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禄山深受唐玄宗的器重,为何还要造反?学者:他有三个理由必反

安禄山深受唐玄宗的器重,为何还要造反?学者:他有三个理由必反

无限的权力会毁掉它的占有者。——威·皮特

唐朝作为封建时期不可多得的盛世朝代,一场安史之乱让其由盛转衰,这场叛乱重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战“打回建国前”。

改朝换代已见多不怪,但令人非常疑惑的是:叛乱的首领是唐玄宗极为器重的心腹安禄山。

安禄山不仅是唐玄宗的“得意大将”,还是他的“干儿子”,无论是物质的赏赐,还是精神的馈赠,安禄山都是名副其实的生前红人。唐玄宗对安禄山都没得说,那安禄山为何放着荣华富贵不要,非要铤而走险地“造反”?

安禄山之所以恩将仇报地征讨唐玄宗,这并非一时半会的冲动,他的造反乃是蓄谋已久的操作,反观他“造反”的三大原因,每个原因早已在安禄山进宫时埋下伏笔,而每个细节也能发人深省。

一、野心勃勃

性格决定命运,安禄山自出生起就是一个“敢想敢闯”的“战士”,他的原名叫做“康轧荦山”,自幼丧父的安禄山性格独立自强,十多岁时就能出来打拼,聪慧机敏的他喜欢学习,成年之后就精通六国语言。

而这种语言天赋也为他进入唐朝的上层社会埋下了铺垫,安禄山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多年的草原生活让他练就了骁勇善战的本领,除了身体较为肥胖外,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之人。安禄山深谙官场之道,他想要在大唐盛世立有一席之地,于是开始了“投资”。

出手阔绰的他经常以逢年过节的名义为唐朝官员送上厚礼,有投资必有意想不到的回报,这些受贿的官员在唐玄宗面前时不时地提拔一下安禄山。

安禄山在开元18年(公元740年)时正式进入官场,也开始了风生水起的发展史,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白白胖胖的胡人在日后竟然可以成为扭转唐朝命运的强者。

他从起初的“平马兵卢史”逐渐成为了唐朝的御史大夫,安禄山并非绣花枕头,他曾立下赫赫战功,也曾甘为儿臣,在刚出草原时就能略知一二:“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

如此雄心壮志,注定会英勇无畏,唐玄宗极为放心地将兵权交给了安禄山。20万的精兵强将在封建时期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

晚年的唐玄宗信任安禄山,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但在一路的平步青云中,安禄山早已衍生了“称王”的心思。

贪心不足蛇吞象,相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宝座,唐玄宗对安禄山的赏赐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当安禄山接到这些兵权后,谋反之心便油然而生。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安禄山便是这样的士兵,他不仅想做位高权重的“将军”,还想统领全国士兵为己所用。如果说野心是安禄山造反的第一步,那么他和杨国忠的交恶则是走向谋反的第二步。

二、宰相背后多插刀

杨国忠作为唐朝的右相、作为杨玉环的家父,他在唐玄宗面前有极高的话语权,可以说“安禄山成也杨国忠、败也杨国忠”。

安禄山之前还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时,对杨国忠并没有造成威胁,并且在多次得到安禄山的贿赂追捧后,杨国忠,对这个看似毫无攻击力的年轻人产生了极大好感。加上他将自己女儿杨玉环奉为国母,杨国忠也是力捧安禄山。

安禄山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后,他的实际权力要高于杨国忠,杨国忠感觉到自己地位岌岌可危时,安禄山已经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隐形大官”。“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为了打压风头正盛的安禄山,杨国忠会时不时参安禄山一本,这种做法注定唐朝要走向灭亡。起初,杨国忠只是说他恃宠而骄,后来直接上升到了造反的地步。

为了能够上位,安禄山可以牺牲尊严称杨玉环为母亲,并和杨玉环闹出了不少绯闻。《资治通鉴》中记载:“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可见二人的关系不一般。

