀。而这场政变,在历史上则是称之为‘先天政变’。

先天政变当中,李隆范可以说是立下了大功。因为当时他正担任左羽林大将军,羽林军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直接控制的。在先天政变当中,李隆范一直冲在第一线,带领羽林军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这才保证自己的哥哥李隆基,彻底坐稳了皇位。而在这场先天政变当中,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各自都有很大贡献,相当于是兄弟五人,联手发动政变。

更为难得的是,先天政变之后,随着李隆基坐稳了皇位,其他兄弟四人,没有任何一人贪恋权位。除了必要的王位和一些必须授予的官职之外,兄弟几人几乎都懒得再参与朝政,各自回家过起了逍遥日子。

对于这样的几位兄弟,李隆基也是极为够意思,除了权力和皇位之外,所有的一切,只要李隆基能够给的,绝不吝啬。

至于李隆范,日子同样也是过得极为逍遥。当他的兄长李隆基成为皇帝之后,他就按照惯例去掉了名字⾥神圣的“隆”字。而李范一生不喜权力,不恋高位,不参与朝堂斗争,唯独对音乐、诗歌等领域,极为感兴趣。

他是一位文艺青年,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好学工书,爱儒士,聚书、画,皆世所珍。

李隆范不是⼀味奢靡纵欲,⽽是追求富有⽂艺格调的⽣活,⼏乎⼀⽣都在努⼒亲近⽂艺⼯作者。在居所的装潢上,他也极⼒和⾃然环境相贴近,显得⽂艺、雅致⽽又富有情趣。有诗歌记载说,他的⼀处居所“隔窗云雾⽣⾐上,卷幔⼭泉⼊镜中”,环境优雅,⾮常适合召开⽂艺座谈会。

由于他能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又对⽂艺⼯作者有“⽆贵贱为尽礼” 的态度,因此他的府上成为诗⼈名流的集聚地。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都频繁出⼊他的沙龙。⼤诗⼈杜甫、王维及⾳乐家李⻳年都是他府上的常客。

有一次,李范邀请李龟年来家里举办一个party,客人到达之后,家伎们开始演奏音乐,乐声刚起,李龟年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乐的歧王李范在一旁点头称是。

音乐结束后,歧王为了表示对李龟年的敬重,特地赠以“破红绡、蟾酥纱”这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李龟年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他放下这些东西,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人的帷幕,把擅长弹奏秦音的乐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过来,尽情地拨弄起来,像这种越礼行为,岐王李范也不怪罪他,可见歧王向来对音乐家是十分尊重的。

当然,李范除了文艺青年的一面,同时也是一位2B青年。

岐王府上每年冬天时从不烧火炉,手冷的时候李范也不去烤火,而是叫来年轻美貌的家姬,把手伸进她们的怀里贴身取暖,而且还起了一个特别文雅的名字,美其名曰“香肌暖手”。难道改个名字就能改变这种流氓的行为了,就像理发店改成“美容院”还是理发,按摩店改成“理疗中心”仍旧是按摩。其实这种耍流氓的行为不仅仅是李范独家发明,当时的贵族社会都有这种爱好。

至于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应该是没去过岐王李范府上做客。因为李范去世的时候,李白刚刚仗剑出蜀,抵达扬州,结识另一位大牛人孟浩然。当时的李白,虽然已经有了名气,并且在这一年写出了那句千古流传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是因为李白之前不在京城,自然是没去过岐王府上的。

公元726年,唐朝开元14年,这一年四月,岐王李范安然去世于家中,终年41岁。虽然没能被追赠为‘让皇帝’,但是李范死后,李隆基却追封他为惠文太子,也算是很够意思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岐王,杜甫,李旦,一生,李范,笔下,弟弟,武则天,李显,唐玄宗,观点评论,李旦,李隆基,李范,李显,李隆范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岐王,杜甫,李旦,一生,李范,笔下,弟弟,武则天,李显,唐玄宗,观点评论,李旦,李隆基,李范,李显,李隆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岐王,杜甫,李旦,一生,李范,笔下,弟弟,武则天,李显,唐玄宗,观点评论,李旦,李隆基,李范,李显,李隆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