而杨国忠假借“安禄山目中无人”为由,经常说他有造反之心。起初说安禄山有造反之心,唐玄宗一笑而过,说得多了,唐玄宗便当真了。

为了确保安禄山的忠心,唐玄宗多次叫安禄山进宫约谈。安禄山何等聪明,唐玄宗话一开口,他就知道是杨国忠在捣乱。

对于这个背后暗害自己的杨国忠,安禄山可谓是“痛恨至极”,他们二人的关系也彻底决裂。安禄山常年征战,无法伴随皇帝左右,有杨国忠陪伴皇帝身边,安禄山寝室难安,杨国忠一日不除,安禄山就一日不安。

所以他在和杨国忠决裂之后,谋反之心更加深重,不仅要除掉杨国忠,更要除掉奢靡之风。这就不难理解杨国忠为何在“马嵬坡下,安禄山一定要除掉杨玉环和杨国忠”。安禄山隐忍至极,以杨玉环的香消玉殒来一雪前耻!

三、自古帝王多薄情

第三个造反的直接原因则是来自于唐玄宗的多疑,唐玄宗看似是一个气质出众的斯文皇帝,但他其实有着帝王的通病:疑心较重。

就比如他在听说他的儿子李瑛有谋反之心时,在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前就将其杀害,除此之外,李瑶和李琚也被连累杀害,“三王一日全无”,如此果断让人不由得震惊唐玄宗对皇位的重视。

唐玄宗的举措引得朝廷震动,众人受到震撼:慈眉善目未必会心胸宽广。

朝中大臣被唐玄宗的笑里藏刀给吓到,安禄山也不例外,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知道知道唐玄宗对自己只是三分热度。

尽管深得唐玄宗信任,依然消除不了他对自己的疑心。尤其杨国忠多次诬陷自己后,唐玄宗对自己的疑心愈发深重,甚至有了“反杀”之意,察言观色的安禄山何等聪明,怎会不知唐玄宗字里行间的“试探、警告”。

克劳德兰纳斯曾说:出身卑贱的小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会比谁都凶残。安禄山得到了可以摧毁唐朝命脉的军队后,觉得时机成熟的他必定不会轻易服软,索性秘密部署造反事宜。

一旦唐玄宗得知贿赂、招兵买马等事件,肯定不会饶了自己。唐玄宗召见自己进宫的频率愈发频繁,稍有不慎就可能“有去无回”。安禄山一不做二不休,整顿军队后,直接先发先发制人于公元755年发动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爆发到公元763年,这场战乱揭开了唐朝的盛世假象,也将大唐推向了深渊,安禄山虽然建立了燕的政权,却也没能维持太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安禄山登基称皇后,被他儿子谋反杀害。

《旧唐书》中记载:“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头常有一刀,及觉难作,扪床头不得,但撼幄帐大呼曰:是我家贼!”

结语

有人说:“安禄山是典型的佞臣,他辜负了君王的信任,即使他后来成立了燕国,依然改变不了他是忤逆之身份。

也有人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安史之乱只是大唐走下坡路的一个导火索,唐朝隐藏了许多潜在的危机,它的衰落是必然史,安禄山只是一个导火索!

一入皇宫深似海,想要在皇权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无异于难于登天;自古帝王多薄情,想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亲君贤臣更是不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正如安禄山,他在嗅到了自己处境的危机时,不得不加以反抗,奈何自立为王时也没能改变命运,是非成败谁又能说得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士兵,杨国忠,理由,唐朝,皇帝,官场,杨玉环,唐玄宗,器重,观点评论,安禄山,杨国忠,唐朝,杨玉环,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士兵,杨国忠,理由,唐朝,皇帝,官场,杨玉环,唐玄宗,器重,观点评论,安禄山,杨国忠,唐朝,杨玉环,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士兵,杨国忠,理由,唐朝,皇帝,官场,杨玉环,唐玄宗,器重,观点评论,安禄山,杨国忠,唐朝,杨玉环,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